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年华虚度
《故乡的风华》自序
面对这部作品的问世,心情多少有点激动,谁家添丁增口能不高兴呢?何况岁月如梭,理当在有生之年再尽可能地做点贡献。“且将新火试新茶”,让读者品尝一下近年来拙作的味道。
这些年来,我其所以能坚持不懈地书写故乡,讴歌故乡,有三股强大的动力:
一是故乡丰姿新颜让我欲罢不能。最美故乡水,最亲故乡人。故乡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我的心;故乡的一点一滴,都浸润着我的身。故乡的崛起、变化、新貌,我岂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二是不想让我年华虚度。我已年近八旬,生命的大幕已经开始慢慢闭合。但是,总不能吃饱喝足,坐等日落西山呀?“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古人尚自我励志呢!我辈岂能躺平?
三是社会各方鼎力相助。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师长、朋友,对我持之以恒的鼓励和尽心尽力的扶持。三原县委宣传部历届绝大多数部长,都让我感到十分暖心:数月不见,都会联系。他们从我这儿了解全县文学创作的状况,我从他们那儿获悉上面宣传的新动向、新要求。正是他们的激励与鞭策,使我笔耕不辍。
我的第一部作品《深沉的爱》出版时,是时任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杜鹏程和时任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省文联党组副书记的文艺评论家韩望愈联袂,为拙书写了六千多字的序言。长篇报告文学《“囚犯”的苦恋》出版时,是时任省文联主席兼省作协主席的著名文艺评论家胡采,带病给我写的序言。诗集《玫瑰色的夜》出版时,是时任省作协党组书记兼第一副主席、著名散文家李若冰,在繁忙的创作中给我写的序言。我的第一部小说散文集《雾锁桃花塬》出版时,是时任省作协副主席、省评论家协会主席王愚,给我写的序言。散文集《舞动的春天》出版时,是时任省作协党组书记兼第一副主席雷涛开会请假和我交流后给我写的序言。游记集《多彩的世界》出版时,是时任省文学院院长、文艺评论家常智奇研究我的作品许久后,给我写的序言。《吴树民文集》五卷本出版,是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挤出时间为我撰写了八千多字的序言。省作协副主席朱鸿教授,让其研究生李兰以我的散文作品为专题,写出有相当高度的研究论文……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不顾自己已愈耄耋之年,撰写《读吴树民》……这些评论,都相继在国家和省内外报刊发表。师长和文友的这些评介美文,令我深省,催我奋进,让我永远牢记。
旅京陕籍名家王巨才、阎纲、周明、吴天明、白描,著名作家陈忠实、贾平凹、孙浩晖、商子雍,著名书画家刘文西、钟明善、孟繁锦、雷珍民、温有言、李敬寅等师友,或为我的作品撰写评论推介,或为我的著作题写书名添彩,或为我的集成题写诗词鼓励,让我永远感念、铭记!
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对我创作的关注和鼓励,更是出乎意料。
2 0 世纪8 0 年代末的一天中午,时任三原县委办公室主任的朱立铁在文化馆找到我,说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沙铃让我去一见。我和朱主任忐忑不安地进了三原秦原宾馆。相见之时,我很紧张。李副部长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满面笑容,像一位隔壁长兄一样亲切地说:“我看了你最近发表在省内外的一些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弘扬当代英雄,生动感人。所以想见见你,交流交流……”我这才放松下来,向他汇报了我的创作情况。交往两年多,他写了一篇《全抛一片心——吴树民印象记》刊发在《陕西日报》。他退休之后,还著文评论《友人吴树民》,刊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海》杂志上。
省委宣传部另一位常务副部长邰尚贤,和我相识于省委宣传部召集的一次全省报刊会议上,此后再无交集。直到2 0 1 4 年1 0 月我的《吴树民文集》五卷本出版,他捎话说想看看,我急忙联系,将文集送给他。半年之后,他写了一篇《一位作家真实的生命轨迹——读〈吴树民文集〉随感》,对我的文集进行了剖析肯定和高度赞赏。这篇很有分量的评论,先后被《文化艺术报》《陕西老年报》《陕西日报》等刊发,影响一方。省委宣传部的权海帆、刘嘉军(田子)也先后对我的专著进行了研究、评论、赞扬,见诸省内外报刊。
师友们的深情厚谊,令我感动,终生难忘!还有许许多多宣传、新闻、出版、文艺等各界的领导和朋友,都十分关注和支持我的创作,在国家和省内外报刊发表对我作品的评价文章总计1 8 6 篇;陕西省文联、陕西省作协、陕西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对我专著举办研讨会三次。我十分感激这些相识和不相识的师长与文友,因为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列出,我仅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自2 0 1 4 年1 0 月以来,我先后在国内外传媒发表文史作品5 9 0 余篇(首)近9 0 万字,其中宣传故乡的文史作品1 9 0 余篇(首)。现将其中1 8 0 余篇编辑成6 0 多万字《故乡的风华》上下册出版,目的在于展示故乡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景点等各个方面的深厚底蕴、辉煌成就、历史传承和未来的宏图愿景。
故乡,不仅仅是故镇、故村、故园小故乡,其实,也包括故县、故省、故国大故乡。因而,《故乡的风华》并不只是写小故乡而是写大故乡、大视野的作品。 □吴树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面对这部作品的问世,心情多少有点激动,谁家添丁增口能不高兴呢?何况岁月如梭,理当在有生之年再尽可能地做点贡献。“且将新火试新茶”,让读者品尝一下近年来拙作的味道。
这些年来,我其所以能坚持不懈地书写故乡,讴歌故乡,有三股强大的动力:
一是故乡丰姿新颜让我欲罢不能。最美故乡水,最亲故乡人。故乡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我的心;故乡的一点一滴,都浸润着我的身。故乡的崛起、变化、新貌,我岂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二是不想让我年华虚度。我已年近八旬,生命的大幕已经开始慢慢闭合。但是,总不能吃饱喝足,坐等日落西山呀?“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古人尚自我励志呢!我辈岂能躺平?
