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48期:第03版 一线

敢啃硬骨头的“数字工匠”

——记三秦工匠、黄陵矿业一号煤矿综采一队机电技术员焦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建宏

焦飞远程操控采煤机。

通讯员  倪小红  摄

“有了‘5G+透明地质’开采技术,通过数字建模构筑三维地质模型,5G网络穿越地表,结合透明地质CT切片,就能精准割煤,从而实现‘无人采煤’。”8月22日,在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指挥调度控制中心操控台前,身着衬衫的综采一队机电技术员焦飞,紧盯电脑屏幕,点击一键启动,井下的32套设备分工协作采掘煤炭,整个工作面无一名工人。“眼前这幕智能开采场景,实时显示着地面和井下的设备运行情况。”焦飞自豪地说。

从穿着工装扎根千米井下修设备,到身着衬衫坐在控制中心盯屏幕,90后焦飞随着智慧矿山建设成长。工作16年来,他取得过全国技能竞赛一等奖,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三秦工匠等荣誉称号,并拥有国家专利两项、创新成果30余项,是个精通智能开采的“数字工匠”。

“焦飞一到,煤机就好”

2008年,18岁的焦飞从技校毕业入职一号煤矿,成为一名综采维修电工。

“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要学会修理采煤机,必须先看懂电路图。于是他自学电气原理,对着电路图上的一条条线路“死磕”,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跑到现场对着接线端逐个对照,直到学懂弄通为止。

掌握操作要领后,他利用机器停工时,反复练习实操,逐渐摸清了设备“脾气”。仅用两年便练就了一身“诊疗”机电设备的绝活。

然而,设备出故障不分时间。一次,焦飞刚下班回到家,矿上的电话就打了过来——皮带输送机突发故障。在回矿井的路上,他一边仔细询问故障状况,一边思考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

到矿后,他仔细查看各项参数,并与井下视频连线,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一组查看皮带头变频器参数,二组检查中驱变频器参数……”同时下井到现场逐一排查,最终确定是一台变频器主板出现故障,便果断更换,设备果然恢复运行。

“焦飞一到,煤机就好。”他的精湛技艺赢得工友们赞誉。

数字赋能“一键采煤”

数控时代,综采维修电工虽然依旧离不开电笔、钳子等传统工具,但真正的“金刚钻”还是掌握数字化技术。想要拥有“金刚钻”,就必须啃下专业英语词汇和序列代码这两块硬骨头。

对此,焦飞工作之余,在西安交通大学攻读相关工业自动化专业知识,提升编程能力。

2015年10月,综采一队接受黄陵矿业首个中厚煤层智能化综采802工作面调试任务,这是公司应用智能化综采技术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探索。时任检修班班长的焦飞主动带领班组技术人员与厂家一起调试系统,确保各项参数符合生产标准。

将经验技术转化成标准数据的过程异常“烧脑”,但焦飞自学进制转换、编程,一个指令一个指令地尝试,反复推演现场可能发生故障的处理方法,确保应对突发故障时做到得心应手。

“智能化开采推行之初,许多职工对新技术、新设备都有畏惧心理,特别是在地面远程操控采煤机时,操作精度最高,难度也最大。”焦飞认为,必须带领班组成员提升业务技能,帮助大家驾驭智能设备。

为更好与“机器人工友”合作,焦飞总结出采煤机开啤酒瓶盖、远程操控采煤机“穿针引线”等训练方法,帮助工友掌握在地面精准操控采煤机摇臂的技巧,实现了远程操控零失误。

经过不懈努力,焦飞带领团队圆满完成802工作面的设备调试运行,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同时,这次设备调试也首次实现了超前支架地面远程控制及“一键自移”控制,形成“记忆割煤+可视化远程干预”开采模式,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为智慧矿井的主人”

虽然矿井在智慧开采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但“记忆割煤”技术依然面临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不稳定、人工远程干预控制频繁等行业技术难题。

对此,黄陵矿业联合多家产学研单位,启动“透明地质开采技术”研究。作为矿区的王牌团队,焦飞所在的综采一队挑起了设备调试的重担。

每一次试验,都是充满未知的挑战。矿用终端存储运算能力受限、传输协议繁多、数据链路复杂……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让焦飞华发早生。“问题不解决,愁得人整夜都睡不好觉。”整整160天,焦飞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完善了一个又一个环节,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

最终,黄陵矿业建成全国首个“透明地质”精准开采工作面,实现了从“记忆截割、远程干预”向“自主截割、无人干预”的跨越,生产效率提升30%,每年可多产煤炭90万吨,年增加产值4.5亿元。

2022年,黄陵矿业应用“5G+透明地质开采技术”,主要生产系统全部实现智能控制,高强度作业全部实现机器人代替。此后,焦飞还参与设计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外喷雾自动启停功能优化、云台自动跟机画面程序优化等30余项创新成果,创造利润600余万元。

“在智慧矿井,与其说是采煤,不如说是采数据。通过一部手机,设备运行状态、人员定位、安全监管等信息尽在‘掌中’,井下和地面实时联系,安全又高效。”目前,这个“掌中宝”成为焦飞的“新宠”。井上井下的智能化全覆盖,让他深切体会到,职工真正成了智能矿井的主人。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