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靠
□罗锦高
“美人靠”其实是徽派古民居建筑很普通的木栏杆,与其他地方的木栏杆没什么不同,只是与木椅连体,并多了一些雕花修饰而已,其功用相当于我们今天家居通风透光的阳台座椅。“美人靠”不知其名于何时,是否因旅游业的兴起,人们才煽情地给取了个诱人的别号呢?暂且不管它怎样人为地渲染,但这被风雨剥蚀,陈旧古朴的雕花栏杆,真实记录了很多凄美动人的故事。可以靠背可以坐的连椅木栏,外观上雕刻着各种生动的吉祥物,无疑是精致的艺术品,即便当年的妇人面朝里坐在上面,外人只能看到她的背影。我们透过漫长岁月的云烟,仿佛依稀看见身姿绰约的女子依栏而坐,枯守日月;或斜靠围栏翘首盼等归人的身影,然而美人远逝,栏杆还在。
徽州(今黄山市)一游,美人靠木栏,极易触动人心,让人伤感。它多在二楼临街而建,或在全封闭的深深庭院天井的上方,有的也搭建在临街小巷石板路旁,供村人歇脚小坐,非妙龄女子独享。过去的农家女子,是很少在大庭广众面前抛头露面的,其身心多囿锁在高墙内阴郁潮湿的深宅大院,无数美丽的青春和无奈的人生,就像花儿一样在木栏内悄然凋落。“深闺独守夜如年,四壁青灯自明灭”恰是她们孤独守望,空寂悲凉的人生写照。
过去的徽州风俗,男女十三四岁就结婚成家,随后,男的就外出做帮工或经商,由于山深林密,地少人多,青少年男子除了读书取仕,就是从事商业这个行当,所以抛家别室,外出经商谋生的占多数。当地一句流传下来的民谣,很准确地描述他们聚少离多的漂泊人生。“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加之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使得很多女性落得个独守空房的命运。在一处老宅院,古旧阴暗让人压抑,四壁、板楼、木梯、栏杆因年长日久的烟火熏染而全然变黑,且有潮湿发霉的呛人气味。仰头一看,天井上方,只有“一线天”的檐缝,也就是说,当年的女主人只能见到一道缝的天空;宅院内的生活设施周全,防火防盗有高高的马头墙,排水有天井地沟,饮用水有水井汲取,连增湿解暑的还有吸纳地气的小地洞。这个小洞开在屏风背后的过道,只有杯口粗,安全无虞,给居住的空间渗透出清凉湿气,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空调,尽管生活设施如此完备,只能供她吃住生活而已,而内心的渴望,只能晾在栏杆上。
她爬上楼梯,挨在木椅围栏落寞地坐着,等待光阴从她身旁悄然划过,用思念和期盼养育空落的心房。白天,她不敢待在临街木栏眺望,怕丢人现眼,招来非议,只有等到夜晚,才独自凭栏看天、看星、看月。年年岁岁,月圆月缺,春去春又来,多少个夜深,她还在痴痴守望。一片片多情的月光,没能擦干她两腮的泪水;千重山、万道水,没能阻断她的思念。
盼望归盼望,日子还要过下去。女人结婚三个月,男人就外出到很远的地方做买卖,等了一年没有回来,又等了几年不见人影,她只好在家靠刺绣维持生计。每到年底,她便把积攒的余钱,用来买回珠子,因不识字,只好用珠子来记数别后的年月。后来,男人总算回来了,只见珠子不见人,不想曾为自己日思夜想的她已故三年。睹物思情,他把这些珠子串起来,以示众人,以示他的女人洁身自好,没有丢他的人。后来,人们把这珠子叫“记岁珠”。可怜的她,只尝了一个季节的甜蜜爱情,而后都是无端的枯寂与苦涩。
