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47期:第04版 憩心亭

雪夜煮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从军

农村的冬天来得早,但只有下雪的时候才真正感到它的到来。

过去总是盼望学校放寒假的日子,这时候没有了课业负担,不用早早起床,也不用像暑假那样还需要帮大人下地干活。于是在一天天的期盼中,年关临近,人们开始忙碌着扫屋子、备年货、剪窗花……空气中弥漫着的年味越来越浓。这时候若遇上雪天,更增添了一份闲适和暖意。漫天飞舞的雪花把整个村庄打扮得银装素裹,分外秀丽。曲折的小巷,青色的炊烟,红色的灯笼,还有那冰清玉洁的树枝,朦胧中,一切都很写意。

“煮茶烧栗兴,早晚复围炉。”有时候常常忆起大伯屋子里火红的小泥炉和老人们一起落雪煮茶,围炉夜话的场景。仿佛这一切都如昨日,尽显眼前。大伯活了92岁,是村里高寿者之一。他是老去的,没有任何病痛,人们都说这是修来的福。他性格温和,特别喜欢小孩,脸上常常挂满笑容。一生没有离开过土地,是务农的老“把式”,而且手也很巧,会熬制琼锅糖,做甑糕,有时还常被别人请去做“席面”。他喜欢劳作,生活俭朴节约。早餐过后,就开始喝茶,有时独自一人,有时也有别人,咕咚咚一阵茶水过后,再吸几口旱烟,就精神劲头满满,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闹钟一般,不紧不慢,滴滴嗒嗒耕织一天的生活。

下雪天,人们都猫在家里。晚饭较早,稍事休息后,伯父就开始做煮茶的准备,他自己动手用黏土做了一个小炉子,古拙实用,先用干柴作火引子,再放上几块煤,很快就有了毕毕剥剥的声音和青色的烟雾。这烟雾就如同召唤的信号,陆陆续续便有村上几位老人踏雪而至,在寂静寒冷的冬夜,咯咯吱吱踩在雪地上的声音清脆而有节律,好像绽放的生活协奏曲,温暖而亲切。一方矮木桌,围着几把竹椅,桌上早已摆好了几只粗瓷茶盏,炉火这时成了褚红色,没有了熏烟,上面架着的小泥壶里,煮的是小块的坨茶,农村习惯通称为砖茶。

大伙围坐在一起,听着茶汤翻滚的声音,吮吸着淡淡的幽香,真是应了那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在氤氲的茶香和烟火气中,几杯热茶下肚,每张沧桑的脸庞上便有了细密的汗珠,愈发显得红亮而又敦厚。偶尔他们也老顽童似的说起他们小时候的趣味故事,我有时候在旁边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时候不会被责怪,也许人们的童年和少年都有相似的感受和快乐。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实际上,生活也就那么简单,他们在一起没有什么高谈阔论,更没有什么茶缘禅机,就这样以朴素而独有的方式体验着生活的滋味。也许赵州从谂禅师“吃茶去”的深意不经意间就反映在这几位老者优哉游哉的淡定从容状态中。尽管他们喝的是常见的普通茶,但写在每个人脸上的是一种满足和愉悦,真可谓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室内暖意盈怀,室外雪下个不停,来时杂乱的脚印重新被覆盖得平整洁白,整个村子的夜晚安静而温暖,仿佛能听到落雪的声音。此情此景,应了邵雍那首诗,“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非高亦非远,都只在人心。”

尽管往事如烟,一片雪花,一缕茶香,仍时常牵动我的回忆,经过岁月的打磨,终于悟到:“幸福,常常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