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84期:第04版 观察读书

做个好人从扶门开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都会对这些地方普遍的文明素养印象深刻,尤其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总会让人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比如扶门这件事,在这些国家,基本上不是事。他们做起来是自然的,习以为常的。那些因为别人扶着门顺利通过的人,也回报以微笑,说声谢谢。

曾有朋友开玩笑说,欧美这些国家法律很严,如果走在前面的人不主动把门扶上,后来者若是碰破了头,前边的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有没有这项法律我不知道,但是那种普遍的别人着想的做法,以及后来者快步通过、道一声谢谢的谦逊态度,使我确信:这是他们普遍的做法,也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并非来自什么强制。

同样一件事在中国,就大相径庭了。前边的人很少有扶门的意识,偶尔遇到有教养的扶门者,后边的人,多数都不会有丝毫的歉意,也绝少听到“谢谢”二字。似乎别人给他扶门理所应当。那种大摇大摆、目不斜视的样子令人作呕,却非常的“自然”,也非常的普遍。

去年我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一间很大的超级市场里,也曾仔细观察过。十分钟内,通过的二十几人,前面的人,基本都能下意识地回头张望,若是后边有人,都会把门扶上,让后来者安然通过;后边的人,也基本都能加快脚步并很礼貌地回敬一声谢谢。只有个别中国人或南亚人大摇大摆地通过,而且没有任何歉意的表情。

在欧洲的一次交谈中,我听到西方人的抱怨,他们很不理解中国人对扶门不屑一顾的态度,却不知这种习惯为何只在中国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同行的中国朋友解释说,这和教养有因果关系。几十年的动荡,使中国的人际关系变得十分紧张,彼此很排斥,除非是亲友。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就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像扶门这种与生俱来的人文关怀,在中国社会也不是没有,但不会太多。因为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起码的人文素养,他们的生活中,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所以在中国,扶门的总会自觉地扶门,说声谢谢的人,到了哪里都会彬彬有礼,而多数人对此并无意识。其实这些表面上很冷漠的人,也并非骨子里就必然冷漠,他们在很多场合,也一样助人为乐。只是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些训练,甚或缺些教养。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个道理,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然而在具体的生活中,就容易忽略“与人方便”,忽略了积福行善、做个好人的基本常识。

毕竟经过几十年的对外开放,中国人中的大多数都已经看到了这个差距,走向文明的人群比几十年前有了增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走到哪儿,也不会再出现人见人嫌的尴尬局面。

人的文明素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

□高均善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