三是社会各方鼎力相助。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师长、朋友,对我持之以恒的鼓励和尽心尽力的扶持。三原县委宣传部历届绝大多数部长,都让我感到十分暖心:数月不见,都会联系。他们从我这儿了解全县文学创作的状况,我从他们那儿获悉上面宣传的新动向、新要求。正是他们的激励与鞭策,使我笔耕不辍。
我的第一部作品《深沉的爱》出版时,是时任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杜鹏程和时任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省文联党组副书记的文艺评论家韩望愈联袂,为拙书写了六千多字的序言。长篇报告文学《“囚犯”的苦恋》出版时,是时任省文联主席兼省作协主席的著名文艺评论家胡采,带病给我写的序言。诗集《玫瑰色的夜》出版时,是时任省作协党组书记兼第一副主席、著名散文家李若冰,在繁忙的创作中给我写的序言。我的第一部小说散文集《雾锁桃花塬》出版时,是时任省作协副主席、省评论家协会主席王愚,给我写的序言。散文集《舞动的春天》出版时,是时任省作协党组书记兼第一副主席雷涛开会请假和我交流后给我写的序言。游记集《多彩的世界》出版时,是时任省文学院院长、文艺评论家常智奇研究我的作品许久后,给我写的序言。《吴树民文集》五卷本出版,是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挤出时间为我撰写了八千多字的序言。省作协副主席朱鸿教授,让其研究生李兰以我的散文作品为专题,写出有相当高度的研究论文……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不顾自己已愈耄耋之年,撰写《读吴树民》……这些评论,都相继在国家和省内外报刊发表。师长和文友的这些评介美文,令我深省,催我奋进,让我永远牢记。
旅京陕籍名家王巨才、阎纲、周明、吴天明、白描,著名作家陈忠实、贾平凹、孙浩晖、商子雍,著名书画家刘文西、钟明善、孟繁锦、雷珍民、温有言、李敬寅等师友,或为我的作品撰写评论推介,或为我的著作题写书名添彩,或为我的集成题写诗词鼓励,让我永远感念、铭记!
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对我创作的关注和鼓励,更是出乎意料。
2 0 世纪8 0 年代末的一天中午,时任三原县委办公室主任的朱立铁在文化馆找到我,说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沙铃让我去一见。我和朱主任忐忑不安地进了三原秦原宾馆。相见之时,我很紧张。李副部长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满面笑容,像一位隔壁长兄一样亲切地说:“我看了你最近发表在省内外的一些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弘扬当代英雄,生动感人。所以想见见你,交流交流……”我这才放松下来,向他汇报了我的创作情况。交往两年多,他写了一篇《全抛一片心——吴树民印象记》刊发在《陕西日报》。他退休之后,还著文评论《友人吴树民》,刊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海》杂志上。
省委宣传部另一位常务副部长邰尚贤,和我相识于省委宣传部召集的一次全省报刊会议上,此后再无交集。直到2 0 1 4 年1 0 月我的《吴树民文集》五卷本出版,他捎话说想看看,我急忙联系,将文集送给他。半年之后,他写了一篇《一位作家真实的生命轨迹——读〈吴树民文集〉随感》,对我的文集进行了剖析肯定和高度赞赏。这篇很有分量的评论,先后被《文化艺术报》《陕西老年报》《陕西日报》等刊发,影响一方。省委宣传部的权海帆、刘嘉军(田子)也先后对我的专著进行了研究、评论、赞扬,见诸省内外报刊。
师友们的深情厚谊,令我感动,终生难忘!还有许许多多宣传、新闻、出版、文艺等各界的领导和朋友,都十分关注和支持我的创作,在国家和省内外报刊发表对我作品的评价文章总计1 8 6 篇;陕西省文联、陕西省作协、陕西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对我专著举办研讨会三次。我十分感激这些相识和不相识的师长与文友,因为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列出,我仅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自2 0 1 4 年1 0 月以来,我先后在国内外传媒发表文史作品5 9 0 余篇(首)近9 0 万字,其中宣传故乡的文史作品1 9 0 余篇(首)。现将其中1 8 0 余篇编辑成6 0 多万字《故乡的风华》上下册出版,目的在于展示故乡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景点等各个方面的深厚底蕴、辉煌成就、历史传承和未来的宏图愿景。
故乡,不仅仅是故镇、故村、故园小故乡,其实,也包括故县、故省、故国大故乡。因而,《故乡的风华》并不只是写小故乡而是写大故乡、大视野的作品。 □吴树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