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330期:第04版 秦风

品读蜀河古镇遗韵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蜀河古镇位于安康旬阳县太极城东部。据说很多建筑都是清朝中期所建,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建筑已经被当地人拆除,重新建造现代形式楼房了。沧桑的历史终究会慢慢远去,还会有多少人重返历史的遗迹呢?

踏上光可鉴人的青石板,感受昔日商贾云集的气息和脉动,熙熙攘攘已不再,朱漆已经黝黑,雕梁即将倾侧,灰尘爬满屋檐,层层叠叠的台阶,有的石阶有点松动,涂上了灰色的水门汀,昔日繁华已然如梦。昔日人流穿梭的古街巷,少了叫卖声、吆喝声,没有铃铛和骡马,稀稀落落的铺面只有很少的人在操持着传统,守护着古老文明。漫步镇中,仿佛进入了迷宫似的殿堂,幽深迂回的巷道如秋波流转四通八达,“行至幽厢疑抵壁,推门又见一重庭”。

走在小胡同里,经受多年洗礼、风雨侵蚀的土木结构的房屋依然显示这历史的痕迹。位于老街的黄州会馆,正是清代中期商人在此建立的,从房屋的砖瓦结构可以看出当时建筑水平很高。由于当时人们觉得这里的河有利于渔业,大多数都会将建筑建造在水位线以上很高的地方,以防止洪水带来的灾害。随后又来到杨泗文庙,杨泗属于当时清朝中期的船帮,早期船帮在这里打捞,以渔业为生,也算当时富有的人。一座塑像,加之近处的树上搭满的红布和用于祭祀的蜡烛,就说明已经成为被后代人们敬仰的人物。

一街两巷的屋宅一律门窗四对,随手推开一家四合院式的“天井”院落,就会看见渔网、鳖叉,还有风干的羊皮,皆张挂在石砌的墙头上。街巷两坊则开满商铺,有卖织绣、八大碗的,也有卖竹器和藤椅的。响当当的“恒玉公栈”“忠厚诚”等老字号就在这条街上。没人吆喝,来人自会找上门来,不等落座,客人便高声喊道:“店家,来一个大碗的羊肉泡,肉要瘦的,再上半斤杆杆酒噢!”听到声音,店主就出来接待,又是敬烟,又是沏茶,乐得作个座上宾。

镇前有江,江上有唱渔歌的老翁;镇街有馆,叫黄洲馆,戏楼上白娘子正盗得灵芝。旬阳清代民居的外部特征及内部装饰艺术,与同期我国长江流域民居建筑有诸多联系,它的形成历史不过二三百年,正好与蜀河古渡的鼎盛时期相一致。这些民居的缔造者多数来自我国南方,他们既不是达官显宦,亦非名门望族,却能在民居建筑中表现出特有的志趣和情怀,包括对祥和、安定、幸福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对个性精神自由的咏唱和发扬,对传统道德的传承和遵从,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和品位。溯其渊源,当是清代湖广等地移民文化的产物,也是蜀河古渡昔日风采的见证。

蜀河之美以汉水古建筑遗址为最佳,徜徉其中,三座古建筑遗址主体结构至今保存完好,风格南北兼蓄,形态迥异、宏伟壮观。杨泗庙坐落于老街南头江边悬崖上。高大的庙门两侧写着一对联语:“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平任遨游。”杨泗庙也叫杨泗将军庙,古时为航船水手祈求平安的地方,兴旺时,杨泗庙有“夜照万盏明灯,日受千人叩首”之势。

