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面花
面花,又名花馍,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民俗礼馍,也是典型的民风、民俗产物,已有千年历史。它是用小麦磨制成的上等面粉经和面、发酵后,采用揉、擀、切、剪、压、捏、贴、点彩等多种工艺手法,加工蒸制而成。蒸熟的花馍形体饱满,色彩明艳,透射出勃勃生机。
面花既可观赏、又可食用,它依附于当地民俗活动,展现出一个地方有关生命、生存、种族繁衍、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的文化艺术世界,已成为彰显风土人情、民俗巧艺的重要文化符号。
在渭北一带,面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到婚丧嫁娶、生日贺寿时,人们便用模拟的动物、瓜果、花卉等形象,制作出婚庆、祭祀时必不可少的信物和祭品。每到岁时节令走亲访友,相互来往时,面花又成了人情往来的馈赠礼品。一个个面花,承载了当地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洋溢着民间艺术的朴素之美,体现着劳动人民的纯朴意愿。
久负盛名的澄城面花,是渭北民间面花的典型代表。它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造型生动独特,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郁、制作精巧细腻的特点。
澄城面花按造型一般分为三种:简洁生动的贴花型,类似浮雕,装饰性的面花和作为底座的蒸馍连成一体;夸张性强的变体型,则选取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水果蔬菜为特征来塑造,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富丽堂皇的插花型,呈立体状,有的甚至做成几层,十分壮观。这种类型的品种最多,用途最广,其图饰纹样色彩鲜明,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与民俗风情文化紧密结合。
澄城面花按用途一般分为三大类。婚丧嫁娶的面花,比如婚嫁做的“馄饨”、老虎,是由男女双方的亲戚捏制而成,在大喜之日送给新郎新娘。“馄饨”造型为一龙一凤,周围以面塑牡丹、荷花、莲花、鱼相伴,将制作者对新人的美好祝愿,全部灌注在其中。结婚时的老虎花馍,头部威武大方,背部插满龙凤、莲花及鱼,寓意阴阳互补,连生贵子。女人“坐月子”时娘家送的老虎馍,则是盼望孩子虎头虎脑,身体健康。丧葬用的花奠馍可以说全国独一无二,埋葬奠馍上的戏剧人物,有陪葬逝者的意思。各种花奠馍和“油炸云”,都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感恩之情。此外,红白喜事还多用大花鸡,示意吉祥如意。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面花艺术,展示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生日贺寿面花,比如孩子满月的“鱼变娃”,既是生殖繁衍的象征,又是生育力旺盛的表征。孩子生日做的兔型花馍,是希望孩子像兔子一样机灵、活蹦乱跳;女儿给母亲蒸的包包馍,用大红大绿的颜色,呈现出日子红红火火、生机勃勃的景象。老人过寿做的寿桃面花,其意祈求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寿桃上贴的“福”“寿”字,寓意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岁时节令面花,有过年敬神祭祖的花馍,有正月十五时,大人给小孩送的鹣鹣馍(据说鹣鹣是人们传说中的一种漂亮小动物,民间艺人说鹣鹣做得越漂亮,孩子长得就越漂亮)。还有古历九月九,娘家母亲给女儿送糕,“糕”与“高”有相同之意,带有生活节节高的美好祝愿。
澄城面花的传承遍布乡间,在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挖掘、弘扬面花艺术,不但能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维系了千百年来华夏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谱系,在历史长河中,谱写出属于普通劳动人民的文化赞歌。□段乔斌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面花,又名花馍,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民俗礼馍,也是典型的民风、民俗产物,已有千年历史。它是用小麦磨制成的上等面粉经和面、发酵后,采用揉、擀、切、剪、压、捏、贴、点彩等多种工艺手法,加工蒸制而成。蒸熟的花馍形体饱满,色彩明艳,透射出勃勃生机。
面花既可观赏、又可食用,它依附于当地民俗活动,展现出一个地方有关生命、生存、种族繁衍、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的文化艺术世界,已成为彰显风土人情、民俗巧艺的重要文化符号。
在渭北一带,面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到婚丧嫁娶、生日贺寿时,人们便用模拟的动物、瓜果、花卉等形象,制作出婚庆、祭祀时必不可少的信物和祭品。每到岁时节令走亲访友,相互来往时,面花又成了人情往来的馈赠礼品。一个个面花,承载了当地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洋溢着民间艺术的朴素之美,体现着劳动人民的纯朴意愿。
久负盛名的澄城面花,是渭北民间面花的典型代表。它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造型生动独特,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郁、制作精巧细腻的特点。
澄城面花按造型一般分为三种:简洁生动的贴花型,类似浮雕,装饰性的面花和作为底座的蒸馍连成一体;夸张性强的变体型,则选取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水果蔬菜为特征来塑造,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富丽堂皇的插花型,呈立体状,有的甚至做成几层,十分壮观。这种类型的品种最多,用途最广,其图饰纹样色彩鲜明,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与民俗风情文化紧密结合。
澄城面花按用途一般分为三大类。婚丧嫁娶的面花,比如婚嫁做的“馄饨”、老虎,是由男女双方的亲戚捏制而成,在大喜之日送给新郎新娘。“馄饨”造型为一龙一凤,周围以面塑牡丹、荷花、莲花、鱼相伴,将制作者对新人的美好祝愿,全部灌注在其中。结婚时的老虎花馍,头部威武大方,背部插满龙凤、莲花及鱼,寓意阴阳互补,连生贵子。女人“坐月子”时娘家送的老虎馍,则是盼望孩子虎头虎脑,身体健康。丧葬用的花奠馍可以说全国独一无二,埋葬奠馍上的戏剧人物,有陪葬逝者的意思。各种花奠馍和“油炸云”,都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感恩之情。此外,红白喜事还多用大花鸡,示意吉祥如意。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面花艺术,展示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生日贺寿面花,比如孩子满月的“鱼变娃”,既是生殖繁衍的象征,又是生育力旺盛的表征。孩子生日做的兔型花馍,是希望孩子像兔子一样机灵、活蹦乱跳;女儿给母亲蒸的包包馍,用大红大绿的颜色,呈现出日子红红火火、生机勃勃的景象。老人过寿做的寿桃面花,其意祈求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寿桃上贴的“福”“寿”字,寓意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岁时节令面花,有过年敬神祭祖的花馍,有正月十五时,大人给小孩送的鹣鹣馍(据说鹣鹣是人们传说中的一种漂亮小动物,民间艺人说鹣鹣做得越漂亮,孩子长得就越漂亮)。还有古历九月九,娘家母亲给女儿送糕,“糕”与“高”有相同之意,带有生活节节高的美好祝愿。
澄城面花的传承遍布乡间,在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挖掘、弘扬面花艺术,不但能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维系了千百年来华夏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谱系,在历史长河中,谱写出属于普通劳动人民的文化赞歌。□段乔斌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