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42期:第04版 读书

用血泪凝结而成的精品力作

——《高高山上一树槐》读后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记得2019年秋季,我和家人去石泉游览时,惊悉刘培英大姐不幸遭遇家庭变故,在为她的不幸唏嘘不已之际,邀她聚会并写信安慰她。在劝慰她节哀顺变珍重刚强的同时,期待她化悲痛为力量,创作出新作。

刘大姐不负众望,三年新冠疫情和家庭变故并未阻止她文学创作的坚定步履。不久前,收到她散发着油墨香和槐花香的长篇小说《高高山上一树槐》,在新冠感染期间,身体虽然不适,但还是读完了这部令人感动引人深思的精品力作。

之所以称其为精品力作,首先这是一部流着泪写成的作品。常言道,十年磨一剑。这部作品始创于2012年,正如作者在题为《为了忘却的纪念》序文中所道:“可是刚写了一个章节。女儿患病了。我就放下创作,四处奔走,为女儿治病。就这样断断续续,五年才完成初稿。2016年底,女儿因病不治,我陷于难以言说的悲痛之中。无数次,都想和女儿一块走……一个人,最难的不是死,是活,是生不如死!”直到2019年,时隔三年,作者在给我的短信中仍然未完全走出阴影,其短信写道:“看到了您的信,感动万分,泪流满面,脑海里经常闪现的念头就是死,尤其是现在,如果不是有姐妹有侄儿侄女及像您这样的朋友一直关心我安慰我,或许我早已离开人间了,去和女儿丈夫团圆了,真是万念俱灰,万念俱灰啊!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心中之苦之绝望……万分感谢您的关心支持安慰,万分感谢您的真诚与善良,我一定努力活着,将日子过下去,等待伤口好一点,再像您说的那样,写点什么,做点什么……”坚强的她终于化悲痛为力量,流着泪写作并反复修改打磨完这部泣血之作。可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之所以称其为精品力作,其次这是一部凝结血泪而成的作品,本书不仅是作者流着泪写作完成的,而且是作者真实记录了那段历史。作者曾经是基层卫生院妇产科医生,主要搞计划生育。那时,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基层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收粮收款、刮宫流产。书中写一个农妇为躲避计生干部,逃到山里住在山洞里,喝山泉,吃野果,在临产时被发现,被追赶到悬崖边向死而生,终于生下儿子,而产妇不幸流血过多死亡,酿成人间悲剧。

之所以称其为精品力作,也在于这是作者亲身经历体验的生活结晶。书中人物栩栩如生,尤其是女主人公云丹凝形象丰满,是真善美的化身,是正能量的载体。我以为书中主人公云丹凝就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说,云丹凝就是作者的化身。作者在自序中坦言:“我一生很努力很勤奋,在基层卫生院干了七八年,说的是干妇产科工作,其实主要还是搞计划生育。最早时候,我们卫生院的医生和大队、公社妇联干部一块,背着瓶瓶罐罐及消毒液,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给妇女们上环、人流,每天要走五六十里,早出晚归,非常辛苦。书中不仅写云丹凝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为村妇刮宫流产接生,为村民采药免费治病,而且写她刻苦钻研医术,为病人着想,“经常自己上山采集中草药,这样药费可以便宜很多,给病人减轻负担。”之所以这样做,“她唯一坚信的就是良心,就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别人是说了再做,她是做了再说;别人是说了不一定做,她是做了也很少说。”她捐出自家庭院建敬老院,收养农村鳏寡孤独老人,是典型的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堪称最美的乡村医生!同时,书中也揭露鞭挞了假恶丑,将草菅人命、为恶多端的马大嘴和许大马棒送上审判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之所以称其为精品力作,还在于这是一部语言丰美之作。书中引用了大量故事发生地的陕南民歌和民谣谚语,例如书中多次出现的“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么子,奴望槐花几时开。”书名就是此首民歌中的首句。民谚如“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民谣如反映“文革”前后的社情民意:“反右以后不发言,四清以后不管钱,“文革”以后不掌权。”在乡下,“得罪了队长派重活,得罪了会计笔杆戳,得罪了保管抹秤砣,得罪了书记没法活。”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基层干部的形象。书中还时不时提炼出充满生活哲理的警句,如“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阴影,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拥有阳光。”或者通过书中人物之口劝告:“生活,生活,生下来就要活下去。天下没有过不去的坎……无论生活多么难受,门总会打开,总会有出路,总会有改善,有信念,有未来……”这些金句对于当下新冠感染之际的人们无疑具有打气励志、鼓舞斗志、战胜疫情的作用。因此,这是一部值得品读,给人美感、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的精品力作!□王新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