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纲的两幅题赠
阎纲老师。
徐光耀收藏的《小兵张嘎》。
阎纲为“徐光耀文学馆”题写“嘎子不朽”。
阎纲为篆刻家韩大星题写“笔下有灵”。
日前,收到徐光耀文学馆和为孙犁所称道的篆刻家韩大星的来信,让我转请阎纲老师为他们题赠。我即刻同阎老联系,阎老耽误吃饭,下楼一挥而就,由我去趟礼泉颐养中心亲自去取。
每次见阎纲老师,聆听他对人生阅历、文坛往事的回顾,对社会和人生的深邃认知,以及他对生命的深刻感悟,颇受教益。阎纲老师两幅作品映入眼帘,笔锋刚健,个性的书风和阎老的情谊融入到作品的细节中。
由此,想起一桩桩故事。
1961年初,“三年困难时期”,由总编张光年执笔的《题材问题》专论在《文艺报》发表,阎纲随即采访周立波和赵树理。周立波喜不自禁,以《乔老爷上轿》为例,称赞放宽文艺题材多么及时,赵树理聊着聊着竟然站起来,手舞足蹈,唱起上党梆子,由上党梆子谈到山西梆子再谈到陕西的秦腔,再谈到《三关摆宴》多么好看又多么长人志气,从而赞赏文艺题材的多样化。
1957年9月,徐光耀下放保定大祝泽农场劳动改造。约半年后的1958年1月,动笔写作《张故得儿》,6月定稿,更名《小兵张嘎》。1961年,小说《小兵张嘎》被《河北文学》主编张庆田发现,请示无果后冒着风险在《河北文学》第11-12期合刊上全文发表。
1961年底,阎纲发现《小兵张嘎》,喜出望外。阎纲心想,《河北文学》敢于发表,《文艺报》也敢冒险。他报请副总编侯金镜同意后,即刻组织文章高调推出。《小兵张嘎》共发行100多万册。1962年改编电影,1963年底在京公演后,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以至于中老年,于今不衰。
再说韩大星。大星是荷花淀派文学主将韩映山的长子,篆刻家。
孙犁说:“大星为我治印,甚为感谢。如刻四个字,可以刻‘耕堂杂文’或‘耕堂文字’。”“克明送来大星为我刻的印章,篆刻艺术越来越好,石头也大方。”“大星治印进步很快,慢慢将成名家。多浏览名家印谱,从正途上逐步创新。”“玉石质坚,刻起来很费力,但使人喜爱,今晚无事,把玩了很久。”“篆刻事,与文艺同,要有名师,也要兼采众长,要有变化,不能拘泥,要师古人,也要通古今之变,不能墨守成规。要研究古体,不能任意为之。”“与大星通信数次,他学业大进,我心里高兴。”在新出的《孙犁文集》里,收录了孙犁写给韩大星的五封信。上世纪90年代初,韩大星为孙犁刻印100余方,包括孙犁原名、曾用名、现用名、笔名及作品结集名。
2012年7月白洋淀“纪念孙犁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韩大星第一次见到阎纲。韩大星回去后,为阎纲寄赠了《孙犁信札:致韩映山》及《韩大星篆刻选》。
阎纲回信并回赠八字:火中取胆、刀下塑人。
阎纲,文学创作76年,当代文坛有骨气的真君子。90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爱憎分明,依旧驰骋在文艺评论和随笔散文之间,讲真话,敢于拒绝“讳言”之弊,对于文朋诗友,一片衷肠,一往情深。他寄语青年作家:作家成名作大抵出现在四五十岁,需要榜样力量,需要宽松环境,需要美学精微,需要精神压力!
他经常挂在嘴上的两句话:“一、见贤思齐,向文友们学习!二、文学真善美,依然伟大!”□魏锋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阎纲老师。
徐光耀收藏的《小兵张嘎》。
阎纲为“徐光耀文学馆”题写“嘎子不朽”。
阎纲为篆刻家韩大星题写“笔下有灵”。
日前,收到徐光耀文学馆和为孙犁所称道的篆刻家韩大星的来信,让我转请阎纲老师为他们题赠。我即刻同阎老联系,阎老耽误吃饭,下楼一挥而就,由我去趟礼泉颐养中心亲自去取。
每次见阎纲老师,聆听他对人生阅历、文坛往事的回顾,对社会和人生的深邃认知,以及他对生命的深刻感悟,颇受教益。阎纲老师两幅作品映入眼帘,笔锋刚健,个性的书风和阎老的情谊融入到作品的细节中。
由此,想起一桩桩故事。
1961年初,“三年困难时期”,由总编张光年执笔的《题材问题》专论在《文艺报》发表,阎纲随即采访周立波和赵树理。周立波喜不自禁,以《乔老爷上轿》为例,称赞放宽文艺题材多么及时,赵树理聊着聊着竟然站起来,手舞足蹈,唱起上党梆子,由上党梆子谈到山西梆子再谈到陕西的秦腔,再谈到《三关摆宴》多么好看又多么长人志气,从而赞赏文艺题材的多样化。
1957年9月,徐光耀下放保定大祝泽农场劳动改造。约半年后的1958年1月,动笔写作《张故得儿》,6月定稿,更名《小兵张嘎》。1961年,小说《小兵张嘎》被《河北文学》主编张庆田发现,请示无果后冒着风险在《河北文学》第11-12期合刊上全文发表。
1961年底,阎纲发现《小兵张嘎》,喜出望外。阎纲心想,《河北文学》敢于发表,《文艺报》也敢冒险。他报请副总编侯金镜同意后,即刻组织文章高调推出。《小兵张嘎》共发行100多万册。1962年改编电影,1963年底在京公演后,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以至于中老年,于今不衰。
再说韩大星。大星是荷花淀派文学主将韩映山的长子,篆刻家。
孙犁说:“大星为我治印,甚为感谢。如刻四个字,可以刻‘耕堂杂文’或‘耕堂文字’。”“克明送来大星为我刻的印章,篆刻艺术越来越好,石头也大方。”“大星治印进步很快,慢慢将成名家。多浏览名家印谱,从正途上逐步创新。”“玉石质坚,刻起来很费力,但使人喜爱,今晚无事,把玩了很久。”“篆刻事,与文艺同,要有名师,也要兼采众长,要有变化,不能拘泥,要师古人,也要通古今之变,不能墨守成规。要研究古体,不能任意为之。”“与大星通信数次,他学业大进,我心里高兴。”在新出的《孙犁文集》里,收录了孙犁写给韩大星的五封信。上世纪90年代初,韩大星为孙犁刻印100余方,包括孙犁原名、曾用名、现用名、笔名及作品结集名。
2012年7月白洋淀“纪念孙犁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韩大星第一次见到阎纲。韩大星回去后,为阎纲寄赠了《孙犁信札:致韩映山》及《韩大星篆刻选》。
阎纲回信并回赠八字:火中取胆、刀下塑人。
阎纲,文学创作76年,当代文坛有骨气的真君子。90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爱憎分明,依旧驰骋在文艺评论和随笔散文之间,讲真话,敢于拒绝“讳言”之弊,对于文朋诗友,一片衷肠,一往情深。他寄语青年作家:作家成名作大抵出现在四五十岁,需要榜样力量,需要宽松环境,需要美学精微,需要精神压力!
他经常挂在嘴上的两句话:“一、见贤思齐,向文友们学习!二、文学真善美,依然伟大!”□魏锋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