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93期:第04版 创造

“神功石”眷恋“牡丹仙”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韩星海

谁不夸赞“花中之王”牡丹好?

说起关中西部的太白山,那真是“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此地生长了不少野生牡丹。而牡丹花在春暖花开时,也为游人增添了无穷的想象与情趣。

特别是因有人爱“沾花惹草”,让牡丹故事广传民间。这故事说起来缘于一块石头,至今还有遗址作证……

若从眉县汤峪口进入太白山,沿河上行约500多米,就在太白庙下的河岸边,见到两块巨石相叠而立。近看独耸高悬,远看如雄狮腾跃,原以为是人工雕琢的景观,实际上纯为自然形成。据专家测算,这两石各有200多吨,乃庞然大物。细看这块粗糙的巨石上面,还有唐高宗李治所书“神功”二字,至今犹存,绝非普通石头。人们不禁要问:此石为何要冠以“神功”?它究竟神奇在何处呢?

原来其奇妙之处就在于,众人合力推石石不动,但若找准着力支点,一人之力就可将其石撬动。

早在明代年间,永寿王前来汤峪沐浴踏青,在欣赏花中之王牡丹时,无意中闻讯亲验此事,后在碑文中写道:“温泉南数里有一巨石,相传曰‘神功’,一夫撼则动,经数夫则不动矣!余虽聆而未之信……因遣一夫撼之果动,神功之名不虚耳。”并兴致大发地吟出了《神功歌》一诗,对此石作出了形象化描述:

此石屹立秋壑畔,苔藓苍苍雾霭中。

造化此石应有用,留与国家栖彩凤。

屹屹数仞势难攀,轻轻一夫扛能动。

看罢忘言理莫知,此山唯见此石奇!

诗话中的神功石,就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景点。奇哉!妙哉!怪哉!趣哉!

笔者屡次登游太白山,路过时总要在这块石头前流连忘返,反复考证这两石是否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天然的造化,一直想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倒是有心赏石石不语,无意采风花醉人。有一次在此闲转时,偶尔遇到当地一位乡土文人,他绘声绘色讲述的却是另一个版本的神功石故事……

他说,这里的牡丹花特别多,相传还是“点石成金”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戏恋牡丹之处的遗址“杰作”。说起吕圣人,就可牵扯出汤峪河两岸的一片牡丹园。当时,此河两岸的奇花异卉中,唯有牡丹面积最大、最鲜艳。而在此,就住着一位从天上下凡的牡丹仙子,是专门管护牡丹园的。

生活在红尘中,天上人间都一样。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这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花香自有寻芳人。不甘寂寞的吕洞宾,也会来此赏花吟诗,以慰藉烦躁心情。有一天,他发现了牡丹仙子,以为是白日做梦。到了第二天,他就试图探寻她的行踪。第三天,又厚着脸皮来拜会牡丹仙子……就这样,他与牡丹仙子的见面次数多起来了。他俩从依偎赏花观景开始,再到暗送秋波,天长日久,他俩爱恋得难舍难分。这样一来二往三陶醉,牡丹春宵值千金。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嫉妒牡丹仙子与吕洞宾的快乐生活,下诏令牡丹仙子返回天宫,断绝与人世间的红尘关系。

天宫命令难违抗,牡丹仙子只好重返天宫。吕洞宾得知后含泪赶来相送。情深深、意切切,仙子三步一回头,泪眼蒙蒙,吕洞宾目送着她不忍离去,眼睁睁地看着仙子身影渐渐飘入云海之中,他尽管心如刀绞,还是翘首相望。

他为了多看她几眼,急中生智,便从河滩上搬来一块石头,垫在脚下眺望,还是看不见,后来干脆再次下河,又搬来一块巨石搁了上去。直看到夜幕降临,繁星满天时,顿感心灰意冷,才强忍着心痛走下了石头,并且还想将此石推于河中,以发泄心中闷气。可谁知这两块石头竟然粘连在一起,一动也不动。

此事传开后,不断有文人骚客在游览太白山时观赏查验此石,议论纷纷。有人说:太白山有阴柔之美,就是关中的母亲山。这里的牡丹花,天下第一,有灵气。又有人说:这里的人间情爱磁场特别强,是爱情的试金石。还有人说,此两石是阴石和阳石相吸,无法分开。大家在怀古追忆中,也常咏赞此石为“望仙石”“仙女石”或“牡丹石”,留诗绘画咏记者比比皆是,抒发着个人的情思花语。

从传说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不知是牡丹惹的祸,还是吕仙重红颜,有理说不清。感时花溅泪,神功石无言。这些年,随着太白山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为了纪念吕洞宾和牡丹仙子的离别场所,在当时牡丹仙子隐居之地的洞口旁重新修起了一片牡丹苑,种植起牡丹花,并雕塑起一尊洁白如玉的牡丹仙子像,可与神功石遥相对望。

这正是:

太白山下牡丹苑,抽刀断水水长流。

神功石上尽芳菲,天地人间爱情花。(单位:陕西省茶人联谊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