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华山分厂坐落在渭河边,地处古城西安草滩镇北边。它紧靠着奔腾不息的渭水,是草滩地区最大的军工企业。
我和家人在华山分厂生活了50多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草滩的草、树、花、叶子都值得人珍惜。这里的地气是大自然的真气、灵气,也是我们人世间的风气、烟火气、五谷之气。每次从外边回来,我就会到郊外的田野,沿着阡陌田垄走一走,踩着松软潮湿的泥土,感到非常舒服妥帖,踏实安然。
平时我最喜欢听的就是萨克斯音乐《回家》,它声音悠扬、清亮,因为缥缈缠绵的意境,一种真实感直冲而来,又延伸而去,带给我憧憬和遐想,由此便把心灵的感悟化作了文字……
始建于1957年的华山分厂,隶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安北方华山机电有限公司。原名叫803一分厂,对外称77号信箱,后称西安华山机械厂装配分厂。华山分厂前身为草滩兴建的军工靶场,是在原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所试验场的基础上,于1966年在靶场范围内扩建发展起来。华山分厂远离市区,是一个军工企业。建厂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建设者,凭着对军工事业的追求和热爱,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硬是在一片杂草丛生、风沙弥漫、蛇虫出没的盐碱滩上,建起了自己的工厂,为共和国的军工事业矗立起一座丰碑。
六十多年前,草滩镇是一片“水来成河,水去成滩,雨季水汪汪,冬季白茫茫,盐碱盖地面,庄稼不生长”的土地。它以远离城区、人迹罕至的区域“优势”,让华山机械厂的靶场落户于渭河荒滩。华山分厂和附近的草滩镇一村、二村及柳林村互为友邻,生活来往频繁。许多工农和谐的故事,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
曾记得每当收获麦子的夏季到来,分厂都会组织安排职工到草滩帮助农民收割麦子,运送货物。在农村用电高峰期间,分厂会大力支援村里的抗旱工作。酷热的天气里,工人、农民一起挥汗如雨搞夏收的场景比比皆是。而当时分厂的学生往返于草镇小学、柳林小学和市五十八中学之间,读书学习也经常受到村民们照顾。记得有一年冬天,草一村饲养棚突起大火,分厂不少工人前去救火。笔者当时只有10多岁,也在其中,当时大家奋不顾身,团结协作共同灭火的动人场面以及分厂工人和草滩农民真挚的兄弟情谊,让人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遥望着分厂福利区排排高大整齐的楼房、条条平坦宽广的水泥路面、棵棵充满生机的参天杨和那高耸矗立的工人俱乐部……有谁相信,5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野草丛丛、野鸟群群、野兔堆堆、杳无人烟的荒凉之地呢?
远处北城学校的校园不时传来欢歌笑语,使人感到那么亲切、留恋和羡慕。记得70年代初时,曾经发生过一件事,那时分厂的学校还临建在一所军营中,距福利区有三四里。由于住在这里的战士们搬走了,我们就在这平房里上课,大家都习惯称它为老子校。这里离靶场很近,老师和家长们经常叮咛我们注意安全。有一次我们正上课时,突然听得“嘶”的一声,教室外落下一团冒着火和烟的试验弹头,直击在教室墙壁上,发出吓人的嘶嘶声。教室里的玻璃都被震碎了,后来才知道是某单位打靶时出了差错,试验弹偏离了方向,恰巧落在学校教室外面,幸好没有伤到人。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在学生家长、老师、职工和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们的新学校终于建在了分厂福利区的南端。当我们告别了那潮湿、阴暗又不安全的平房,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教室时,有的同学幽默地说:“那发炮弹真难忘……”
1975年的秋天,接连几天大雨不断,护厂河的上游——皂河泛滥,它涌进了小河中,使护厂河水顿时汹涌澎湃,很快河水将厂前区淹没了,紧接着河水又逼向福利区。很多职工家门口堆放着装满泥土的草袋子,父亲、哥哥和厂里的工人们一起抗洪两天两夜。我和同学们则躲在教室中,每天唯一的愿望就是洪水早日退去,我们好开学上课。之后洪水终于退了下去,再后来听父亲讲,上级拨了专款并制定了兴修上游护厂河的工程。从此,再没有听说洪水侵袭分厂福利区。
