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65期:第04版 创造

元宵节诗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潘世策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俗话说:“除夕的火,元宵的灯。”元宵燃灯之习俗流传至今,内容已变得丰富多彩,有关描写“元宵灯会”的诗句也让人赞不绝口,广为流传。唐崔液在《上元夜六首·其一》中写道: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据记载,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后来元宵灯节越办越好,越办越大,越办越热闹,越办花样越多,相继增加了跑旱船、踩高跷、鼓吹弦索、社火百戏、马戏杂耍、妆耍大面具、走桥击唱秧歌、猜谜语等一系列娱乐活动。

元宵灯会可谓是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古代文人墨客多以诗词赋画感怀,为后人留下了千古名句。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唐李商隐《观灯乐行》: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明唐寅《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唐顺之《元夕咏冰灯》: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有猜谜语的习俗。从南宋起,元宵节除张灯、观灯之外,还增加了猜灯谜、打太平鼓。其中,尤以猜灯谜最吸引人,也最迷人。

猜谜始于汉代,南宋时把耐人寻味、雅而不俗、奇而不庸的谜语写在纸条上,系在彩灯上,让观灯者琢磨猜测,从中接受浓厚的文化熏陶。早在春秋战国时,谜语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汉代,逐步演变成为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三国时,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宋代谜语与元宵赏灯相结合,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这时才是灯谜。

元宵节一是敬奉火神君,二是纪念元宵做的汤圆。如今,城乡依旧在元宵节这天挂灯笼、放鞭炮、吃元宵、赏花灯、猜谜语、耍社火等。有所不同的是,过去的花灯都是点的蜡烛,现在只有小孩子才玩点蜡烛的灯笼。如今,大街小巷挂的灯笼都是各式路灯,颜色有橘黄色、紫色、炽白色,电代替了蜡烛,这也是时代的进步,环保的需要。南宋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过了元宵节,年也就过完了。元宵节,吃元宵、挂灯笼,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两个大红灯笼,远远看去就有种喜庆的感觉,元宵夜整晚灯不能熄灭,意味着新一年红红火火。小孩子们用一根棍子挑着小灯笼,晚上看上去就像萤火虫在移动,他们天真无邪地玩耍着、嬉闹着,不时点燃几根烟花,几声零星的爆竹,更加让元宵节氛围浓烈。

元宵灯会惹人醉,满街灯笼从正月初一卖到十五。各式花灯琳琅满目,看得人们眼花缭乱,五彩缤纷的彩灯点缀了城市的景观,流光溢彩,更加迷人。你看闪烁的霓虹灯光,若隐若现,富有诗情画意,更加让人浮想联翩,令人陶醉。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单位:西安供电临潼公司)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