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大峡谷
□董信义
应成存义邀请,参加了由著名作家白描组织的郑国渠考古采风团。到泾阳郑国渠的时候,天格外蓝,整个大地在蛰伏的气象中舒展着自己独特的筋骨。树怒放着葱茏的枝叶,花在开败的时候依然以自己的方式保持着烂漫。远山青黛,嵯峨绵延,和西部的九嵕山连成一道逶迤的山岭,郑国渠新景就掩映其中。
说是郑国渠新景,其实是泾河大峡谷。泾河奔出黄土高原的时候龙腾一跃,在谷口狂泻而下,直奔关中大平原,与渭水挽手成歌,形成泾渭分明的天下奇景。
谁也不知道,泾河奔出黄土高原,要在黄土与山脊之间,切割成一道峡谷。峡谷深处暗含天机,或飞流瀑泉、旋流激荡,或水荡石光、湖泊静藏,或奇峰惊魂、雁荡云天,知者甚少,其中的妙处更难发现。但有一个有心人,来自江浙,喜欢水文,热爱自然,总想把天地之间的大水赐予人类,或兴修水利,或修建水电站,或开发水与自然的禅机,乐此不疲,忘我成水。这个人叫赵良妙。
白描先生是赵良妙的文化顾问,他们在开发泾河大峡谷的时候,发现了高山之巅,有人生存的痕迹,其残留的瓦片、陶皿、瓷器,是何时残留,有什么玄机?为了解开这个谜,白描先生才发起了考古采风之行。
采风团成行的时候,我见到了赵良妙,一个斯文稳重的人,言语不多,但对泾河大峡谷的挚爱是不用言表的。他在这里已经开发了十八年,十八年来出没泾河谷道,打通山脊,铺设路面,一斧一凿,一把一车,把人难进、车难行的荒山古道,变成游览观光的泾河大峡谷,开天下之先,创郑国之后又一奇观,使得渭北的泾河峡谷成为天下人望而兴叹、赞不绝口的人间美景。在不断开发中,赵良妙登上了峡谷中的飞来峰,在一处荒山绝顶处,他发现了瓦片和瓷器碎片。他欣喜,曾经的深山之中,也有人居住的痕迹,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山有水必有人的足迹、人的气息。
采风时,白描先生喜欢当导游。进入峡谷的时候,车直接开进了隧道。白导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世间有奇妙的巧合。我们穿越的这个隧道,叫时光隧道,其中把每个阶段和历史朝代相结合,使人进入隧道,如同穿越历史一样。从大秦到明清,泾河激荡着历史的烟云,也印证着一个创业者奋斗的足迹。修这个隧道时也没有想过,谁知隧道修通后,其长度2200多米,郑国渠修建到今天有2200多年,两者之间是一种机缘巧合。”
在泾河大峡谷穿越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到了一处突兀不见路的平地,回头看时,峡谷深处暗藏无数风景,我们没有时间观看,只想攀登山峰,看看赵良妙苦心会得到什么惊喜,那自然是要继续向上走了。
先是小车从新修的碎石路上把我们分批送上半山腰,下了车,脚下是大小不一的碎石,远处是须弥山。仔细看时,背部有五指山,东部有峭壁出新枝的屏风岭,西部是九嵕山连绵的玉皇顶、方山、顶天守。可惜,这些只是曾经的记忆,梦幻在破碎的瞬间,已经把西天变成魔幻的世界。我处在其中,将要继续前行。
下来是艰难的,过山隘、踏山影,穿过灌木林带,走过羊肠小道,我们分批走到了来峰的前面。同来的考古专家拿着铁铲,仔细在细土中寻觅。我看见郭先生捡到几块瓦片和残存的陶瓷碎片,在仔细辨认。我是不懂,只知道看山中风景。白导说,这里就是发现有人居住的地方,有人说是唐时的宫阙,有人说是道家的福地,也有人说是史前人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只有考古印证才能说明。
我没有在意考古的东西,倒喜欢这绝处的风景。山凌空世象之外,人在自然怀抱。天空的云彩轻浮,远山的影像诗意澎湃。摄影者忘我在美丽的瞬间,文字人醉心在山的启悟中。我惊讶这个来自江浙的汉子,他的名字将会和郑国一起铸就在渭北的山脊上。他不但创造了一个天下奇景,更让我们对泾水有了一个全新认知。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董信义
