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374期:第04版 创造

洛南槲叶粽子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南星

槲叶染绿了五月的眉眼,把家的味道绵延得清醇悠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唐代诗人温庭筠曾在《商山早行》中提到一种生长于陕西洛南蟒岭高寒深山中的古老树种——槲树。每逢端午,槲叶粽子便成为洛南当地一大特色,家家户户飘散独特清香。

相传王莽和刘秀在洛南作战时,刘秀为了让士兵携带食物方便,发明了用当地槲叶包成粽子的办法,老百姓也跟着学会了其制作技术。又传唐武则天到洛阳赏牡丹回长安时,途经洛南,品尝了当地的槲叶粽子后十分赞赏,而后让其成为贡品,一直延续至今。

端午前夕,洛南家家户户都要上山采摘槲叶。回来后,便将其连同稻草、马兰放锅里蒸煮。蒸煮的火候要足,这样叶子才能变得柔韧。槲叶煮好,还要进行清洗,要让叶子干净无尘,通体圆润凝滑、清莹明亮,馨香味道扑鼻。经过水与火的洗礼,槲叶更加温顺浓香,然后就可以包粽子了。

包粽子是个技术活,糯米要提前在盆子里泡半天,珠玉一般的米,经过水的淘洗愈发色泽明亮,如雪洁白。将浸泡好的糯米加上少许红豆、花生米,均匀铺在槲叶上,先将一头包好,里面淋上水,再整个包好。米被包裹在棕色的叶子里,再用稻草或者马兰把粽子缠裹起来。粽子包好了,在铁锅底部铺上一层槲叶,倒入适量清水,放进包好的粽子,上面用石块或篦子压住,盖上锅盖,大火煮5小时,文火3小时后,满屋都散发着槲叶特有的清香。

捞出热腾腾的槲叶粽子,等热气散了,剥去槲叶,撒上白糖或蜂蜜,吃上一口,香甜软糯可口的特殊口感,顿时让人胃口大开,回味无穷。

在外闯荡的日子,虽然超市里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各式各样、各种味道的粽子,但再也没有吃出儿时的粽香。遥望端午,我十分怀念那凝结着浓浓亲情和乡情的槲叶粽子。(单位:商洛市委宣传部)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