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045期:第04版 百味

丰收的喜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平安

对于麦子的记忆是再熟悉不过的,每年只要进入六月,关中道的麦子就会从东向西、从南向北依次成熟收割,最先报到的是地处我省最东边潼关县开镰第一割。这时候,无论你站在渭河大堤还是渭北平原,远远望去,大片金灿灿的麦子铺满了三秦大地。

我们家乡的麦子是一年一季,不是水浇田,一般是在上一年的秋天白露过后开始播种,经过一冬天土壤的孕育、春天阳光普照成长,到六月就成熟了。过去常听老人说:家乡的麦子要经过八十三场雨的滋润(阴历的八月、十月和第二年的三月),没有特殊的极端天气侵扰,到第二年夏季基本是丰收在望。这时候再看,漫山遍野的麦子随风摇摆,沟畔、平原到处都是成熟的景象,不时会有期待已久的人们在田间地头,望着这一垄垄、一粒粒饱含金黄熟透的麦子开镰收割,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社会进步了,收麦也变得简单了,几十亩的麦子用收割机很快就收完了。这时我站在家乡的田野,望着一幅幅像重彩油画拼凑的麦田在随风低吟,我顿时有了一些感慨,我联想到了四季交替、岁月更迭过程中的一种成长艰辛。

经历了成熟才会理解成长的艰难,麦子的成长也是一样,一颗颗麦粒从发芽就经历着风雨雷电,忍受着干涸洪涝、动物啃食,却无能为力,唯有坚强的一颗挨着一颗,互相支撑成长。抗高温、斗严寒,经风霜雪雨,最终走向成熟。

终于要收割了。要是在以前,天刚蒙蒙亮,露水正凝,家家户户吃过早饭,扶老携幼齐上阵,拿着镰刀,戴着草帽,拎着绿豆汤,来到了地头。你从左边收,我从右边割,至于孩子,就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镰刀是前一天细心在石头上磨过的,磨得很锋利,个个都泛着寒光,并且要多准备几个,以防在地里因石头磕绊崩坏备用,稍不小心就会割烂手指。收麦子是关键,拉碾麦子也很重要,最后还要晾晒,晾在早已打好的场上。打场是个技术活,要先用铁锹大致平好地面,男人们赶着拉着圆磨的骡马一圈圈压平场地,不时停下调整场地和骡马转圈范围。

可以说,麦子见证了平原人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麦种经过农人颗颗挑选,保留着手掌间的温度;麦苗见证过农人劳作的艰辛,尝过汗滴的滋味;麦粒变成馒头、面条,滋养着辘辘饥肠;麦秸秆化为火苗蒸熟了一日三餐,为日子平添了人间烟火气;麦秸垛成了孩子们戏耍、鸡狗的安卧之所;草木灰和麦根化为肥料重新翻到田里,再反哺着田野滋润土地母亲。

夏日的麦收是忙碌的,白天和黑夜一样充满活力。人们在这快乐的忙碌中感谢阳光雨露的深恩,在这快乐的忙碌中孕育着中秋的团圆和春节的祥和,孕育着来年的滚滚春潮,在这快乐的忙碌中撑起民族腾飞的巨帆。

麦熟季节,我虽然已看不到往日记忆在心间的艰辛,但是更多地体会到社会进步为家乡带来的变化。它让我更期待每年这个季节,我会迎着风吹,嗅着麦香,感受一路成长艰辛后,收获的更多喜悦。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