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的走动和栖息
文人,都有一种书房情结。在小家屋檐之下,享受了人间温情,世俗烟火之后,书房,常常成为心目中极好的去处。再困窘的文人,都会腾出一方空间作为书房。但有书房的人,不一定就是文人。
书房,自然是读书用功的去处。为什么要读书?自古至今,人们都有较共性的认识。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人们对书寄予的美丽情感、美好愿望。现代人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这正是古人说法的翻版。
文人书房里,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或简陋或精致的书桌可以供人读书、写字、作画,甚至在它面前沉思。一张桌子能被当作书桌,是一种幸运。“桌”最早为“卓”,有高而直立之意。在古代起居方式还处于跪坐与盘坐之时,为宜于手臂的活动,书桌的高度还较矮,桌面短而窄。到了唐末,起居方式转变为“垂足而坐”时,书桌才随之逐渐变高、变长、变宽。古代有书桌、画案之分,书桌附抽屉,画案则没有,是站着作画时所用。当然也可以将画案当书桌使用,集作画、写字、读书于一体。
古代文人的书房,书桌之上少不了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以及相配套的笔筒、笔架、砚滴、水盂、笔洗、镇纸、薰炉、印盒、印章等。文房四宝中,最能传世的一宝是砚台,别名润色先生。南宋陆游则将“文房四宝”称作“文房四士”。有诗为证:“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在宋代,笔、墨、纸、砚已成为书房中最重要的书写绘画用具。这里的“笔”,指毛笔,是古代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具有“尖、圆、健”等特点。这里的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姓“李”,从此“李墨”名满天下。后立足于产地改名为“徽墨”。这里的“纸”,指宣纸,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有“纸寿千年”的声誉。这里的砚,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自汉代流行,宋代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
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吟诗赋文以外,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之人,他们一生之中都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样东西。
如果条件许可,书房案头可置墨床,即墨架或墨台。研墨停歇之时,因墨锭磨墨处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置墨床可供临时搁墨锭之用。清代是文房雅玩的鼎盛时期,墨床的制作材质,也从古铜、玉器,发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玛瑙、翡翠、景泰蓝。它从单纯的承墨用具,发展到既实用又可赏玩的艺术品。还有印泥盒,亦称印奁、印色池。文人用其蓄藏印泥。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银、铜、铁、象牙等多种,造型各异,雕琢精妙,可用可赏,以瓷质者为最佳。史上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之说。还可备镇纸,镇纸起源于古代文人对小型青铜器、玉器等的珍赏,常放置在案头把玩,因其有一定的分量,往往随手拿过来压纸、压书,久而久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若能配一胡桃木笔盒,可完美容纳一支铜木笔、一枚铜印章、一把铜木镇尺。可书写、可把玩、可帮助阅读,便携实用更不失文雅格调。
中国古代文人互赠礼物,大抵就是具有雅致意味的文房四宝。一物一心,雅趣共赏,心意转换,勾连着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愫的表达。《红楼梦》第十四回,就连向来不问人情世故的林黛玉,自苏州老家回到贾府时,也不忘把从苏州带来的“纸笔等物分送与宝钗、迎春、宝玉等。”
文人的书房,其情趣和品位因人而不同。刘禹锡为自己的书房写有《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书房,成为许多读书人向往羡慕的去处。然而,刘禹锡潇洒飘逸、不慕名利的背后,却是三度搬迁。他的书房是名副其实的陋室,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但因为刘禹锡自身的原因,这“陋室”才显得丰姿绰约,大有嚼头。蒲松龄书房,名为“聊斋”。相传,他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搜集素材,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需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他的书房名“聊斋”也因此而来。鲁迅性情严谨,处事细致,其书房特别整洁有序。20世纪20年代,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诬为“学匪”。因此,鲁迅把其寓居北京西三条胡同的书房,取名为“绿林书屋”,以讽刺反动文人的别有用心。徐志摩的书房充满浪漫情怀,其夫人陆小曼原名“陆小眉”,他出于爱恋之情将新居书房定名为“眉轩”,寓“举案齐眉”之意。
然而,现实状况是:爱书的人未必有书房,未必爱书的人却拥有很大的书房;看书的人没处放书,不看书的人有的是地方闲置。好在,书房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文人读书做学问,写文章,有一方空间即可,正所谓“精的固佳,陋的亦不坏”。身在陋室,思想或许更为精致、机巧、深刻。
时间久了,日子长了,思想可以在书房里了无拘束地走动,世俗的灵魂也会在书香的熏染下变得纯粹、澄澈而豁达。怪不得叶梓在《书房散记》中说:“上有天堂,下有书房。”如果说书是灵魂栖居的所在,那么书房便理所当然是灵魂走动与栖息的地方了。
