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371期:第04版 百味

回望祖父岁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曙光

在我的记忆中,祖父长发齐耳,常常戴一副眼镜。他身材高大,双目有神,走路步幅大,行动敏捷。

祖父是一个勤劳的人,他常说:“人不能离开土地,离了土地就不能生存。”他对土地奉若神明,是刻骨铭心的爱。在我的记忆里,他没有停止过劳动,他像一个小学生,在土地这张纸上,不知疲倦地书写。书写他的人生,书写对一家人的担当。

祖父的担当,就是让一家人不挨饿,少吃苦。这是他朴素的情感,也是他的人生哲学。早些年,农村吃大灶。由于我家院子宽,窑多,所以生产队决定,让我们从家搬出去,临时住在邻居家。就这样,全村人在我们家吃大灶,把我们家的粮食让全村人吃了。我们家只能从大灶上分到少得可怜的粮食,难以维系我们的温饱,饿得全家人身体浮肿。祖父在砍柴的时候,发现南孔头村的西沟山坡上有许多地软,他便常常薄明即起,下沟上坎,背着背篓捡拾地软。为了掩人耳目,回来时背篓上盖着柴火。他常常早起早归,回来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我们家的稀饭里,比别人家多了些地软,也多了些生命的“养料”,也因此救活了一家人。

我小时候,称之为美味佳肴的食物几乎是奢侈品,黄米饭便成了我的最爱。记得我们村在西岭平整土地时,劳动的人集体用餐,吃的就是黄米饭。祖父为了满足我的味蕾,常常让我放学后去工地吃饭。我当时年幼无知,不知道自己津津有味地咀嚼黄米饭的时候,祖父还拖着劳累的身躯,在家里凑合一顿充饥。

从我记事起,家里一直都养猪养羊,这也是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祖父精明能干,把生意之道用于家畜饲养。猪和羊下崽错开时间,羊下羊羔两个月后猪下崽。猪崽生下时,羊羔断了奶也能吃草了,便于用羊奶喂猪崽。吃了羊奶的猪崽个个毛色光亮,体胖敦实,去集市售卖,常常都是“盖会猪”,能卖个好价钱。卖完猪后,祖父会带我去吃一碗红肉泡馍。在贫困年代,卖猪的钱对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收入,红肉泡馍对我来说更是一顿美味大餐。

祖父经过商,在村人心目中是一个能行人。他略通兽医之术,能为牲口疗疾扎针。因此经常为生产队和村里的牲口看病,为生产队和村民挽回了很多损失,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有一次,家里的驴患结肠炎,卧地不起。祖父把热草木灰敷在驴身上,并用银针刺破驴耳舌并挤出瘀血,治好了驴的疾病,那头驴卖了2000多元,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我13岁那一年,时逢年关,家里经济困难,没钱买肉。祖父费尽熬煎,东挪西借,直到大年三十,才借到了买肉的钱,等赶到注泔集市,肉已售罄。祖父为了一家人过年能吃上肉,和我冒着风雪骑自行车赶往礼泉刀陈村,在一屠户家,连赊带买了18斤肉和猪蹄、内脏。煮肉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围着锅台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美味佳肴。当我们啃食香喷喷的猪骨头时,却不知道祖父为了买肉受了多少委屈,费了多少周折。

祖父精通厨艺,但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下一次厨房。他做的蒸碗、红烧肉、冻肉色香味俱佳。每逢过年,祖父都要精心准备十多席菜肴,以备待客。祖父热情好客,善待亲朋,总是宁可家里人少吃,也要用最好吃的招待客人,客人也常常喜欢和祖父走动。每年正月,家里总是人来客往,十分热闹。

祖父注重家风,从严治家。我们家崇礼尚德的家风多源于祖父。他为我们家定的规矩是:就餐时长辈不落座,晚辈不近桌;吃饭时长辈不动筷,晚辈不伸手;餐桌上摆放筷子,摆双不摆单;给长辈和客人端饭,要双手敬送。

祖父时常为别人着想,很少顾及自己。他晚年患有胰腺癌,疼痛难忍,却很少呻吟。当时我还没有结婚,祖父在弥留之际,我和未婚妻去探望他,他嗫嚅着,用仅存的气力对未婚妻说:“你冷不冷?快多穿点衣服。”

祖父是一个勤劳的人,是一个智慧的人,是一个对生活、对家庭锲而不舍的人。他已经成为往事,他高大的身躯只在东注泔村留下一堆黄土,但他的精神,永远是我生命中的一座高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