记得舒婷在上世纪80年代写过一首《神女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与其成为望夫石在悬崖上展览千年,无望地期盼所谓忠贞的虚名,而倚靠在男人肩膀哭诉的,是实实在在的爱恨宣泄。而当年倚栏独处的女子,在她内心深处,何曾没有萌生过这个念头呢,可她把贞节和名声看得比命还重要,因此在苦熬苦盼中过活。
婚后若生有儿女,那日子倒还好过些。孩儿的哭嚷打闹,家务琐事足以可以打发时光,她会把思念和期盼倾注在抚育子女、操持家务的事情上,即便男人回家次数少,尽管聚也匆匆,别也匆匆,但那日子是有盼头的,有盼头心里就是滋润的。男人在外赚钱养家,心里装着她和这个家,于是越活越有劲儿。要是男人家在外面发了财,便可盖起高堂华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住着一代一代人的梦。
然而,有些女人婚后没有子女,男人在外也混得不好,她守在家里盼等归人无音讯,盼等了几年,最后等到的则是丈夫遇难的消息。无望的她,只好自叹命苦,今生不能为他生下一男半女,那就修来世吧,为他守节,为他撑持这个空洞的家,又怕日后招来是非麻烦,竟残酷地毁了自己姣好容颜,直到伺候公公婆婆终老,直到自己的生命之灯全部熄灭。
先前,徽州发达的商业和商业文化,无不是当地男儿敢于远离家门,四处漂泊打拼的结果。金玉满堂成功者多多,仅能维持温饱,或在外继续漂泊的也为数不少,客死他乡无人知,就如蜜蜂采蜜一样,因冻馁、病患、蛛网、鸟食而消失得无声无息。一旦得到口信传言男人死了,守活寡的女人便心灰意冷,心里原本塞得满满当当的惦念和希望全部落空了,她便从容地穿好衣服,梳理好头发,收拾齐整后,枯坐木椅,把木椅围栏当成男人的怀抱,她就坐在这虚幻的怀抱里。不进滴水粒米,慢慢闭上眼睛,坐成了让世俗乐意看到,叫后人为之惋惜的贞节牌坊。村里给立的石牌坊,实为不幸人生的祭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罗锦高
“美人靠”其实是徽派古民居建筑很普通的木栏杆,与其他地方的木栏杆没什么不同,只是与木椅连体,并多了一些雕花修饰而已,其功用相当于我们今天家居通风透光的阳台座椅。“美人靠”不知其名于何时,是否因旅游业的兴起,人们才煽情地给取了个诱人的别号呢?暂且不管它怎样人为地渲染,但这被风雨剥蚀,陈旧古朴的雕花栏杆,真实记录了很多凄美动人的故事。可以靠背可以坐的连椅木栏,外观上雕刻着各种生动的吉祥物,无疑是精致的艺术品,即便当年的妇人面朝里坐在上面,外人只能看到她的背影。我们透过漫长岁月的云烟,仿佛依稀看见身姿绰约的女子依栏而坐,枯守日月;或斜靠围栏翘首盼等归人的身影,然而美人远逝,栏杆还在。
徽州(今黄山市)一游,美人靠木栏,极易触动人心,让人伤感。它多在二楼临街而建,或在全封闭的深深庭院天井的上方,有的也搭建在临街小巷石板路旁,供村人歇脚小坐,非妙龄女子独享。过去的农家女子,是很少在大庭广众面前抛头露面的,其身心多囿锁在高墙内阴郁潮湿的深宅大院,无数美丽的青春和无奈的人生,就像花儿一样在木栏内悄然凋落。“深闺独守夜如年,四壁青灯自明灭”恰是她们孤独守望,空寂悲凉的人生写照。
过去的徽州风俗,男女十三四岁就结婚成家,随后,男的就外出做帮工或经商,由于山深林密,地少人多,青少年男子除了读书取仕,就是从事商业这个行当,所以抛家别室,外出经商谋生的占多数。当地一句流传下来的民谣,很准确地描述他们聚少离多的漂泊人生。“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加之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使得很多女性落得个独守空房的命运。