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导的首个石油管材产品国际标准发布
在陕单位牵头建成国际首条产业化生产线
本报讯(张梅)2月8日,笔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在陕科研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牵头制定的一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该国际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主导石油管材产品国际标准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石油管材领域技术能力和国际标准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
该国际标准为“ISO 24565《石油天然气工业陶瓷内衬油管》”,规定了油气工业用陶瓷内衬油管的制造工艺、材料要求、机械性能、检验试验等技术标准。
制定国际标准首先要依靠科技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油管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关键设备,由于腐蚀、磨损、机械破坏等原因,每年消耗巨大。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依托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与装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10余年,攻克了陶瓷内衬油管无法超过6米的世界难题,建立了国际首条可批量生产12米长、直线度0.1%的陶瓷内衬油管生产线,实现了金属陶瓷复合管材的标准化制备及产业化生产。其中,6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装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开辟了旧油管“微能耗、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制造及再利用新领域。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生产陶瓷内衬油管及再制造油管1067.9万米,产值7.7亿元。“经过测算,陶瓷内衬油管的寿命可以达到普通新油管的5倍以上。应用1067.9万米陶瓷内衬油管,可实现节能53.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4万吨,节水341万吨,大幅降低了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一直主导石油管材产品国际标准的制定。为了掌握该领域标准话语权,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牵头与来自加拿大、德国等7国的15名专家,共同开展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并组建了科研院所、制造企业、油田用户、检测机构、高校等19家单位50余名专家的国内团队参与标准的制定。该标准的成功发布,将有效带动相关产品国际贸易,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奠定基础。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讯(张梅)2月8日,笔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在陕科研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牵头制定的一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该国际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主导石油管材产品国际标准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石油管材领域技术能力和国际标准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
该国际标准为“ISO 24565《石油天然气工业陶瓷内衬油管》”,规定了油气工业用陶瓷内衬油管的制造工艺、材料要求、机械性能、检验试验等技术标准。
制定国际标准首先要依靠科技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油管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关键设备,由于腐蚀、磨损、机械破坏等原因,每年消耗巨大。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依托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与装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10余年,攻克了陶瓷内衬油管无法超过6米的世界难题,建立了国际首条可批量生产12米长、直线度0.1%的陶瓷内衬油管生产线,实现了金属陶瓷复合管材的标准化制备及产业化生产。其中,6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装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开辟了旧油管“微能耗、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制造及再利用新领域。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生产陶瓷内衬油管及再制造油管1067.9万米,产值7.7亿元。“经过测算,陶瓷内衬油管的寿命可以达到普通新油管的5倍以上。应用1067.9万米陶瓷内衬油管,可实现节能53.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4万吨,节水341万吨,大幅降低了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一直主导石油管材产品国际标准的制定。为了掌握该领域标准话语权,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牵头与来自加拿大、德国等7国的15名专家,共同开展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并组建了科研院所、制造企业、油田用户、检测机构、高校等19家单位50余名专家的国内团队参与标准的制定。该标准的成功发布,将有效带动相关产品国际贸易,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奠定基础。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