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370期:第04版 秦风

三朝太尉耀青史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洁白之节,情同皎日,忠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当时莫及。”这是东汉经学家郎顗对李固的盛赞。

李固,字子坚,汉中郡人(今城固县柳林镇),曾任东汉三朝太尉,在城固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他是堪与“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齐名的杰出人物,享有“北斗喉舌”之美誉。“喉舌”一词最早源于《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意在颂扬臣子勤勉有德,始终以报效国家、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行,深得天子信赖,可以视为天子意志的“代言人”,这也是李固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心无旁骛,非淡泊无以明志

说到李固,就不得不提他的家世,祖父李颉,是汉朝时期东郡太守李武的后裔,李颉精通儒学,学识渊博,官至太学博士;其父李郃,承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因“廉能正直”被举荐为孝廉,后任司徒,位列三公,李固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官宦之家。

李固自小胸怀大志,随父亲研习经书,常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寻师求学。他隐瞒官宦子弟的身份低调入太学学习,一时间有许多人举荐李固入朝为官,他都一一婉拒。李固坚持学习、儒而不仕,但他始终心系国家,关注着苍生百姓,对于当时外戚宦官专政造成社会黑暗,更是忧心忡忡,还写信动员同样不愿做官的黄琼出来为朝廷办事,“自古以来,善政少而乱世多,若是有志于辅佐朝廷救助百姓,现在正是时候!”

作为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太学二代”,李固毫无贵胄子弟的纨绔习气。

君子不器,先天下之忧而忧

顺帝阳嘉二年(133年),首都洛阳“有地动、山崩、火灾异象”,于是顺帝特召有学之士对策问询,李固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封爵乳母违反礼制,重用外戚、宦官不利于国家稳定,建议皇帝以身作则,匡除时弊。一时间,朝廷纲纪肃然,皇帝遂任命他为议郎(皇帝顾问)。然而,外戚宦官十分痛恨李固,处心积虑地作伪证诬告他,致其入狱,经过几个月的多方营救,李固才被释放,最终调离朝廷外放县令,走到白水关时,大概是心下感伤,他解下印绶放在驿站,独自一人回到城固老家,从此闭门谢客专心读书。

阳嘉四年(135年),梁商(皇后梁妠之父)举荐李固。因钦慕梁商人品,李固再度入朝为官。永和三年(138年)日南郡(今越南中部地区)发生大规模叛乱,李固出策平息。永和六年(141年),荆州、泰山盗贼蜂起,数年无法平定,李固再次临危受命,仅用半年时间就让盗贼投降。

李固毕竟是李固,并没有因为梁商给他升了官就放弃和外戚专权的斗争,他还常常劝告梁商要“崇尚节俭、不要贪恋权利富贵、当以天下为忧”,可谓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往无前,虽九死其犹未悔

建康元年(144年)汉冲帝即位,任命李固为太尉(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与大将军梁冀(太后梁妠的哥哥)共同理政,此时的李固站在了政治生涯的最高点。他先后举荐一大批清流贤臣,整肃朝纲、改善民生,免职不公不力不称职的官员达一百多人,朝廷对李固的信任和依仗引起了梁冀的忌恨。为了把持朝政,冲帝崩逝,梁冀强立年仅八岁的刘缵为帝,是为质帝。他虽年幼,但聪明智慧,曾在一次早朝,看着梁冀说:“这是跋扈将军!”梁冀听到以后,对质帝深恶痛绝,派人毒杀皇帝。李固见质帝病逝奇怪,命太医彻查。梁冀想继续把控朝政,推立15岁的妹夫刘志为帝,李固坚持立年长的刘蒜为帝。梁冀愤怒不已,让姐姐梁太后将李固免职,即定刘志为帝。

汉桓帝刘志建和元年(147年),梁冀栽赃诬陷李固,将李固下狱,李固门生们身戴刑具到宫门前喊冤上书,朝廷担心激起民愤,下令释放李固,洛阳城里的老百姓欣喜若狂,群呼万岁。李固在广大民众中有如此威望,梁冀大为震惊,再次诬告李固议立新君,李固最终被害死狱中,时年54岁。

李固死后,其弟子依照李固的遗愿殡葬一切从简,护送灵柩回归故里葬于今城固县柳林镇。□王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