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18期:第02版 综合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渴了累了,有社会参建的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寒暑假职工子女没人管、女职工要给孩子哺乳,有社会参建的爱心托管班、母婴关爱室;职工技术需要提高,有企地工会联合送上的定制培训……

铜川高质量打造职工服务阵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8 月1 8 日上午1 0 时许,铜川市新区金谟西路上的工会爱心驿站内,传出爽朗的笑声。原来,临时回站换电瓶的骑手张喜荣在接到该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何建平塞到手里的防暑降温大礼包时乐得合不拢嘴。

驿站内,七八位骑手正在休息,享受站内提供的免费充电等服务。

这是铜川工会近年来加大职工服务阵地建设,用心服务职工的一个缩影。

5 年来,铜川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建设了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培训学校、职工服务中心、爱心驿站、职工书屋、创新工作室、职工食堂、爱心托管班、母婴关爱室、心理咨询室、工作室联盟等一批服务职工的阵地,又以争取上级资金、奖励、补助及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等形式维持场所的良好运行,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可以说,铜川市总这些年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以公益性为方向的同时,通过积极探索和规范职工服务阵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实现途径,不断创新运营管理方式,推动阵地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逐渐走出了一条推动工会资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整合优势  创新服务阵地工作模式

“铜川市职工文化中心(工人文化宫)是工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窗口,这决定了服务职工必须牢牢坚持公益性、服务性这一根本属性。”建制后的首任铜川市职工文化中心主任房涛如是说。

然而2 1 8 7 2 平方米的铜川市职工文化中心,单靠工会的经费和力量如何能发挥更大作用,实现良性运行?

铜川工会人一方面以市级公共文化配套项目向市委、市政府申请将中心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一方面拓思路、想办法、出新招,让“职工乐园”名副其实。

各级文体类协会缺经费、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没有强大组织优势,但他们有专业的技能。而市总恰恰相反,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中缺乏专业人员。基于此,房涛提议把文体类协会引进来互利互惠,让协会来提升职工文艺团体的专业水平,并吸引更多组织来中心开展活动。

就这样,工会提供办公场所,市级文体类专业协会进驻,整合优势、借力打力,才让中心真正用起来、转起来、热闹起来。

2 0 1 9 年1 0 月9 日,随着铜川市总的全面进驻,铜川市职工文化中心渐渐成为集职工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中心、休闲娱乐中心5 大板块于一体的工会服务职工“超级综合体”。

在这里,职工是绝对的主角。小到临时给孩子哺乳、歇个脚喝口水,大到组织职工开展文体活动、办画展、搞培训等,只要是职工所想都能实现,而且统统免费。

这里构建了符合职工需求的运行模式,拓展了服务内容,创新了服务方式,一站式满足职工所需,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工会是“职工之家”。

杠杆撬动  带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

在铜川市新区铁诺南路和北路交汇处东北角,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托管班,周边的职工都喜欢。

“真好,把老二放在托管班里解决了我家的大问题。”妻子在医院忙的顾不上,老大跟着自己在单位写作业的职工老李每每提起这事都会竖起大拇指。

8 月1 8 日临近中午,记者赶到时,这家名为铜川青春驿站综合发展中心工会爱心托管班的托管场所,因为疫情防控刚刚趋缓下来,驿站工作人员李荣正在清洁整理。

李荣告诉记者,暑假共有3 8 名周边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子女在此免费托管,而负责照顾孩子们的是1 4 名招募来的大学生志愿者。

有关影像和图片资料显示,孩子们参与到了自我保护、朋辈关系、自我认知、红色教育、禁毒防艾教育、防校园暴力教育等多项主题活动中,这个暑假很“丰富”。

铜川青春驿站综合发展中心是一家旨在调研青少年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公益组织发展的民办非企业组织。因为有地方、有资源,这家中心的工会组织搞起了爱心托管班,为城市双职工、上班族家庭减轻寒暑假“看娃”压力,同时推动自身业务发展。铜川市总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给予引导和资金注入,大大促进了爱心托管班的良性发展。

据了解,该中心工会自2 0 1 6 年开始,每年定期举办寒暑假爱心托管班,极大地方便了周边职工。

按照这样的模式,铜川工会在全市带动社会力量建立起同类型爱心托管班达2 7个,加上同样方式在铜川税务局新区分局等机构、场所建成的1 1 8 个母婴关爱室,铜川女职工在寒暑假和哺乳期上班时再无后顾之忧。

“在铜川,工会给予资金支持和引导,带动社会力量共建起来的母婴关爱室、爱心托管班,已经成为工会系统女职工工作的一项重要品牌工作。”铜川市总工会女工办主任张海霞说。

融入联动  延伸服务阵地“触角”

1 4 0 0 年炉火不熄的陶瓷产业,为铜川聚集了一大批颇有影响力的能工巧匠。依托这些人才,铜川市总打造了多家陶瓷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力促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然而,钱花了,工作室也有了,但行业并不“强”,铜川市总想要的效果却并不明显。

2 0 1 9 年,铜川市总以省产业工匠茹春玲创新工作室为龙头,成立了1 1 家陶瓷创新工作室参加的铜川陶瓷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围绕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提质增效、人才培养等目标,展开了联合攻关、技术交流、成果转化、带徒比武……

这种主动融入和联动,极大地延伸了铜川工会职工服务阵地的“触角”。

3 年来,在铜川工会的引导下,各工作室之间实现了资源同享、优势互补,更使联盟成为铜川陶瓷产业全工种、全产业、全链条的职工技能实训基地。

“联盟已为4 6 家企业的1 1 6 0 名陶瓷产业工人提供了普惠性技能提升培训服务,使6 5 %以上的工人获得了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铜川市总经济技术部部长王小建说。

这种理念让铜川市总尝到了甜头,也让他们的职工服务阵地运行更加多样化。

以往,铜川市总职校为了完成培训场次而培训,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后来,铜川市总职校主动和企业工会对接,先向企业“下订单”,把收集上来的技术难题“订单”进行归类,聘请高校讲师教授、技术大拿甚至三秦工匠进企业,一对一、手把手地培训方法,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没想到,大受企业和职工欢迎。

“太有必要了,做了我们想要做的事!”说起铜川市总职校携手高技能人才“送技术到企业”,西安重装铜川煤矿机械公司董事长张碧英说,“有数据证明随着焊工等一线技术工人的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实现了连年翻番。”

而焊工郑岗也因为技术不断提升,不仅转成正式工,而且收入也从每月四五千元涨到了1 万多元。

同样,在企地工会联动下,让市总职校这个职工服务阵地得到了极大延伸。企业工会的工作更加得到公司党政的认可和支持。

如今,走在铜川街头,工会与地方共建的职工服务阵地,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下,越来越受广大职工青睐。工会资产名副其实地变活了,阵地运行实现了良性发展。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