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47期:第04版 憩心亭

陕北寄语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雄林

陕北的土地,沟壑纵横,旖旎多姿,它是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人间奇观。

陕北的人民,豪情逸致,热情淳朴,他们是延河水哺育成长的优秀儿女。

陕北的历史,源远流长,熠熠生辉,它是中华大地上绝无仅有的不朽传奇。

陕北,是雕刻在我心灵深处的一幅极具魅力的恢宏画卷。

1995年秋,心怀梦想与好奇,我独自乘坐列车,一路向北,平生第一次奔向了遥远的陕北。火车在黄土高原上飞驰,时而可见绵绵山川,时而又是幽暗隧道。车窗外,碧蓝如洗的天空,连绵起伏的山峁,眼中的一切,都让我深感惊奇与陶醉。到达延安时,夜幕降临,灯光闪烁,人来人往。怀揣着对“闯王李自成家乡”的好奇,我马不停蹄,坐上了开往米脂县的长途汽车。夜间的山路显得更加蜿蜒崎岖,半山腰零零星星的灯火在眨着明亮眼睛。停车休息时,顿感寒气袭人。那时的我,心中似乎装着一团火,随时都能点燃内心向往的火焰。

第二天,米脂县的优美景致布满了我的双眼。窄长的街道,淳朴的民风,稀少的人群,清新的空气,尤其是那韵味十足的陕北方言,则更让我感到新鲜。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关中平原迥然不同。

2008年夏,满怀期待与敬仰之情,我第二次踏上了陕北这片神奇的土地。穿梭于宜川县干净整洁的道路,置身于绿意葱葱的天然氧吧,我不禁问自己,如此清爽优雅之处,为何不早来?壶口瀑布,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它那气壮山河的魂魄,不正是勤劳勇敢的陕北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写照吗?离开壶口,到达延安市,伫立于宝塔山下,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贺敬之的《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此时的陕北,天是蓝格茵茵的净,水是绿格汪汪的清,山坡上的糜海谷浪随风摇曳,分外迷人。

2019年岁末,雪后初晴,碧空万里。我再次驾车直奔陕北。在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我的思想火花瞬间被那一缕缕浓郁的革命气息点燃。山峁的背阴处,一片片积雪闪闪发亮,远望就像一朵朵银白色的大花朵,十分漂亮。小路弯弯,征途漫漫,简陋的窑洞里,书写着伟大的中国革命精神,珍藏着革命战争年代无比辉煌的奋斗岁月。梁家河,坐落于大山深处,地形复杂,条件艰苦。村委会的村史馆里,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赫然醒目,令人振奋。凝望着当年的那眼知青井,注视着当年的那口沼气池,我心海翻滚,思绪如潮。什么是吃苦奉献、责任担当?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答案全在于此。陕北这片神奇而又伟大的土地,不仅记录着波澜壮阔的革命情怀,还是我们每一位奋斗者的精神家园。

最爱听的歌曲是陕北民歌。它粗犷洒脱、率直真诚、热情大方。它那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唱出了壮美陕北的风土人情和浓浓乡音。一孔孔窑洞冬暖夏凉,一曲曲秧歌载歌载舞,一队队羊群宛若云朵,一顶顶白毛巾阳刚英武,一声声腰鼓响彻云霄,一朵朵山丹丹漫山遍野。

最喜欢的故事是陕北的人文历史。陕北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素有“千沟万壑”之称。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从定边至窟野河横亘陕北西北部,陕北的历史与文化,正是在这片广袤苍莽的黄土高原上孕育成长的。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诞生了各具特色的历史人物,这里也有着厚重的人文景观和古朴的民俗风情。

最崇敬的色彩是陕北的红色基因。在当年的陕甘边区,老一辈革命家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革命圣地延安,极具革命性和先进性的红色文化基因,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著名作家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深刻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城乡社会的真实面貌,尤其是对他无比眷恋的陕北热土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沧海桑田,如今的陕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洋溢着生机;如今的陕北人,正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虽然生长于关中平原,但我对陕北却有着异常深厚的、难以言表的炽热情怀。陕南、关中和陕北,凝聚成了千年文明的三秦大地。秦人秦地,秦风秦韵,永远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延绵不绝的悠悠乡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