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地上的小草
□冯延庆
前段日子,随支部活动,来到了分别两年多的彬长大佛寺矿区。煤仓广场北边的煤质实验楼,是我曾工作和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三年前,公司煤质检测业务,引进了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原来的煤质人员也随之被分流到新的岗位。
故地重游,我重温了大厅正对面墙上那行醒目标语“科学严谨、及时高效、诚信公正、持续改进”。这行字如同值守的哨兵,岿然不动,却让昔日那段如火如荼往事历历在目。
在我的青春年华里,亲历了公司实验室的成立、发展和壮大。从2006年最初的7名同事、三间空房子到后来的煤质检测中心拥有47名煤质检测专业技术人员、50多台设备的实验室,从采、制、化的技术操作到质量负责人,从对业务的陌生到了解,再到驾轻就熟,一点一滴都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抒写的日子,记录着一段煤质人的奋斗和荣光。
每天早上七点半,化验员在班前讨论中拉开了工作的序幕。八点整,制样员送来了夜间制好的样品,化验组一天的检测工作便开始了,一袭白大褂的身影贯穿于各个操作间。
全水室,操作台上两组不同的设备,干燥箱和微波炉,乍一看还以为哪位高级大厨在烘焙;发热量室,马师傅正一边安装着氧弹桶,一边对着那几台仪器自言自语……像极了一位老农在田间给他的老黄牛说话的场景;高温室,张小妹目光紧盯着时间和温度点,赤红的炉膛映红了她专注的神情,像一位全神贯注的工匠;测硫室,李姐操作台上已整齐摆放着试管、试剂和玻璃烧杯,她正准备配制电解液,冰乙酸散发出刺鼻的气味瞬间充满整个楼道……
再看运煤车顶上、煤堆旁、煤仓下、运输带前,身着反光马甲、头戴安全帽的是采制样同事正在规范采样。他们配合着矿井生产,三班轮值,不管中午的骄阳多么火辣,深夜里四周多么清冷,不管是三伏酷暑还是数九冰寒,这群煤质人在矿区一线,始终坚守着一项项循规蹈矩的劳动。
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凝聚了多少年的深厚功力,那些年我们在不断地日练月考、手指口述、岗位“传帮带”和技术比武中历练成长,一招一式都来自采制化国家标准规定,一举一动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容不得丝毫马虎、肆意发挥。
犹记得2006年7月,实验室成立之初,我们一行十人赴西安煤检所取经学习。白天我们紧跟着所里的师傅学习操作技术,晚上在宾馆客房里,手捧着笔记资料,一起进行提问式温习巩固。有几个同事家在西安,都不能回家,就这样坚持了半个月。我们一帮男男女女,白天同出同进,晚上聚集在一个房间学习讨论,一度被前台服务员当成“传销团伙”,盯梢几天后忍不住报警了。
这个“乌龙”事件,后来成了我们煤质人十多年里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提问式”学习和考核,也成了我们一贯的“师带徒”方式。在别人看来,煤质检验就是流水线般重复性、按部就班的工作,枯燥乏味,而正是这样的工作特性,磨炼出了煤质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意志。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实验室那些兄弟姐妹已不再“鲜衣怒马少年时”,但我相信,我们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会依然保持着“不负韶华行且知”的初心。
就如实验楼门前砖缝里的小草,细小而不柔弱,脚踏实地,昂着头、挺着胸,用自己星星点点的身影,汇聚成漫山遍野的绿。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冯延庆
前段日子,随支部活动,来到了分别两年多的彬长大佛寺矿区。煤仓广场北边的煤质实验楼,是我曾工作和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三年前,公司煤质检测业务,引进了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原来的煤质人员也随之被分流到新的岗位。
故地重游,我重温了大厅正对面墙上那行醒目标语“科学严谨、及时高效、诚信公正、持续改进”。这行字如同值守的哨兵,岿然不动,却让昔日那段如火如荼往事历历在目。
在我的青春年华里,亲历了公司实验室的成立、发展和壮大。从2006年最初的7名同事、三间空房子到后来的煤质检测中心拥有47名煤质检测专业技术人员、50多台设备的实验室,从采、制、化的技术操作到质量负责人,从对业务的陌生到了解,再到驾轻就熟,一点一滴都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抒写的日子,记录着一段煤质人的奋斗和荣光。
每天早上七点半,化验员在班前讨论中拉开了工作的序幕。八点整,制样员送来了夜间制好的样品,化验组一天的检测工作便开始了,一袭白大褂的身影贯穿于各个操作间。
全水室,操作台上两组不同的设备,干燥箱和微波炉,乍一看还以为哪位高级大厨在烘焙;发热量室,马师傅正一边安装着氧弹桶,一边对着那几台仪器自言自语……像极了一位老农在田间给他的老黄牛说话的场景;高温室,张小妹目光紧盯着时间和温度点,赤红的炉膛映红了她专注的神情,像一位全神贯注的工匠;测硫室,李姐操作台上已整齐摆放着试管、试剂和玻璃烧杯,她正准备配制电解液,冰乙酸散发出刺鼻的气味瞬间充满整个楼道……
再看运煤车顶上、煤堆旁、煤仓下、运输带前,身着反光马甲、头戴安全帽的是采制样同事正在规范采样。他们配合着矿井生产,三班轮值,不管中午的骄阳多么火辣,深夜里四周多么清冷,不管是三伏酷暑还是数九冰寒,这群煤质人在矿区一线,始终坚守着一项项循规蹈矩的劳动。
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凝聚了多少年的深厚功力,那些年我们在不断地日练月考、手指口述、岗位“传帮带”和技术比武中历练成长,一招一式都来自采制化国家标准规定,一举一动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容不得丝毫马虎、肆意发挥。
犹记得2006年7月,实验室成立之初,我们一行十人赴西安煤检所取经学习。白天我们紧跟着所里的师傅学习操作技术,晚上在宾馆客房里,手捧着笔记资料,一起进行提问式温习巩固。有几个同事家在西安,都不能回家,就这样坚持了半个月。我们一帮男男女女,白天同出同进,晚上聚集在一个房间学习讨论,一度被前台服务员当成“传销团伙”,盯梢几天后忍不住报警了。
这个“乌龙”事件,后来成了我们煤质人十多年里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提问式”学习和考核,也成了我们一贯的“师带徒”方式。在别人看来,煤质检验就是流水线般重复性、按部就班的工作,枯燥乏味,而正是这样的工作特性,磨炼出了煤质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意志。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实验室那些兄弟姐妹已不再“鲜衣怒马少年时”,但我相信,我们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会依然保持着“不负韶华行且知”的初心。
就如实验楼门前砖缝里的小草,细小而不柔弱,脚踏实地,昂着头、挺着胸,用自己星星点点的身影,汇聚成漫山遍野的绿。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