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51期:第04版 创造

秋千上的大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志兴

小时候过年,最令人兴奋的事情,莫过于村里扶秋。家乡人将秋千简称“秋”,管荡秋千叫“打秋”,管搭建秋千架子叫“扶秋”。秋扶起来,年气才变得浓烈。

扶秋一般在大年三十进行。七八个壮劳力从生产队仓房拉出木椽和麻绳,便在村子街道中间忙活了起来。秋架一定要用上好的松木,松木椽结实挺直,搭的架子才会稳固牢靠。扶秋人先挑选出三根木椽,一根作为横梁,两根作为立柱,再将木椽捆扎固定成秋架,并将秋绳绑在横梁上。接着在街道两边各挖一个一米来深的小圆洞,将秋架的两个根脚对准圆洞,一部分人分别扛扶两根立柱,一部分人分别拉拽两根秋绳,秋架便会慢慢立起。用剩下的木椽分别从两边对秋架进行支撑加固,再在秋绳下端绑上一块一寸厚的脚踏板,才算大功告成。

秋从大年三十扶起,一直到过完正月十五才拆除。这期间,全村人谁想玩都可以去玩,但打秋的高潮通常在大年初一。吃罢年早饭,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聚拢到秋前,或一展身手,或跃跃欲试,或呐喊助威。人们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大年初二起,大家开始走亲戚待客,打秋的人就时多时少了。

秋架大约有五六米之高,看着都让人眼晕。小孩子坐在踏板上,大人推着来回晃荡,那只能叫作体验。真正的打秋,是属于勇者的游戏。玩者要双手紧抓秋绳,双脚踩在踏板上,身体一蹲一起,双臂一收一撑,秋千才会越来越高。

我们村打秋最好的要数拴虎。只见他轻轻一跃便上了踏板,也不需要旁人推动,身子狠劲往下一蹲,秋千便荡了起来。随着他身体一蹲一起,胳膊一收一撑,秋千迅速越过了大家的头顶。拴虎的身影每次从眼前闪过,都带着呼呼风声,同时秋架也被他拽压得嘎吱作响,看得人心惊肉跳。很快拴虎的脚跟就超过了树梢,秋绳也几乎与地面平行。大家目瞪口呆地从地面上仰望着拴虎,拴虎则得意洋洋地脸朝下俯瞰着大家。有人喊:“不敢再打了,再打就翻过去了。”

谁知拴虎却耍起了花子,他在秋上转了个身子,然后再转一个身子,突然间一只脚竟离开了踏板,在空中做起了动作。大家正惊愕时,却看见有一个东西如出膛的子弹,瞬间飞出去老远。原来是拴虎的新鞋掉了。人堆里骤然爆发出一阵哄笑,刚才的紧张气氛稍稍有些缓和。拴虎放慢了踩踏的节奏,秋千一点点落了下来。大家跟拴虎开玩笑:“你这回咋掉链子了?幸亏是你的鞋飞出去了,要是你人飞出去,恐怕你就成卫星了。”拴虎哂然一笑:“我那是故意的,就是逗大家一乐。”

我那时年纪小,胆子更小,但也抵挡不住秋千的诱惑,常会在人少的时候爬上去玩一阵子。我站在踏板上,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将秋千一点点荡起。虽然打得不高,但低头看着越来越远的地面,听着耳边呼呼啦啦的风声,既害怕又兴奋。尤其当秋千到达了顶点,在空中暂留的那一瞬间,更是让人飘飘欲仙。

春节打秋的习俗起于何时已不好考证。据说打秋游戏源于远古时期人们的生产劳动,那时人们为了拿取高处的食物,便抓住藤蔓将身体荡上去,后来逐渐演化成今天的秋千。秋千最早叫作“千秋”,后来为了避皇帝的讳,才改称“秋千”。家乡人在春节时打秋,大约是取其千秋万岁、长长久久的吉祥寓意。

如今过年,人们的娱乐方式比过去多得多了,但我还是深深怀念过去那种全村人聚在一起,同玩一种游戏的欢乐时光。(单位:引信研究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