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76期:第04版 百味

难忘段老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兴中

前不久,我看了一篇题为《“鄂牛村”主人——段国超教授教学、科研评介》的文章。这是一篇评述我的恩师——全国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渭南师范学院段国超教授教学科研的文字,内容丰富,文笔细腻。特别感动的是文章中两次提到我的名字,这说明恩师一直以来都没有忘记我这个所谓的私淑弟子。

说起我和段老师的交往,要回到18年前。那时我还是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大二的学生,我在学校图书馆无意中读到了他写的《鲁迅论稿》《文艺论稿》《鲁迅家世》,当时就被吸引住了。再加上作者简介中说他曾在渭南市固市中学教过书,我的外祖父曾在该校任校领导,我父亲就听过段老师的课,这就更加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有了这样一层关系,我鼓足勇气,在2004年暑假去韩马村拜访了段老师,这就是后来写《韩马村之访》的源头。可以说,我在大学时期养成写作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下来,和段老师的支持与鼓励是分不开的。他不会用电脑,我们就书信往来,他的每一封来信,我现在都珍藏着,每次读他的信就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充盈。他对写作有这样一个观点:“不论长短,只要有想法,有话要说,就去写。”这个观点一直以来影响着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联系密切,他把《检查文学》杂志主编赵新贵先生的电话给我,并嘱咐我赵新贵是写文章的好手,让我们多交流!因此,我在为赵新贵先生写的文评《十年集腋成裘贵,精神直可见文心》后记中写道:“我要感谢段国超先生,如果没有他的引荐,我也是无法读到一位作家真挚的情怀,进而草成这篇不成体统的文字的。”

后来,我一有作品写成,就寄给段老师请他指正。到临毕业前已能形成一本集子,于是我给这本集子起名《子政之书》,并且还写了一首小诗:“一纸薄文若干篇,方家里手作笑谈。男儿莫负春秋志,不改初衷不改颜。”段老师读了感觉很不错,让我不要停步,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时机成熟时可以公开出版。

毕业后,我进入铁路建设单位工作,先从基层项目部干起,再到处机关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干事,再到进入局机关工作。每每遇到挫折,想要放弃的时候,段老师总会打电话鼓励我,让我要适应这样一个社会,毕竟人首先要解决生活问题,才能顾及其他。就是在家人和段老师的鼓励下,我一直走到现在,虽然毕业以来我结的果子不大,却也过得充实。现在,段老师已经退休二十年,仍笔耕不辍,令人心生敬佩!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