穿越古老的街巷,拾级而上,就到了黄州馆。黄州馆位于蜀河古镇下街后坡,清代时由湖北黄州客商建立,是陕南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会馆杰作。黄州会馆名称常用帝主宫或者护国宫。远观,气势恢宏;近看,细节精致,无处不透着当时会馆的精雕细作与繁华景象。黄州馆由门楼、乐楼、拜殿、正殿构成。门前和台阶上由对称的石狮和抱鼓。中柱、边柱以及次楼均为砖砌,砖面印有阴文楷书“护国宫”三字。牌楼与乐楼巧妙相接,浑然一体,其设计之精心,构筑之巧妙,不可多得。乐楼为高台建筑,前台不设山墙,观众可以从正面和两侧观看演出,楼上有金匾一幅,楷书“鸣盛楼”三字,相传为武昌某状元所书。拜殿在正殿之前,与正殿均为硬山式顶。

三义庙也叫山陕会馆,坐落于汉江对岸,现在已经成为蜀河中学的一部分。蜀河回民众多,老清真寺现坐落于当地镇政府的后坡。清真寺在建筑布局和屋面式样方面有与汉族建筑同一的趋势,文化借鉴融合的特征十分明显;内部装修陈设又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教氛围,突显本民族文化的特征。整座寺院倚崖而建,主体建筑虽系分期选作,却布局紧凑,结构巧妙,是县境内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伊斯兰教建筑,加以所在环境清幽,林木葱郁,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游览观赏价值。

古镇很古老也很简朴。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幽幽发亮,把一段悠远的历史融了进去,不留一丝痕迹。天下名胜,总不免与文人墨客的诗歌词赋、金石碑刻有关,古镇没有。吸引我寻踪觅迹的是那普普通通的青砖乌瓦、小桥流水、幽栏曲榭,以及平常人家和那随意出入的巷道、厅堂、木阁楼,让人思古怀旧,让世俗的心沉静澄明。

我在这迷宫一样的古镇中走街串巷,终于可以登高望远。只见前低后高的山势上,千家万户的小院落一级压着一级如潮水般向后涨去,以至于形成了一坡的天梯,遍山的屋檐。登高,发思古之幽情,写千古之文章。望远,看大江东去,巴山豪迈。体会着当年四方商贾云集于此,演绎出无数个让人引以为豪的传奇。从汉口逆江而上运来的布匹、食盐、煤油、白糖,从这里发往外埠的药材、桐油、土漆、山货,让这个水旱码头一时间商会林立,船楫如织,成了陕南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也给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典故。

汉水流域最早的甲级电报所、雕梁画栋的黄州馆、杨泗庙、恢宏的清真寺,从明清遗存至今的宗祠驿站、石雕扁碑、花鸟鱼虫、戏曲人物在历史的长风大歌中,拂去岁月的尘埃,露出秦风楚韵,江山峥嵘。仲夏的黄昏,小河、汉江成了年轻人的天下。蜿蜒的巷道里,纳凉的老人们是不会去凑这个热闹的,他们悠闲地坐在躺椅上,端一杯清茶,摇一柄蒲扇,或谈古论今或絮叨邻里长短。这情景,立时让人有一种“世外桃园”不在天上,而在人间的大悟。

镇尾的北边半山上,还有一个清真寺,为明代古迹,现做了翻新维护。沿着一段长长的高高的百步坎径爬上去,就到了树木葱茏、古朴典雅的寺院。院内有礼拜堂、大殿、抱厦、天井、对亭厢房、厨房等三十余间。此寺建筑风格独特,兼具南北之长,曾驰名于汉江上下。站在寺前,可以瞭望古镇远景,山水入眼,爽气呼出。

因水而兴、因水而废。蜀河古镇兴于汉江的黄金水道,也败于汉江航运的没落。随着蜀河电站蓄水,古镇旅游深度开发和古建筑的复古修复,航运开放,旅游兴起,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人们赏太极城后,或登游船画舫,一路踏歌;或轻舟飞渡,百舸争流。访蜀河古镇,抚千年古城堡,品参差错落古民居,观黄州会馆,听古镇传奇。回放船歌号子,江面桅杆千重,看万家渔火点点,听古道马蹄声声。

细细品味会馆文化,咀嚼汉水文化,感受秦巴风情,不亦乐哉。□葛晓泉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