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323期:第03版 劳权

缺少行业规范 收入分配不明

网约车司机权益受损只能“吃哑巴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阅读提示

随着网约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约车驾驶员的劳动风险也在与日俱增。由于大部分驾驶员和平台不属于劳动关系,一旦遇到纠纷、意外伤害等情况,在法律认定上往往陷入困境。近日,几位网约车驾驶员称自己遭遇了各种“套路”,不仅没赚到钱,还赔了押金。由于劳动关系模糊,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吃了不少“哑巴亏”。


【现象】劳动工具的隐性成本太高

韩师傅开网约车才满一个多月,一场突如其来的两车事故,让他“车钱两空”。

去年年底,韩师傅与一家名为“雷捷”的网约车公司签订车辆租赁协议,缴纳8000元的押金和每月6300元的租金。刚上路开了一个月,就被一辆出租车追尾。公司让他把车辆送到指定维修点,然而过了整整两个多月,车辆仍没有修好。

其间,公司要求韩师傅继续缴纳车辆的月租费,如果不交就从押金里扣。“对方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来,要么缺少零部件,要么维修师傅休假,到后来我也懒得找他们,就当这些钱被骗了吧。”

韩师傅称,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网约车驾驶员试图去讨要自己的劳动所得,但由于双方只签订了一份租赁协议,一旦发生纠纷,驾驶员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跑网约车看似很美好,实际上很坑人。”

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关于网约车租赁的“套路”并不在少数,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

吴先生、洪先生分别在某汽车租赁公司租了一辆车,用来跑滴滴,并且都与老板王某签了租期为3个月的合同,押金15000元,每个月租金8800元。前两个月,一切正常,不过,当吴先生、洪先生刚交了第三个月的租金后,两人租的车被王某以各种奇葩理由“召回”,后面索性失联了。

经警方调查,王某在收取承租人的押金和租车费用后,通过技术手段,将车辆远程断油、断电,或者通过定位,使用备用钥匙潜入车内破坏设备,甚至人为制造划痕、事故,以需要维修为由,要求承租人将车送回指定地点,然后人、车“玩消失”,以骗取押金、租金。

【呼声】引入行业监管  统一治理统一规范

很多网约车驾驶员在基本法律意识上较为欠缺,在签订租赁协议时往往只听对方的口头承诺,最后一步步掉入合同陷阱。就算最后走上法律诉讼途径,解决好也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时间、精力搭进去可能连本都回不来。对此,采访中,不少网约车驾驶员纷纷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对网约车租赁市场加强监管,切实保障网约车驾驶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行业引导,指导驾驶员如何避坑,做到心中有数,方可签订协议。


【现象】职业健康堪忧

除了网约车租赁中的种种“套路”,网约车平台与驾驶员的用工关系模糊,也是灵活就业群体面临的一大风险。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仅有极少数的网约车驾驶员与网约车平台签订了劳动合同,多数是签订“三方协议”或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由第三方公司派遣服务,造成绝大多数的网约车驾驶员无法享受《劳动法》的保护,如基本的社会保障、薪资补助、加班补贴或是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补偿等。

与此同时,网约车驾驶员在社会保障方面,如病假薪酬、带薪休假、职业年金保险等的享受比例也是少之又少。笔者随机采访了十位网约车驾驶员,其中购买工伤保险的仅一成。而买了社会保险的网约车驾驶员主要是自行购买,而非网约车平台或租赁公司提供。

近些年,随着不间断的接单、疲劳驾驶等,导致网约车驾驶员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既不利于个人健康,也隐藏着交通隐患,甚至有驾驶员调侃道,“开网约车也成为一项高危职业。”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几年下来,许多网约车驾驶员都患上了慢性胃炎、颈椎病,前列腺炎等疾病。劳动保护缺失正让许多受访者不得不考虑退出网约车行业。

【呼声】出台相应规定  给予更多保障

驾驶员与平台之间模糊的劳动关系让网约车驾驶员的自身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希望相关部门能完善驾驶员劳动关系认定的司法与立法,根据不同网约车平台与网约车驾驶员之间的用工模式,出台针对性强的司法解释进行详细规定。同时优化驾驶员维权通道,在遭到侵权时能提供维权通道。

此外,应科学制定网约车行业工作环境标准,明确平台对驾驶员的安全监督与管理义务。加强驾驶员的职业安全保护,科学设置驾驶员的工作时长,针对夜间驾驶员提供额外补贴,提供人身安全保险等。同时为网约车驾驶员就餐、停车、如厕、休息等实际需求提供便利。


【现象】收入不定  标准不清

作为网约车驾驶员最为关注的薪酬,有六成受访者认为网约车平台收费扣费不透明,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平台抽成不科学、不合理,享受不到奖励机制,多跑几个平台也未必能挣到更多的钱。还有不少网约车驾驶员认为,平台控制着驾驶员每单的薪酬和派单量,霸王条款太多。

王师傅开网约车已有6年多,当初从传统出租车公司跳出来,正是看中网约车的灵活性以及平台的高额补贴。“现在平台补贴越来越少,抽成越来越高,很多驾驶员一个月工作28天连6000块钱都赚不到。”

眼下,尽管多家网约车平台宣布降低对驾驶员的抽成比例到14%-20%,但很多人对此并不“买账”。有网约车驾驶员透露,不同网约车平台在收取每个订单的信息服务费时并不相同,有的每单收取0.8元的信息服务费,有的则是1-1.9元,使得跑不同平台的网约车驾驶员在收入上也大不相同,且在收取时也没有具体标准,定期结算的模式更是让不少网约车驾驶员摸不清规则。“降低了抽成却在信息服务费上动文章,这难免缺少真诚。”不少驾驶员吐槽道。

【呼声】科学制定分配机制  收入透明化

驾驶员希望能改变计价规则,引入包干机制,驾驶员一次性缴费后,每笔订单不再与平台分成,自己跑多少就赚多少。同时引入政府宏观指导或常规监测,制定符合各方利益的分配机制,进一步透明化平台和从业人员的收入配比。□柴一森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