望着那所挺拔高耸的分厂医院,感激之情油然而生。80年代中,我的母亲、哥哥因患出血热,先后住进这所新盖的医院,由于发现及时,得到了迅速治疗。他们住院时,我每天陪伴着,心中也默默庆幸着——幸亏有了这所医院,为多少职工家属和当地的农民解除了痛苦。另一方面我惋惜着,在此之前又有多少人因病耽误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有一个低两级的同学也是因早几年患出血热,过早离世。我多少次叨唠着:要是没有医院和那些忠于职守的大夫和护士们,恐怕我的家里早是“遍插朱萸少二人”了。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叫人深有此感。过去看电影得坐车和骑自行车进城去,几十里路的颠簸使人把看电影的享受心情抛在九霄云外,如今分厂早有了自己的电影院;宽广平坦的西三路建成,大大缩短了进城时间;过去游泳只能到渭河鱼池去,既不卫生又不安全,如今也有了自己的游泳馆;过去这里只有几个售货员的小商店,买什么都得进城,如今盖好了商品楼,也有了超市,商品和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到了夜晚,站在护厂河的桥头眺望分厂福利区,但见灯火辉煌,星光灿烂,犹如一个繁华的小城市……
一个人走在幸福公园的小路上,这里虽然没有高楼大厦的拱护,没有南来北往的汽车,没有城市街道热闹非凡,却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孤独和无聊,反而有一股享受生活的幸福感。
当我再次去寻找往事,寻找记忆时,却再没能找回悄悄流逝的时光。然而在记忆中,它永远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小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在路上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每个足迹,都在路上刻下深深的伤痕;每粒泥土都滋滋尝尽生活的历历辛酸。我终于明白了小路遥无尽头,久远无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华山分厂坐落在渭河边,地处古城西安草滩镇北边。它紧靠着奔腾不息的渭水,是草滩地区最大的军工企业。
我和家人在华山分厂生活了50多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草滩的草、树、花、叶子都值得人珍惜。这里的地气是大自然的真气、灵气,也是我们人世间的风气、烟火气、五谷之气。每次从外边回来,我就会到郊外的田野,沿着阡陌田垄走一走,踩着松软潮湿的泥土,感到非常舒服妥帖,踏实安然。
平时我最喜欢听的就是萨克斯音乐《回家》,它声音悠扬、清亮,因为缥缈缠绵的意境,一种真实感直冲而来,又延伸而去,带给我憧憬和遐想,由此便把心灵的感悟化作了文字……
始建于1957年的华山分厂,隶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安北方华山机电有限公司。原名叫803一分厂,对外称77号信箱,后称西安华山机械厂装配分厂。华山分厂前身为草滩兴建的军工靶场,是在原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所试验场的基础上,于1966年在靶场范围内扩建发展起来。华山分厂远离市区,是一个军工企业。建厂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建设者,凭着对军工事业的追求和热爱,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硬是在一片杂草丛生、风沙弥漫、蛇虫出没的盐碱滩上,建起了自己的工厂,为共和国的军工事业矗立起一座丰碑。
六十多年前,草滩镇是一片“水来成河,水去成滩,雨季水汪汪,冬季白茫茫,盐碱盖地面,庄稼不生长”的土地。它以远离城区、人迹罕至的区域“优势”,让华山机械厂的靶场落户于渭河荒滩。华山分厂和附近的草滩镇一村、二村及柳林村互为友邻,生活来往频繁。许多工农和谐的故事,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
曾记得每当收获麦子的夏季到来,分厂都会组织安排职工到草滩帮助农民收割麦子,运送货物。在农村用电高峰期间,分厂会大力支援村里的抗旱工作。酷热的天气里,工人、农民一起挥汗如雨搞夏收的场景比比皆是。而当时分厂的学生往返于草镇小学、柳林小学和市五十八中学之间,读书学习也经常受到村民们照顾。记得有一年冬天,草一村饲养棚突起大火,分厂不少工人前去救火。笔者当时只有10多岁,也在其中,当时大家奋不顾身,团结协作共同灭火的动人场面以及分厂工人和草滩农民真挚的兄弟情谊,让人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遥望着分厂福利区排排高大整齐的楼房、条条平坦宽广的水泥路面、棵棵充满生机的参天杨和那高耸矗立的工人俱乐部……有谁相信,5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野草丛丛、野鸟群群、野兔堆堆、杳无人烟的荒凉之地呢?
