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32期:第04版 秦风

红色票证上的陕南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红色票证是收藏界的重要内容。那些珍贵的红色票证曾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重温这些有着历史印记的票证,就是重温革命历史。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陕南区,根据形势需要,曾发行过不同面额的粮票和借粮收据,由于陕南区存在只有两年多时间,当年发行的红色票证存世非常稀少,成为藏界珍品。

陕南区是党的历史上较为短暂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陕南区因南倚大巴山、北靠秦岭、东临武当山、西接陇东南,地处陕西省南部而得名,是解放战争时期陈(赓)谢(富治)兵团于1947年9月开辟的相当于省级行政区的解放区,境域设有两郧、商洛、安康、汉中4个地区36个县(市),人口500多万,面积9.7万平方公里。1949年12月迁址汉中,1951年2月撤销建制,其辖区分别并入陕西、湖北两省。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在陕西省靖边县小河村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将原拟定调往陕北加强西北野战军作战的晋冀鲁豫第4纵12旅改为南下,和秦基伟率领的第9纵队、西北民主联军38军17师共约8万人,组建成1个战略兵团,由陈赓、谢富治统一指挥(史称陈谢兵团),并成立兵团前方委员会(简称前委)。8月,陈谢兵团遵照中央军委指示,突破敌茅津渡至官阳段黄河防线,进军豫西,直插陕南,建立了豫陕鄂解放区。1948年5月,中共中央电令,在豫陕鄂解放区基础上,分别成立陕南区和豫西区。它是毛主席和党中央部署的解放大西北的军事战略之一,对于影响鄂豫川陕四省乃至全国各大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年6月7日,陕南区党委、行署、军区在湖北省郧县成立,汪锋任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时逸之任行署主任,刘金轩任陕南军区司令员,陈先瑞任副司令员。陕南区辖两郧、商洛两个专区10个县,下辖人口200余万。扩展区域为包括汉中、安康在内的整个陕南地区,潜在人口约500万。

陕南军区成立时,有正规部队12个旅、17个师共1.5万人,地方武装5个独立团、8个独立营(县大队)、47个区干队共万余人。为了保证部队供给和解放区的稳定,红色票证应运而生。

据汉中市档案馆主编的《陕南区革命历史档案史料汇编》辑录:陕南区行署在湖北郧县成立后,即建立了财政处,各专、县亦相应建立了财政机构。各地在抓军事工作的同时,把发展经济列入重要日程。为了保证部队粮食和柴草供给,行署财政处印发了小麦票和苞谷票。

陕南区行署规定,票证只限于野战军、地方武装使用,地方党政民机关与后方机关不得使用。机关人员柴草的供给,原则上由机关自备。柴草票只准抵交应征之柴草任务,不得抵作公粮。

1949年后,为筹措部队西征军粮,陕南区还发行了《借粮收据》和《借草收据》(定额制式),可由村民交民主政府抵交公粮、柴草。同时还发行了专供陕南区使用的纸币和邮票。

当时部队的供给标准为:机关和直属队,干部每人每日小米1斤4两;作战部队不分干部战士,每人每日小麦1斤8两。1949年6月调整为:军分区机关干部、伤病员、县区武装、警卫武装及勤杂人员,每人每日小麦2斤2两;基干团、野战军,每人每日小麦2斤4两。各机关、部队平时自行搬运领粮。战时,凭陕南行署统一印发的军用粮票及借粮证兑取粮食。军区机关部队烧柴,每人每日2斤。平时自行购买,进入新区作战则使用柴票、借草证,按供给需要,持柴、草票向当地政府或村公所兑取柴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陕南行署印制的粮票除鄂陕边、陕川边,还曾在河南省西部部分地区流通使用。

1951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西进汉中的陕南行署区完成历史使命,陕南区党委、行署、军区同时撤销。陕南区发行的票证,也逐步退出流通。

目前,陕南区的红色票证非常稀少,成为藏品界的珍品。据说陕南区粮票和借粮收据仅存世8枚。

见证了陕南区历史的红色票证,已成为收藏界红色藏品的骄子。□郭松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