在一处老宅院,古旧阴暗让人压抑,四壁、板楼、木梯、栏杆因年长日久的烟火熏染而全然变黑,且有潮湿发霉的呛人气味。仰头一看,天井上方,只有“一线天”的檐缝,也就是说,当年的女主人只能见到一道缝的天空;宅院内的生活设施周全,防火防盗有高高的马头墙,排水有天井地沟,饮用水有水井汲取,连增湿解暑的还有吸纳地气的小地洞。这个小洞开在屏风背后的过道,只有杯口粗,安全无虞,给居住的空间渗透出清凉湿气,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空调,尽管生活设施如此完备,只能供她吃住生活而已,而内心的渴望,只能晾在栏杆上。
她爬上楼梯,挨在木椅围栏落寞地坐着,等待光阴从她身旁悄然划过,用思念和期盼养育空落的心房。白天,她不敢待在临街木栏眺望,怕丢人现眼,招来非议,只有等到夜晚,才独自凭栏看天、看星、看月。年年岁岁,月圆月缺,春去春又来,多少个夜深,她还在痴痴守望。一片片多情的月光,没能擦干她两腮的泪水;千重山、万道水,没能阻断她的思念。
盼望归盼望,日子还要过下去。女人结婚三个月,男人就外出到很远的地方做买卖,等了一年没有回来,又等了几年不见人影,她只好在家靠刺绣维持生计。每到年底,她便把积攒的余钱,用来买回珠子,因不识字,只好用珠子来记数别后的年月。后来,男人总算回来了,只见珠子不见人,不想曾为自己日思夜想的她已故三年。睹物思情,他把这些珠子串起来,以示众人,以示他的女人洁身自好,没有丢他的人。后来,人们把这珠子叫“记岁珠”。可怜的她,只尝了一个季节的甜蜜爱情,而后都是无端的枯寂与苦涩。
记得舒婷在上世纪80年代写过一首《神女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与其成为望夫石在悬崖上展览千年,无望地期盼所谓忠贞的虚名,而倚靠在男人肩膀哭诉的,是实实在在的爱恨宣泄。而当年倚栏独处的女子,在她内心深处,何曾没有萌生过这个念头呢,可她把贞节和名声看得比命还重要,因此在苦熬苦盼中过活。
婚后若生有儿女,那日子倒还好过些。孩儿的哭嚷打闹,家务琐事足以可以打发时光,她会把思念和期盼倾注在抚育子女、操持家务的事情上,即便男人回家次数少,尽管聚也匆匆,别也匆匆,但那日子是有盼头的,有盼头心里就是滋润的。男人在外赚钱养家,心里装着她和这个家,于是越活越有劲儿。要是男人家在外面发了财,便可盖起高堂华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住着一代一代人的梦。
然而,有些女人婚后没有子女,男人在外也混得不好,她守在家里盼等归人无音讯,盼等了几年,最后等到的则是丈夫遇难的消息。无望的她,只好自叹命苦,今生不能为他生下一男半女,那就修来世吧,为他守节,为他撑持这个空洞的家,又怕日后招来是非麻烦,竟残酷地毁了自己姣好容颜,直到伺候公公婆婆终老,直到自己的生命之灯全部熄灭。
先前,徽州发达的商业和商业文化,无不是当地男儿敢于远离家门,四处漂泊打拼的结果。金玉满堂成功者多多,仅能维持温饱,或在外继续漂泊的也为数不少,客死他乡无人知,就如蜜蜂采蜜一样,因冻馁、病患、蛛网、鸟食而消失得无声无息。一旦得到口信传言男人死了,守活寡的女人便心灰意冷,心里原本塞得满满当当的惦念和希望全部落空了,她便从容地穿好衣服,梳理好头发,收拾齐整后,枯坐木椅,把木椅围栏当成男人的怀抱,她就坐在这虚幻的怀抱里。不进滴水粒米,慢慢闭上眼睛,坐成了让世俗乐意看到,叫后人为之惋惜的贞节牌坊。村里给立的石牌坊,实为不幸人生的祭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