应成存义邀请,参加了由著名作家白描组织的郑国渠考古采风团。到泾阳郑国渠的时候,天格外蓝,整个大地在蛰伏的气象中舒展着自己独特的筋骨。树怒放着葱茏的枝叶,花在开败的时候依然以自己的方式保持着烂漫。远山青黛,嵯峨绵延,和西部的九嵕山连成一道逶迤的山岭,郑国渠新景就掩映其中。
说是郑国渠新景,其实是泾河大峡谷。泾河奔出黄土高原的时候龙腾一跃,在谷口狂泻而下,直奔关中大平原,与渭水挽手成歌,形成泾渭分明的天下奇景。
谁也不知道,泾河奔出黄土高原,要在黄土与山脊之间,切割成一道峡谷。峡谷深处暗含天机,或飞流瀑泉、旋流激荡,或水荡石光、湖泊静藏,或奇峰惊魂、雁荡云天,知者甚少,其中的妙处更难发现。但有一个有心人,来自江浙,喜欢水文,热爱自然,总想把天地之间的大水赐予人类,或兴修水利,或修建水电站,或开发水与自然的禅机,乐此不疲,忘我成水。这个人叫赵良妙。
白描先生是赵良妙的文化顾问,他们在开发泾河大峡谷的时候,发现了高山之巅,有人生存的痕迹,其残留的瓦片、陶皿、瓷器,是何时残留,有什么玄机?为了解开这个谜,白描先生才发起了考古采风之行。
采风团成行的时候,我见到了赵良妙,一个斯文稳重的人,言语不多,但对泾河大峡谷的挚爱是不用言表的。他在这里已经开发了十八年,十八年来出没泾河谷道,打通山脊,铺设路面,一斧一凿,一把一车,把人难进、车难行的荒山古道,变成游览观光的泾河大峡谷,开天下之先,创郑国之后又一奇观,使得渭北的泾河峡谷成为天下人望而兴叹、赞不绝口的人间美景。在不断开发中,赵良妙登上了峡谷中的飞来峰,在一处荒山绝顶处,他发现了瓦片和瓷器碎片。他欣喜,曾经的深山之中,也有人居住的痕迹,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山有水必有人的足迹、人的气息。
采风时,白描先生喜欢当导游。进入峡谷的时候,车直接开进了隧道。白导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世间有奇妙的巧合。我们穿越的这个隧道,叫时光隧道,其中把每个阶段和历史朝代相结合,使人进入隧道,如同穿越历史一样。从大秦到明清,泾河激荡着历史的烟云,也印证着一个创业者奋斗的足迹。修这个隧道时也没有想过,谁知隧道修通后,其长度2200多米,郑国渠修建到今天有2200多年,两者之间是一种机缘巧合。”
在泾河大峡谷穿越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到了一处突兀不见路的平地,回头看时,峡谷深处暗藏无数风景,我们没有时间观看,只想攀登山峰,看看赵良妙苦心会得到什么惊喜,那自然是要继续向上走了。
先是小车从新修的碎石路上把我们分批送上半山腰,下了车,脚下是大小不一的碎石,远处是须弥山。仔细看时,背部有五指山,东部有峭壁出新枝的屏风岭,西部是九嵕山连绵的玉皇顶、方山、顶天守。可惜,这些只是曾经的记忆,梦幻在破碎的瞬间,已经把西天变成魔幻的世界。我处在其中,将要继续前行。
下来是艰难的,过山隘、踏山影,穿过灌木林带,走过羊肠小道,我们分批走到了来峰的前面。同来的考古专家拿着铁铲,仔细在细土中寻觅。我看见郭先生捡到几块瓦片和残存的陶瓷碎片,在仔细辨认。我是不懂,只知道看山中风景。白导说,这里就是发现有人居住的地方,有人说是唐时的宫阙,有人说是道家的福地,也有人说是史前人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只有考古印证才能说明。
我没有在意考古的东西,倒喜欢这绝处的风景。山凌空世象之外,人在自然怀抱。天空的云彩轻浮,远山的影像诗意澎湃。摄影者忘我在美丽的瞬间,文字人醉心在山的启悟中。我惊讶这个来自江浙的汉子,他的名字将会和郑国一起铸就在渭北的山脊上。他不但创造了一个天下奇景,更让我们对泾水有了一个全新认知。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