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374期:第04版 创造

醉美龙池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谢林

在南郑区黄官镇西南部龙池村境内,有一个被人们称之为“龙池”的地方,这里有森林面积约5万亩。虽叫风景区,其实是汉中一处至今未曾被开垦过的地域,多少年来,藏于深山人不知。

十几年前,喜欢寻幽的驴友和摄影爱好者们发现此地。只见一个山中坝子四周,全是巨大的水杉树,中间有一个天然的天池,一水盈盈,四山崚嶒,青树合围,草野散漫,感觉惊艳无比。原来距离汉中城区六十余里的地方,竟然有这样景色秀丽的风景。龙池从此逐渐进入人们的眼帘,被人们熟知和赞美。

龙池不大,湖水面积2万多平方米。龙池不深,湖水平均深度约3到5米。这里一泓清水,皆被四周青山绿树浸透,从湖心到边缘,呈现出深绿、翠绿和浅绿。一面的山底部被湖水淹没,露出几道小山梁,稀疏的杂树中间,露出灰色的山石,嶙嶙宛如龙脊。传说中,清乾隆皇帝巡游路过此地,在距湖1公里处,亲手种下三棵银杏,至今已是参天大树。后人为纪念,将这个天然湖泊称之为龙池,并在银杏树南面建庙立碑,永久纪念。

龙池风景区没有人造景观,全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住宿吃饭的地方也较少,周围只有几个农家乐。当地政府为保护好这一方净土,聘请住在此处一位姓谢的老人,一年四季巡察,照看这里的森林湖水,禁止游客钓鱼和下湖游玩。凡来旅游的,每辆车收10元垃圾费,在湖边定点放置垃圾箱,由清洁工每天清理。为保护好这里的自然风光,每年对周边树木进行人工种植,给大众造就一方更加舒适怡人的环境。仰望这高大入云的水杉树,我想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真实写照吧。或许跟传说中的乾隆皇帝巡游有关,但树木、花草、池水……生物原生态的保护,凝聚着多少代护林人、看护人的心血,才能使这一方宝地能够完整保留下来,成为人们向往和追逐的旅游胜地。

记忆深处的龙池是美丽的。酷热难耐的夏天,城里温度计上38摄氏度的高温数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在这里不停地走低,最终停止在25摄氏度的标线上。就连在城市里拼命叫喊的蝉,这会儿也听不到嘶叫声。龙池近在咫尺,眼前的景象与几十年前记忆中的样子大相径庭,池边空地上密密麻麻停放着形色各异的汽车,显得一位难求。顺着喧嚣声望去,水杉树下已是人头攒动,热闹如同街市,乡村游让龙池名气大增,也让周边农民看到了机会,他们有的开办起了农家乐,有的在池边摆摊设点做起小买卖,喜悦之情荡漾在脸上。我想这应该感恩上天赐予的这块风水宝地,感恩它把绿水青山无偿送给前来观赏游玩的大众。

池边那些穿红戴绿的摆拍者,或调整角度或切换姿势,或脚踩或手撩安静的池水,池水在他们抬起的脚上形成一串水珠,在他们扬起的手边画了一个朦胧的雾状水圈后,噼噼啪啪地落入池水之中。搅动之后的水面,即刻打开一层层的水圈向外扩散。我相信不久之后,他们的朋友圈一定会有与池水互动的靓影或视频。站在池边草坪中,俯下身子,仔细观看,在浓郁的泥土气息中,青嫩的小草有的已经生机盎然,有的刚刚破土露出绿尖。那野花有的花开烂漫,有的含苞吐蕊,在这花与草相伴相生、亲密无间的氛围之中,我迷醉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趣,应该就是这样吧?

久久不愿离去的我,索性蹲下身子,侧身把耳朵贴近地面,屏住呼吸,想听听野花渐开和小草慢长的声音。然而,我失望了,尽管什么声音也没听到,可是我知道,那声音一定存在,只是风吹湖边的水声太大,掩盖了那天籁。悠然走到池边,看到池水深邃中泛着碧绿,犹如玉石般温润,便心生爱意,伸手去撩,顿时一股凉意倏地就传遍了全身,惊得我连忙收手抖水,戏言这龙池湖里藏着条雪龙,不愿让人打搅它。

龙池的美,美在四季,春赏百花夏避暑,秋看红叶冬玩雪,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平静。这时候,连我自己也想变成一块石头、一株野草、一棵树,哪怕是一颗小石子,只要能融入这个童话,变成一个配角,那也是极美的。生长在这样的地方,从来没有被浮华的世界所沾染,就像这龙池一样。

“苍茫蜃气晴亦雨,淅沥寒声夏亦秋”。龙池之美,有一种天造地设的氛围之美、厚重之美。龙池的美,美在蓝、白、黛、绿、青五色缤纷;龙池的靓,靓在幽、静、秀三重意境。龙池湖光山色是人间仙境,望着这质朴恬淡的自然美景,我要说“龙池美景甲天下”。

相约龙池,一定能让你体会到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纯真与浪漫,欣赏一幅风景秀美、满目苍翠的中国画。人间醉美——龙池,一定会带来一份惊喜和难以忘怀的记忆。

(单位: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