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97期:第04版 百味

街角风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魏田田

腊月底的一天,下班后裹挟在购买年货的大军里往家走,到金州路西南角,一抬头,瞥见修鞋师傅还没收摊,就走过去准备擦擦皮鞋,以迎春节。

修鞋的王师傅我是熟悉的。他在这个街角差不多蹲了三十多年了,从我记事起,他就在这里修鞋擦鞋,无论雨晴,他的鞋摊都是街角最独特的风景。

那时,他是十六岁的少年,如今已是满脸沧桑的中年人了。今天风冷,老天似乎特意营造跨年的庄严,天空犹如大锅盖,阴沉沉的使人感觉沉重。王师傅守摊的街角,背对一条长长的通道,风似刀割。为了御寒,他将黑色羽绒服的风帽拉起来戴在头上。因为没有生意,他缩头呆坐着,寒冷的感觉也增加了几分。

我在摊前塑料凳上坐下,寒暄道:“今天还出摊呀,不回老家过年吗?”

他抬头看我一眼说道:“不回。老婆娃儿回来了,就在这里过年。”他说话的时候,眼里充满不易觉察的喜悦和自豪。他的女儿在新加坡读博,儿子在福州大学读研,老婆在浙江打工。这一家人团聚该是真正的团圆年了。所谓再苦再累心里甜,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王师傅的故事,这一带的居民都是知道的。他是四川广安人,十六岁出来闯荡,十九岁时带着三年积蓄到云南投奔远方表哥,经表哥介绍认识一位苗家姑娘。姑娘看他厚道,跟着他义无反顾来到我们这个城市。走下火车时,他身无分文,借故上厕所,找到在火车站修鞋的老乡借了五元钱,在街边给姑娘买了碗肉丝面,算是“结婚宴”。从此扎根,苦巴巴熬日子。

那时,四川到安康修鞋的人,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要想站住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受过挤兑,也受过欺负。但他天生倔强,无论遇到多少挫折,他都坚定地守着街角的鞋摊,起早贪黑,勤扒苦做。别人九点出摊,他八点准时开工;别人缝一个针脚,他密密缝上两个、三个;别人切割的鞋底打磨一遍,他打磨三遍五遍,磨光了再用手摸一摸,对着阳光照一照,就像对待艺术品,一丝一毫都不马虎。擦皮鞋时更显出他的精细——必须是市面上最好的鞋油,擦油前必须用湿毛巾细细清洁鞋面,油必须擦足擦匀。打磨的功夫最显服务诚意,别人打磨一两遍,他一定要打磨得明光锃亮,照出人影来,方肯罢休。无论谁到鞋摊前坐下,他都是一脸暖暖笑意。记忆里,凡感觉疲惫,我必定在王师傅的鞋摊前擦鞋。鞋的光亮,能拂去一天的疲惫,能扫除心里的阴霾,能让脚底生风,能让日子生彩。也许,王师傅并不知道我的感受,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生计——他有老婆要养,两个嗷嗷待哺的娃儿要吃要喝要读书。他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百倍努力,才能把日子过顺当。

他的好名声是在不知不觉间建立起来的。记得有一年,城市搞精神文明建设,政府给他们每人发一件红马甲,上面大书着“安康人民欢迎您”字样,要求他们一律背对街道坐着。有人有抵触情绪,他却乐呵呵。他说,安康收留了我,给了我一个家,我愿意尽我所能给这个城市作点贡献。一问才知,经过几年努力,他已经在城里的黄金地段买了个二手房。妻子和他甘苦与共,即使最难的时候,也对他不离不弃。娃儿们更是争气,两个孩子在学校都是优等生。女儿和儿子有孝心,平日里尽力帮妈妈做家务,穿旧衣,吃简单的饭菜,从不抱怨,也从不跟人攀比。他们也看重这个修鞋的爸爸,得空给他送饭,热乎乎的饭菜里,总有几片炒腊肉或两个煎蛋。家人的爱使他感觉到人生奋斗的意义,邻人的友善使他感到生活的温暖。

他的邻居大爷,在他初买房时,真诚地给他提出建议,当他受了委屈时,又是这位邻居大爷开导他、鼓励他。说起这位邻家大爷,他带有满满的感激之情。

因为一双优秀儿女,王师傅的鞋摊有种别样魅力。我擦完鞋,磨磨叽叽不想走,总想听他讲讲他的孩子们勤奋学习的故事。他却淡淡地说,没啥好说的。他们是鞋匠的娃儿,必须努力读书才有出路,对吧?

是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