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33期:第04版 百味

初为人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向墅平

身为老师的我,并非师范“科班”出身。当年奔走求职时,却阴差阳错进了教育部门。并以一大沓念书时赚得的烫金荣誉证书,赢得一所乡村中学老校长的“芳心”,做了一名人民教师。

初上讲台,我携着初出茅庐的三丈热情,激情满怀,口若悬河。为体现我的高高在上和磅礴大气,我几乎不下讲台,也一般不拿正眼看台下那群孩子,甚至不给他们张嘴的机会——我就那样一厢情愿地自圆其说,兀自发挥。

初始,台下寂寥无声。我心里犹自得意:哼,凭我灌了数十年的墨水,对付这些娃娃,不过小菜一碟,他们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可这样的状况,并未保持多久。讲着讲着,某个角落率先发出窸窸窣窣之声。进而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至全班。我试图以我的声势压住台下——我用更高分贝,更激情地讲课,不,唱独角戏!可台下聒噪声也愈加热闹。我的自尊心受到挑战,义愤填膺之下,我猛地伸出手去“啪”一巴掌拍打在讲桌上——哟,好疼!这不啻一记霹雳。

台下怵然归于死寂。可不出一秒,台下又一片虫嘶蛙鸣。

我只得罢课。为了挽回点师道尊严,我把几个闹得最凶的家伙请到教室外面。我原想对着他们宣泄一番胸中的怒火。可当我的目光撞见他们那几对瞪得溜圆的眼珠,心里忽地升起一股恐惧——真怕这几个乡里野惯了的毛孩子,会蓦然将瘦小的我扑倒!念及此,我只得用不具任何威慑力的语气,匆匆说了他们几句,便悻悻地看着他们回到闹哄哄的教室。

有那么一个晚上,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我甚至想一走了之,离开这地方,离开这些让我身心疲惫的学生娃!可我脑海里,却又始终浮现着老校长那深邃坚定而又大慈大悲的眼神。他对我有知遇之恩,我理应拿出行动来证明给他看:他老人家没看错人!

一夜的痛定思痛,我琢磨出新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既然“暴力手段”不服众,何不改用“怀柔政策”?思想指导行动,我便开始和那些孩子套近乎,尝试打成一片。课外时间,我跟他们一起打篮球、推乒乓、掰手腕、开玩笑、聊废话。我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的“师长”,倒成了他们名副其实的“娃娃头”。本以为这样便可改善课堂,然而我又错了,当他们回到课堂,就像回到自家客房。我的课堂,糟糕更甚于从前!

“硬”的不成,软的“无功”,我终于无计可施。关键时候,老校长救驾来了。他亲自掇一把凳子,坐到我的课上,给我“压堂”。他会在我上课时,不定时地用他那极具威慑力的眼睛,从教室窗玻璃前往里扫望。如此一段时间后,我的课堂秩序才趋于正常。

一日休息时,老校长背着手,踱到我的单身宿舍。老校长用“姜是老的辣”的眼神瞅着我,与我促膝谈心。他喟叹:“哎,当初见到你那一大沓荣誉证书,听到你一番夸夸其谈,还以为你是个教书的料;可如今看来,你是个不折不扣的外行啊!”闻此言,我顿觉耳根火辣,羞愧难当。

老校长换了种语气,又对我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起来:“你今后路还长,咱也不可能一辈子帮着你;记住,打铁还需自身硬,那些学生之所以不服你,只因你还缺乏一个教师应有的气质,应有的风骨;教书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好好修炼吧,总有一天,你一定可以修成正果。”

而今,老校长已经退休。在教书这个行当,我已然从外行升级为内行,至少不再是当年那个“误人子弟”的“愚师”了。

人不是生来就会做事的;常须历经千锤百炼,历经心酸和苦楚,方能有所起色、有所作为。正如一粒水边的糙石,只有历经无数次的浪打潮袭,历经长时间的浸润磨蚀,才会出落得玲珑圆熟,气韵幽美——教书育人,更是如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