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32期:第04版 秦风

礼泉烙面:似饼非饼军用伙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凉拌烙面片

在陕西,一提到关中面食,脑海里第一浮现biangbiang面、臊子面、驴蹄子面、杨凌蘸水面等。而提起礼泉烙面,却鲜为人知。礼泉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其特色吃法称之为“泖(mǎo)”,意思是将面盛在碗里,用开水反复浇烫,然后放上调味,即可享用。

烙面的调味,一般选用上等的猪油调和辣椒面,配上葱花、韭菜、盐以及香醋。“礼泉烙面”味道奇特,做法亦奇。

和面

将数十斤面粉倒入盆中,开始缓缓加水和面。因为面粉量大,所以和面是一项花费体力的工作。和面的人往盆中一边加水,一边揉面,再反复抓洗。把面中的面筋尽数洗出,形成面糊。循环往复,最后要和稠搅匀,越匀越好,全凭操作人的体力和耐心。搅匀之后,继续缓缓加水,然后搅拌揉搓,直到面糊中没有颗粒,放置一旁,等待面糊形成更加均匀的糊状,这一步又称为“饧(xing)面”。

烙面

面糊调制完成,接着就是烙制。通过火的烙烤,制成形似煎饼的面食。饧好面后,将面糊用特制的铁板,从瓦盆中捞起,然后沿铁锅淋入,逐渐沿锅的周边摊开,直到既匀又薄为止。微火加热,烙烤至熟,过程和摊煎饼类似。

传统上,摊烙面一般用麦草烧火,火性温和,这样烙面会不焦不糊,内外皆熟,现在由于锅灶起火技术改进,火力可以控制,也可以煤火、炭火、劈柴火加热。烙熟的面饼薄光透亮,麦香扑鼻。

晾展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晾展。烙好的面温度较高,水分含量大,不利于保存,需一张张拿出,搭在绷紧的绳索之上,晾置于阴凉的厅堂之中,晾干后折叠成长条,放于木板上。

切面

由于烙面的吃法有干汤两种,所以切法也分两种。干吃,切大约麻将大小的方片或菱形片,汤吃,则切长而均匀的面丝。

吃面

烙面的经典吃法是汤吃。

一是要面少汤多。烙面遇到热汤,空隙开张,汤的五香美味迅速浸入面中,汤里有面,面中有汤,汤多面少,才能热气蒸腾,美味浓烈,因而一碗面以三、四筷子捞完为宜。正因为如此,礼泉人吃起烙面来显得饭量特别大,动辄一二十碗,黄口小儿也能轻松吃上七八碗,令外地人听了惊愕。

二是热汤浇上即食。万不可拿着筷子吃吃停停,搅搅拌拌,左右寒暄,耽搁时间。烙面膨胀较快,即浇即食,能品味到烙面的筋细和汤的辣香,这正是吃烙面的神韵所在。在汤里泡得过久即胀软难吃,两者口味相差极大,此点切记。

三是只吃面而不喝汤。汤已入面,面中含汤,吃了面还喝汤,汤咸,饭后一定口渴不止。曾有人到礼泉吃烙面,吃完一碗后掀起碗底将汤也一饮而尽,还大呼过瘾,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的笑柄。因而,讲究吃的方法,是品食美味的前提。

烙面的另一种吃法是凉拌。

这种吃法在礼泉当地似乎并不多见,是烙面在发展过程中,传到宝鸡地区衍生出来的。调味用宝鸡当地岐山醋打底,配上香而不辣的油泼辣子、蒜汁以及秘制调料,再放上时令野菜,色香味俱全。观之,仿佛宝鸡的擀面皮一般;食之,却又不同于宝鸡擀面皮。

说面

烙面由于存在的区域较小,面食里面只能算作小品种,然而其历史悠久,来头不小。据考证,此面起源于商末周初,因其存贮期长、方便携带、热汤冲泡即成面食的独特优点,被周武王选定为伐纣途中的军用伙食。久居关中平原的数万军士,背负着烙面开进河南,打败了商纣王,开辟了周朝八百年的天下,后人因此称烙面为“世界最早的方便面”。

烙面有复兴之势,由礼泉、乾县、永寿的山区已经发展到县城,甚至波及咸阳。到了冬季,咸阳街头巷尾也常能见到骑着自行车驮大竹筐沿街叫卖烙面的,虽然已经不太正宗,有橘生淮北之嫌,却也说明了喜食烙面的人在增加,给偏好本地风物的人聊以安慰。□邱泽轩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