远处北城学校的校园不时传来欢歌笑语,使人感到那么亲切、留恋和羡慕。记得70年代初时,曾经发生过一件事,那时分厂的学校还临建在一所军营中,距福利区有三四里。由于住在这里的战士们搬走了,我们就在这平房里上课,大家都习惯称它为老子校。这里离靶场很近,老师和家长们经常叮咛我们注意安全。有一次我们正上课时,突然听得“嘶”的一声,教室外落下一团冒着火和烟的试验弹头,直击在教室墙壁上,发出吓人的嘶嘶声。教室里的玻璃都被震碎了,后来才知道是某单位打靶时出了差错,试验弹偏离了方向,恰巧落在学校教室外面,幸好没有伤到人。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在学生家长、老师、职工和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们的新学校终于建在了分厂福利区的南端。当我们告别了那潮湿、阴暗又不安全的平房,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教室时,有的同学幽默地说:“那发炮弹真难忘……”
1975年的秋天,接连几天大雨不断,护厂河的上游——皂河泛滥,它涌进了小河中,使护厂河水顿时汹涌澎湃,很快河水将厂前区淹没了,紧接着河水又逼向福利区。很多职工家门口堆放着装满泥土的草袋子,父亲、哥哥和厂里的工人们一起抗洪两天两夜。我和同学们则躲在教室中,每天唯一的愿望就是洪水早日退去,我们好开学上课。之后洪水终于退了下去,再后来听父亲讲,上级拨了专款并制定了兴修上游护厂河的工程。从此,再没有听说洪水侵袭分厂福利区。
望着那所挺拔高耸的分厂医院,感激之情油然而生。80年代中,我的母亲、哥哥因患出血热,先后住进这所新盖的医院,由于发现及时,得到了迅速治疗。他们住院时,我每天陪伴着,心中也默默庆幸着——幸亏有了这所医院,为多少职工家属和当地的农民解除了痛苦。另一方面我惋惜着,在此之前又有多少人因病耽误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有一个低两级的同学也是因早几年患出血热,过早离世。我多少次叨唠着:要是没有医院和那些忠于职守的大夫和护士们,恐怕我的家里早是“遍插朱萸少二人”了。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叫人深有此感。过去看电影得坐车和骑自行车进城去,几十里路的颠簸使人把看电影的享受心情抛在九霄云外,如今分厂早有了自己的电影院;宽广平坦的西三路建成,大大缩短了进城时间;过去游泳只能到渭河鱼池去,既不卫生又不安全,如今也有了自己的游泳馆;过去这里只有几个售货员的小商店,买什么都得进城,如今盖好了商品楼,也有了超市,商品和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到了夜晚,站在护厂河的桥头眺望分厂福利区,但见灯火辉煌,星光灿烂,犹如一个繁华的小城市……
一个人走在幸福公园的小路上,这里虽然没有高楼大厦的拱护,没有南来北往的汽车,没有城市街道热闹非凡,却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孤独和无聊,反而有一股享受生活的幸福感。
当我再次去寻找往事,寻找记忆时,却再没能找回悄悄流逝的时光。然而在记忆中,它永远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小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在路上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每个足迹,都在路上刻下深深的伤痕;每粒泥土都滋滋尝尽生活的历历辛酸。我终于明白了小路遥无尽头,久远无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