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47期:第04版 憩心亭

树叶一片片变黄了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杨志勇

秋天的秦岭无处不盛景。

作为秦岭之南安康境内四大名山之一的牛山,秋景更加迷人,站在山头极目远眺,山高天蓝,视野辽阔,漫山遍野的花草树叶红黄相间,呈现一片大漠之美,近处鸟唱声声,清风拂面,阳光撩拨,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不仅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自古至今都是一座宝山。传说产出金矿、铜矿、盐矿等矿藏,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生态资源和听不完的传说故事。多年前,周围的乡亲们放养牛羊、摘拾野果、捕猎野物、拾取柴火、寻找药材,包括开荒种地等,他们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一不与牛山时刻发生着依赖关系。可以说,是牛山养育了当地乡亲和他们祖辈。在悠长的岁月河流里,牛山就是他们的父亲山、母亲山。正是担负了这样的角色,或许已是数百年,或者在更长的时间里,牛山一直在不停地付出甚至是严重透支了身体在供养自己的孩子。有一阵儿,山上很多地方被砍伐得寸草不生,多处地方被挖掘得烂窟窿烂眼睛。人以为它不说话,不知累,不知疼,其实它早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体力不支。

若是人,也有需要休息、补充能量的时候。当地的人们一直向它在支取、在索要,甚至是榨取,该让它好好歇一歇,养养元气、恢复一下身体机能。这种意识一经觉悟,便形成了一种共识。在顺应时代大势中,乡亲们积极践行保护青山绿水就是保护金山银山的理念,伐木、捕猎、放牧等破坏或损害自然生态的行为似乎在瞬间消失了一样,看不见了任何踪影。

当然,除了乡亲们的自觉自律外,在行政措施的推动上,各村还聘用有数量不等的护林员,他们实行分片区负责,每周定期巡山检查。此外,还有森林公安队伍的最后一道堡垒。这样一来,牛山就被覆盖了一张严密的生态安全保护网。

我感受得很真切,因为保护工作筑起了铜墙铁壁,所以当地近几年就没有发生过破坏生态的现象和行为。如此,就有了另外一个问题,让巡山的护林员在工作日志中不知道该记录些什么。一位护林员在一次巡山中不想重复“一切正常,没有发现问题”这样的日志内容,便据实写下了自己的观察感受:“看到树叶一片片变黄了!”不巧,他的日记在上级例行检查中被抽中,这句笔记被当作“经典问题”指了出来,然后在全镇干部群众中传成了笑谈。

牛山变好变美了,这是谁都不能不承认的事实。用这些词形容如今牛山的生态之美一点儿都不夸张,比如绿浪翻滚,碧波万顷,叠青泻翠,花香鸟语,高山流水,秋色璀璨,四季景明……很多野生动物又回来了,野猪到了猖獗的地步,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山林中还可见到许多珍稀动物的粪便和踪迹。由此,推己及人,如果我是护林员,我可能也会那么写。因为眼睛里只有四季的风景,如果要谈及感受,也只有季节的轮回变化,再具体一点,比如树枝一条条发芽了,树叶一片片变黄了。这在当下,又可见乡亲们多么美好的心境啊!老人说,缺吃少穿那年月,谁有这等闲心去观察树叶欣赏风景。

作为秦岭之一隅,牛山也是秦岭大生态公园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牛山脚下工作生活,让我就拥有了一种特别的幸福,无须腾出时间专门而为之,身心昼夜都浸润在大自然之中。我感叹当地乡亲们与牛山的和谐共生,更惊讶他们的先祖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的知觉和行动。有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可以为证,名叫“羊圈的来历”:

很久以前,牛山脚下有一个财主闻名十里八乡,老婆多,儿女多,房屋多,土地多,长工多,还有就是养殖的牲口多。

这个财主善于经营,有头脑,有计划,统筹安排,精打细算,不养一个吃闲饭的人,不留一寸空闲的土地,人不闲,地不荒,五谷丰收,六畜兴旺,财产越来越多。财主的经营意识强烈到了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利用牛山的水草资源,让长工发展养殖了五六百头山羊,具体有多少个准数,一年四季谁也没有数清楚过,因为天天都有母羊下崽。当年牛山上有一道壮观的风景,就是他的长工摇着铃铛,赶着一群羊早出晚归,山路上会呈现一里多长的白色流动线条。

两个长工常年放羊的主要去处在牛山“白岩道”附近,那里有一块面积很大的草地,可是周围树林茂密,常有各种野兽出没,尽管两个伙计认真负责,毕竟精力有限,加之羊只多,又经常分散在山林中,难免有照顾不到之处,所以会造成野兽祸害山羊的现象发生。

偏偏有一段时间,每天都有山羊丢失或者遇害。财主十分生气,天天辱骂两个放羊的长工是吃闲饭的窝囊废,长的眼睛是肉窟窿,有时候还鞭打得他们鼻青脸肿,还经常以减少食物或不给饭吃来惩罚。长工肉疼,心也疼,有苦不敢言,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因为野兽的不断攻击,让人防不胜防,总是有大小羊只经常消失,使得两个放羊的长工在担惊受怕中过着一天又一天。后来,财主又增加了两名长工,背着刀枪一起防护,还是依旧不能阻挡野兽祸害山羊。

一日,一位长工感叹命运凄苦在山中痛哭,不知何时身边来了一位白胡子老人,在问清楚具体原委后,安慰他要坚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此后几天,这位老人都会准时出现在那里,盘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一幅慈祥悠闲模样,闭目不言。

恰恰是这天,一群猛兽扑向羊群,一时间十多头山羊连骨头都看不见了去处。长工们的刀枪棍棒也没有控制住羊群遭遇祸害的血腥局面。

此刻,这位老人想,今儿不出手,长工们回去恐怕会鼻青脸肿,甚至是皮开肉绽、性命难保了,于是见他施展拳脚,伸出右手食指往那儿一指,伴随着猛然一声吼,一群猛兽忽然掉头退去。然后,见他又飞起身,用手指在空中画了一个圈,顿时一道金光在方圆数里地显现出一个大圈子。

说来也非常神奇,从此,再也没有任何野兽进入这个无形的大圈子里,再也没有发生过山羊丢失和被祸害的事例,长工也不再遭受皮肉之苦和满山奔走看管山羊的辛苦煎熬。同时,周围的草木植被也避免了山羊群体性破坏。

因此,当地乡亲们就把牛山这一处财主家固定放羊的地方,起名叫“羊圈”。

如今,“羊圈”这个地方还在,草木茂盛,植被蔽日,只是不见了故事中那一群山羊和放羊的长工伙计。

时在金秋,跟着巡山的护林员老齐一起下山往回走,我担心说:“这次工作日志,你该怎么写呢?”他言称不会说假话,只会实话实说:“看见了鸟儿飞、兔儿跑,不见一个砍柴人。”我说还需要继续补充实在。他又说:“不见一只牛羊,也不见一个放牧人。”我说他不是文人的文人,随心说话像写诗一样。他说我应该会写。我就说了一句:“阳光当头照,秋天又来到。”互相一阵哈哈笑。

我知道他当天的日志不会写道——巡山未发现问题,便取笑说:“你巡山脚下跑得勤快,眼睛看得细发,心里乐呵,还要认真写好日志哩,不晓得哪天因为一句话又要在全镇或全区出名了。”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