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72期:第04版 读书

隐喻的疼痛,在劲吹的大风中愈发清晰

——读紫藤晴儿诗集《大风劲吹》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诺瓦利斯曾言:“因为生命本无意义,但是又必须得延续下去,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所以人们在精神中构造,或者爽快点说,虚构出一个借以安生的体系,或者说,虚构出一个‘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青年诗人紫藤晴儿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虚构”一个“家”,并以隐喻的方式呈现。

荠菜在寂寞地生长

我在空旷的大地上想念我的父亲——《荠菜》

这里的“父亲”已不再是生理意义上的,而是一个隐喻。因为人们失去了父亲,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灵魂的庇护所。那么,想念父亲,实际上就是在寻找信仰、生活支柱或者说是精神皈依。

没有什么能替代父亲在为这个世界表达什么

我的悲伤在阳光下也会被穿过

……

如果我相信这样的暖

还会有一种错觉在发声

父亲也会再向我询问什么——《衣架上的阳光》

在文学史上,父亲也是一个母题式的存在,更是每一个家庭中最可靠而又能依靠的那个人。他远不止一个伦理称谓,更是包含着多重象征意味的隐喻。所以,诗人即便面对着父亲生前用的衣架也有内质化的思考。虽然,她没让我们看到父亲的形象,但他却无处不在。

草垛还是原来的样子

像父亲一直都在,他总会热火朝天地劳作

在农具碰撞着大地的火花中

他有用不完的力气——《父亲的草垛》

在诗人看来,时间就是这草垛。当然,这里的父亲并非特指某一个体,而是一类。这个草垛便是父亲的象征,那么草垛的某些特质即为隐喻性“父亲”的某些特质。草垛,在乡村是朴素的、普通的,但又不可或缺的,默默呵护着乡村,温暖着乡村,指引着游子的返乡之路,让乡村更好地成为乡村,让故乡更是故乡。那么,父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有限的肉身,却延续了生命与精神的传承,承接了前人的精神与血脉,并把它们自觉地传承给后人。而诗人笔下的父亲,也就是在此基础上书写、延伸。当然,这种书写,更多是形而上的。

行走,登高,父亲在左边

我在右边

这个时候什么都不能使我激动

即便大自然也赐予尘世礼物

或果实——《重阳》

仔细审视,在其笔下,与其说是“父亲在”,毋宁说是不在,因为不在,“我”才去寻找才去追寻,也就是说在还乡。当然,还乡远不止回到故乡那么简单,它更是本心的历练旅程,是精神出游后的回归,一种状态的升华。而在荷尔德林的理解里,则是对于神灵的庇护的努力,是追寻“诗意的栖居”,是一种深远的人文关怀。自然,这时候,在文字的尽头审视,紫藤晴儿的诗就别有一番意味在心头了。

仿佛父亲还在,平常的日子在小院里洒上阳光

那个时候似乎我不在意冷暖

不在意节气

这些无关紧要的事物——《霜降》

这尘世中的一切生命现象,无不充满着神秘。而你一旦深入其中,并有所深悟,那么,这个世界自会以其他情形呈现在你面前。你则将成为宇宙的对话者,那么,宇宙的语言也不再是无可破译的密码,一切神秘的东西都会得以理解。所以,在霜降来临的时候,诗人依稀发现了故乡、父亲,那么,有故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更为重要的事物呢?我只对故乡在意,没有了故乡,我们都会面临风雨的肆虐,灵魂的不安。

疼痛的天窗只能长出明亮的眼神

去认知这个世界

或者埋伏着苦果站立在文字的庙宇

永不低头——《这个父亲节》

海德格尔有言:“在这贫乏的时代做一个诗人意味着:在吟咏中去摸索隐去的神的踪迹。正因为如此,诗人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出神圣……哪里有贫乏,哪里就有诗性。”这样的话,用在此刻的紫藤晴儿身上实在是太恰切不过了。父亲的缺席,让我贫乏无所有,只能在文字的庙宇里得以栖息,寻找庇护,希望返回故乡。我成长的村庄,然而,谁又知道。

在村庄,树木葱茏

的乡村,也是我一片乡愁

它飞向了哪里?生命之重在它的四肢,五脏六腑中

向着天空,远方——《灰鸽子》

远方有多远?这也许不仅是诗人的迷茫,何尝不是当所有人的迷茫呢?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我们自远离了大自然,每个人都是无根的、游离的,所以,自卢梭开始,“回到自然去”便成了绵延不绝的呼声。而“回”则意味着回归自然的怀抱,只有“在”自然中,无家可归的浪子状态才能得以克服,并觅得诗意的栖息之所。无疑,诗人对此有着刻骨铭心的体悟:

当我在电脑上打出麻雀这两个字

它们的叫声就会像一张宁静的大网

又把我的思绪局限于它的意义

我又在本能地召回

那棵树,还有那条街道,还有这个冬天的

寂寥——《麻雀》

对存在意义的探索,是人文精神的精华所在,当然,更是人类与他物相异的标志。而人类宿命不得不选择一种东西作为存在意义的探寻。紫藤晴儿选择的便是诗。但是,诗又是借何种方式存在的呢?在这里,可以发现,诗人的写作便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一种“我在故我思”的载体。她经过灵魂的艰难跋涉,借助“父亲”的隐喻,拄着文字行吟,并借以营造了心灵的庇护所。也许,她还没有在最终意义上得以“返乡”,但她在返乡,接近了“故乡”。所以,她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提升了自我,升华了自我,慢慢向着本源的“我”回归。所以,我相信,她终究会——

以闪光

照过冬天——《风口》

□梦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