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088期:第04版 读书

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

读《季羡林作品》有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我们常说,近处是人生,远处是风景。如果拿本自己喜欢的书,带上一份好心情,向着远方出发,自会“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次出行带的书是《季羡林作品(精华本)》。这本书之所以称为“精华本”,我觉得或许有三个方面因素。

一是涉及内容广。这本书里,有谈人生、谈处事、谈命运、谈亲友、谈花草、谈动物、谈旅游、谈学问,可谓门类繁多,包罗万象。

二是时间跨度长。这本书最早收集的有季羡林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多数作品是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新世纪初这些年的。

三是作品质量高。众所周知,季羡林是写散文、随笔的高手,有人说他把副业干成了主业,一生作品数量众多,这本书收集的应该是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本书中,有一篇作品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散文《一条老狗》。初看名字,以为写是动物的,认真读完,其实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反复读了几遍,朴实自然的文风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思母情结,让我唏嘘不已、久久难忘。

文章中,季羡林六岁时离开老家,到济南上学,直到他的母亲去世,共有14年。这期间,他只回过老家三次,第一次是给大奶奶奔丧,第二次是跟随叔父回去看望亲人,第三次是为父亲奔丧。尤其第三次回去后,再到他母亲去世,这期间长达8年之久。也就是这8年间一直没能与母亲团聚,母亲却突然离世,让季羡林痛苦不堪。文中,季羡林回忆说当时自己“如万箭穿心,痛苦难忍,想一头撞死在母亲棺材上。”他还表示,这成了自己一生“永久的悔”,他愿意用现在所有的名誉、地位和幸福,去换取当年留在母亲身边。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恩深重,堪嗟浮世!

季羡林写这篇文章时,已年逾90,试想一下,一个耄耋老人,在回忆自己母亲时,依然“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可见母子情深,思母心切的深厚感情跃然纸上。

这篇文章中的老狗,是作者在为母亲守灵时出现的,一直“静静地卧在那里”“天天喂我的女主人,怎么突然不见了?”作者丧事处理完离开老家时,那只老狗一直跟着作者,“在我腿上擦来擦去”,这一幕让作者记了70年。

如果要问,我为什么爱读季羡林的散文?就是因为季老写文章真实,真实的情节,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流露……而且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老辣深厚,写小情表现大爱,用小事凸显哲思,他的文章独具一格。我想,这既是季老多年人生阅历积累以及对生命深刻领悟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学大师文化自信的表现。

由此可见,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不是吗?□孙鹏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