□程应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文人,都有一种书房情结。在小家屋檐之下,享受了人间温情,世俗烟火之后,书房,常常成为心目中极好的去处。再困窘的文人,都会腾出一方空间作为书房。但有书房的人,不一定就是文人。
书房,自然是读书用功的去处。为什么要读书?自古至今,人们都有较共性的认识。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人们对书寄予的美丽情感、美好愿望。现代人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这正是古人说法的翻版。
文人书房里,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或简陋或精致的书桌可以供人读书、写字、作画,甚至在它面前沉思。一张桌子能被当作书桌,是一种幸运。“桌”最早为“卓”,有高而直立之意。在古代起居方式还处于跪坐与盘坐之时,为宜于手臂的活动,书桌的高度还较矮,桌面短而窄。到了唐末,起居方式转变为“垂足而坐”时,书桌才随之逐渐变高、变长、变宽。古代有书桌、画案之分,书桌附抽屉,画案则没有,是站着作画时所用。当然也可以将画案当书桌使用,集作画、写字、读书于一体。
古代文人的书房,书桌之上少不了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以及相配套的笔筒、笔架、砚滴、水盂、笔洗、镇纸、薰炉、印盒、印章等。文房四宝中,最能传世的一宝是砚台,别名润色先生。南宋陆游则将“文房四宝”称作“文房四士”。有诗为证:“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在宋代,笔、墨、纸、砚已成为书房中最重要的书写绘画用具。这里的“笔”,指毛笔,是古代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具有“尖、圆、健”等特点。这里的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姓“李”,从此“李墨”名满天下。后立足于产地改名为“徽墨”。这里的“纸”,指宣纸,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有“纸寿千年”的声誉。这里的砚,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自汉代流行,宋代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
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吟诗赋文以外,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之人,他们一生之中都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样东西。
如果条件许可,书房案头可置墨床,即墨架或墨台。研墨停歇之时,因墨锭磨墨处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置墨床可供临时搁墨锭之用。清代是文房雅玩的鼎盛时期,墨床的制作材质,也从古铜、玉器,发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玛瑙、翡翠、景泰蓝。它从单纯的承墨用具,发展到既实用又可赏玩的艺术品。还有印泥盒,亦称印奁、印色池。文人用其蓄藏印泥。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银、铜、铁、象牙等多种,造型各异,雕琢精妙,可用可赏,以瓷质者为最佳。史上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之说。还可备镇纸,镇纸起源于古代文人对小型青铜器、玉器等的珍赏,常放置在案头把玩,因其有一定的分量,往往随手拿过来压纸、压书,久而久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若能配一胡桃木笔盒,可完美容纳一支铜木笔、一枚铜印章、一把铜木镇尺。可书写、可把玩、可帮助阅读,便携实用更不失文雅格调。
中国古代文人互赠礼物,大抵就是具有雅致意味的文房四宝。一物一心,雅趣共赏,心意转换,勾连着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愫的表达。《红楼梦》第十四回,就连向来不问人情世故的林黛玉,自苏州老家回到贾府时,也不忘把从苏州带来的“纸笔等物分送与宝钗、迎春、宝玉等。”
文人的书房,其情趣和品位因人而不同。刘禹锡为自己的书房写有《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书房,成为许多读书人向往羡慕的去处。然而,刘禹锡潇洒飘逸、不慕名利的背后,却是三度搬迁。他的书房是名副其实的陋室,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但因为刘禹锡自身的原因,这“陋室”才显得丰姿绰约,大有嚼头。蒲松龄书房,名为“聊斋”。相传,他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搜集素材,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需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他的书房名“聊斋”也因此而来。鲁迅性情严谨,处事细致,其书房特别整洁有序。20世纪20年代,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诬为“学匪”。因此,鲁迅把其寓居北京西三条胡同的书房,取名为“绿林书屋”,以讽刺反动文人的别有用心。徐志摩的书房充满浪漫情怀,其夫人陆小曼原名“陆小眉”,他出于爱恋之情将新居书房定名为“眉轩”,寓“举案齐眉”之意。
然而,现实状况是:爱书的人未必有书房,未必爱书的人却拥有很大的书房;看书的人没处放书,不看书的人有的是地方闲置。好在,书房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文人读书做学问,写文章,有一方空间即可,正所谓“精的固佳,陋的亦不坏”。身在陋室,思想或许更为精致、机巧、深刻。
时间久了,日子长了,思想可以在书房里了无拘束地走动,世俗的灵魂也会在书香的熏染下变得纯粹、澄澈而豁达。怪不得叶梓在《书房散记》中说:“上有天堂,下有书房。”如果说书是灵魂栖居的所在,那么书房便理所当然是灵魂走动与栖息的地方了。
□程应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