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381期:第04版 创造

玉带钩里藏父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晶晶

西峡博物馆推出线上文物讲座,有一集《藏品:玉带钩》中,一件名为“苍龙教子”的玉带钩引起了我的兴趣。

这件雕刻“苍龙教子”图案的玉带钩是清代文物,长11厘米、宽2厘米,钩体为一大龙回首目视附其体上小龙,背部一椭圆形带扣支撑。但见大龙两眼圆睁,弧形角,浅黄粗鼻孔,口大张;小龙首及背浅黄,其余皆青白色。一幅苍龙正对龙子谆谆教诲的场景,真正是惟妙惟肖,情趣无穷。

带钩是古代衣着的一种附件,一般由钩首、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柱和钩钮组成,古称“犀比”。钩首用于勾连,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柱等钩身部分,主要作为装饰,钩钮则起固定作用。带钩不仅可以横置扣连革带以束腰,还可钩端竖置带上以携物。

中原地区有“君子比德于玉”的崇玉文化传统,且玉器制作原具“如切如搓、如琢如磨、性质坚韧、加工不易”的材质物理特性,需耗费大量制作工时且制后不易修改(因修改耗材而玉料稀少、昂贵)的工艺特质,与父教子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处,这也是玉质带钩颇为珍贵的原因。

“苍龙教子”最早传说是,窦燕山先为富不仁,以势压贫,故而一直膝下无子。后幡然悔悟,并克己利人,广结善缘,其妻因此连生五子。燕山吸取以往教训,数十年如一日,培养五个孩子品德修养。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五个儿子长大后都科举中榜,也就是一门五进士,俗称“五子登科”。“苍龙教子”的故事,强调着父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当古人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器具的永存性,便寄托了他们对“永恒”的希冀,或者说对生命“不朽”的价值追寻。玉带钩不仅是玉器文化,更是民族文化、国家历史文化。此后,“苍龙教子”玉带钩渐成为玉石类带钩常用题材。寓意望子成龙,反之则养不教,父之过,借以赞美无私的父爱。

我仔细观看玉带钩,目光相交刹那间,那些“曾经”如一张宣纸被浓墨淡晕,自然而然从心底流淌出来,好似幻灯片一样。我的成长之路上,父亲教育我们兄妹的画面与眼前“苍龙教子”玉带钩叠加在一起。这些回忆太重,长长短短、浓浓淡淡,让作为子女的我们历历在目,不由自主摸着自己的脸颊,好像还有父亲手心的温度,细想,却已过了匆匆数年。

父亲,是一个伟大的名词。他是教会我们生活道理,带我们看过精彩风景,抱我们走过荆棘泥泞路,为我们不动声色遮挡风雨的男人,也总是沉默寡言的。我们迈出步伐,在父亲的背影里,在不能抵达的思念里,在父亲的眺望里,慢慢浓缩,成为勇敢、顽强、坚持的生命底色。父爱是最大的,无以匹敌。

岁月斑驳,时光无声,父爱隐在钩身之间,隐秘而深情,像极了寡言的父爱。“望子成龙”四个字道尽了父亲一生百转千回的情思,哪怕他已走到尽头。

感谢节目,感谢“苍龙教子”玉带钩,让父爱的情话穿越百年,仍透着微光。

(单位:高陵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