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945期:第03版 假日生活

春雷萌动万象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唯一一个用动物行为命名的节气。古代称惊蛰为“二月节”,即二月的节气,它标志着二月仲春的开始。惊蛰一般在3月5至6日,今年惊蛰交节是在北京时间3月5日22时43分34秒,此时“九九”已尽,大地春回,万象更新,风和日丽,草木初萌。

“惊蛰”这个名字,表现的是生物对季节变化反应的一种物候现象:到了惊蛰时节,春气萌动,春雷开始震响,惊醒了蛰伏于地下或洞里越冬的小动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类的小动物是听不到雷声的,天气变暖才是它们结束冬眠的原因。

最早这个节气的名字叫“启蛰”,汉代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为“惊蛰”,这个名字更为响亮生动,一直流传下来。在现今的汉语文化圈中,日本仍使用“启蛰”的说法。在汉代初年,启蛰是排在雨水前面的,改为惊蛰后,人们将它同雨水调换了位置。可能是古人发现,正月就打雷太罕见了,所以将惊蛰移到了二月。

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始华”即桃花开放,惊蛰时节,桃花渐渐被暖意烘开,舒展它粉嫩的花瓣。春风拂过,缀满桃花的枝头微微抖动,吹落两片芳菲,大地便有了春的颜色。

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鸟,在枝杈之间,一点点跃动的金黄色,便是黄鹂在鸣春。在融融春日下,婉转啼鸣,是春天的乐章。

三候,鹰化为鸠。至于“鹰化为鸠”,古人认为,有些动物会“改头换面”,人们看到老鹰减少了,鸠(这里可能指布谷鸟)多起来,以为这些鸠是老鹰变化而来的。

与惊蛰三候对应,在二十四花信风中,惊蛰期的花信风是一候桃花、二候棠棣、三候蔷薇。

惊蛰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我国除东北、西北部分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我国农民自古就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作春耕的开始。农谚称:“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今年惊蛰的前一天是“春龙节”,即“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农历二月初二,黄昏后繁星初上,在旷野上向东望,会看到东方苍龙星座的龙角明亮的角宿一冉冉升起,所以称“龙抬头”。我国北方有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古人认为,龙在天上主管云雨,龙一抬头,雨水就多了起来,这时不能误了农时,要及时播种,才能在秋后“大仓满,小仓流”。

惊蛰这天,各地有一些独特的民俗活动。在江西、广西的一些地方,当地人有用撒石灰的方式驱虫的习俗,墙根屋角都要撒遍,据说这是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遗泽。而在湖南的醴陵地区,有在屋里放鞭炮的习俗,叫做“爆惊蛰”,有吓跑虫子的意思。也有一些地方会举行除虫仪式,在害虫刚出来的时候就将其清除,以保庄稼丰收。还有一些地区,人们在这天手持燃烧的香条、艾草,熏家中四角、墙缝,以驱赶复苏的蛇、虫、鼠、蚁,去除霉味。□王玉民


相关链接

惊蛰习俗知多少

蒙鼓皮: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香港、澳门一向有打“小人”的习俗。生意做得最好的婆婆燃点香烛,将纸小人放在砖头上,手执一只旧鞋,口中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无地走……”。手起鞋落打得啪啪响,再将“小人”放入元宝盆烧为灰烬。

祭白虎化解是非: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绘制在纸上的黄色黑斑纹老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