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汤牛筋面
游子常常归来又归去,流淌于家与家之间。难免感叹,每次相聚总是匆匆,离开的时候,自知许久无法聚首,总要带点家乡的东西当做念想。丹凤的葡萄酒、木耳、核桃等土特产自不必说,临了还会加上一句:“给我弄点牛筋面带上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牛筋面竟不知不觉成为丹凤人,尤其是读书人的宝。每天只要到了吃饭时间,学生们就蜂拥而至,其中流连最多的就是有牛筋面和面皮摊位了。我在学生时代就这样与牛筋面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在外工作生活多年,回到家乡时,寻味的依然是丹凤的牛筋面。
我那个已经俨然成了地道宁夏人的弟弟,每次回家,也不忘在街市上买一两捆牛筋面。带着家乡的味道,再心满意足地踏上异地他乡路。
其实,在许多丹凤人的口舌间,牛筋面与菜汤是天然的伴侣。原本下米线的菜汤,开水锅里的绿菜和海带丝,调上鸡精、盐和其他调料,再加在骨头汤里,热气腾腾的碗就这样端了上来。将冰冷但却又酸辣十足的牛筋面蘸上一蘸或者干脆泡在里面吃。有些人不喜欢泡牛筋面,而是直接吃一口面,再喝一口菜汤,整个身体都热腾了起来。
菜汤牛筋面,是孩子们童年的记忆,是年轻人的步履匆匆,是中年人稳健的笑容,也是老人们生活的调味品,如丹水缓缓流淌过岁月,沉淀在几乎所有丹凤人的家乡记忆中。
丹凤中学门口,早上六点,一老一少准时支起一张小桌摊位,桌上放着的是用塑料袋装好的牛筋面。不一会儿,学生们从大门蜂拥而至,转眼间,桌摊已空,学生们根根入口,酸辣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七点,老少二人就已经开始收拾停当,带着一天的收获和心满意足,在小推车吱呀吱呀的声响中划开晨雾,扎入密匝的人群中。学生的嘴巴就是口碑,味道独特、好吃的摊子总会人满为患。眼尖手快的学生常常先想好吃什么,直奔平日里去的所在,匆匆吃完,嘴一抹,一溜烟儿又返回校园。
这对于菜汤牛筋面而言,也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重要在于调料的恰到好处,善用者赢得回头客,非善用者来人只吃一回,嘴上不说,一口下肚,便再也不下一筷子,然后再难光临。
这是饭食最大的秘密,也是人人皆懂的哲理。一碗菜汤牛筋面端上来,酸酸辣辣中,人生已经了无遗憾。□刘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游子常常归来又归去,流淌于家与家之间。难免感叹,每次相聚总是匆匆,离开的时候,自知许久无法聚首,总要带点家乡的东西当做念想。丹凤的葡萄酒、木耳、核桃等土特产自不必说,临了还会加上一句:“给我弄点牛筋面带上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牛筋面竟不知不觉成为丹凤人,尤其是读书人的宝。每天只要到了吃饭时间,学生们就蜂拥而至,其中流连最多的就是有牛筋面和面皮摊位了。我在学生时代就这样与牛筋面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在外工作生活多年,回到家乡时,寻味的依然是丹凤的牛筋面。
我那个已经俨然成了地道宁夏人的弟弟,每次回家,也不忘在街市上买一两捆牛筋面。带着家乡的味道,再心满意足地踏上异地他乡路。
其实,在许多丹凤人的口舌间,牛筋面与菜汤是天然的伴侣。原本下米线的菜汤,开水锅里的绿菜和海带丝,调上鸡精、盐和其他调料,再加在骨头汤里,热气腾腾的碗就这样端了上来。将冰冷但却又酸辣十足的牛筋面蘸上一蘸或者干脆泡在里面吃。有些人不喜欢泡牛筋面,而是直接吃一口面,再喝一口菜汤,整个身体都热腾了起来。
菜汤牛筋面,是孩子们童年的记忆,是年轻人的步履匆匆,是中年人稳健的笑容,也是老人们生活的调味品,如丹水缓缓流淌过岁月,沉淀在几乎所有丹凤人的家乡记忆中。
丹凤中学门口,早上六点,一老一少准时支起一张小桌摊位,桌上放着的是用塑料袋装好的牛筋面。不一会儿,学生们从大门蜂拥而至,转眼间,桌摊已空,学生们根根入口,酸辣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七点,老少二人就已经开始收拾停当,带着一天的收获和心满意足,在小推车吱呀吱呀的声响中划开晨雾,扎入密匝的人群中。学生的嘴巴就是口碑,味道独特、好吃的摊子总会人满为患。眼尖手快的学生常常先想好吃什么,直奔平日里去的所在,匆匆吃完,嘴一抹,一溜烟儿又返回校园。
这对于菜汤牛筋面而言,也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重要在于调料的恰到好处,善用者赢得回头客,非善用者来人只吃一回,嘴上不说,一口下肚,便再也不下一筷子,然后再难光临。
这是饭食最大的秘密,也是人人皆懂的哲理。一碗菜汤牛筋面端上来,酸酸辣辣中,人生已经了无遗憾。□刘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