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39期:第04版 秦风

安边营堡的兴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安边、定边、靖边统称“三边”,都是陕北重镇。安边古名“深井儿”,今行政名安边镇,百姓称安边城,属定边县的一个乡镇。

安边营堡

定边境内的长城,亦如一条巨龙,时隐时现,蜿蜒曲折,从吴起县周湾镇的罗涧,跨过了一条沟,进入定边的郝滩乡侯圈村,向西经过学庄、安边后,又几乎以一条直线经砖井、贺圈、定边县城、盐场堡的王圈梁,出定边界到了盐池县东郭庄。

这是定边县境内的一段明长城,安边营堡就在这段长城上。安边营堡距南边的郝滩柳树涧堡40里,距西边的砖井堡50里。明朝正统二年(1437)安边与定边同时筑营,分别因“安定边疆”“底定边疆”而得名。清雍正年间,改安边营为安边堡,设把总。

安边营为正方形,城墙高10米,地下用大青石铺垫,城墙中为胶土外为砖,夯土层十厘米左右。城墙边长570米,城面积一平方公里有余。城墙宽度可并行四匹战马同时通行。城墙设有马面12个,城四角各有角台,角台上设有角楼,分别是二层台。北墙中段有魁星楼。城中心建有鼓楼,西街设一牌楼,与鼓楼遥遥相对。城郭设有东、西、南门。东、西有瓮城,是防御比较完整的重要城堡。

登高远看,安边营堡好像建在了平川的低洼处,然而,营堡建成至今,从未遭遇过水患。传说,营堡中有避水珠。并传,建安边营时选址并不在此,是一个白狐狸把建营堡的旗旗叼放到了此处,因此,就在此建了安边营。八十年代,城墙已是残垣断壁,孩子们经常到北城墙的文昌阁上玩耍,一天,几个孩子在文昌阁废墟的土层中,挖出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发光明珠,随即让人用五元钱买走了,至今不知去向,不知是不是传说中的避水珠。

1962年,母亲被精简下放到了石洞沟乡的赵墩村长达17年。那时,我经常和妈妈一起去安边城里看爷爷奶奶。往返都要从东城门进出。每次经过深邃的城门洞,看到高大的木门上排列整齐的大圆钉都有点害怕。加之还有两层很高的木门槛,我个子小很难跨过去,要爬着才能翻进去。

每次进城看爷爷奶奶,常常在奶奶家把下午饭一吃就得赶紧出城门回家,迟了城门一关,就出不了城了。如果进城时间早,有时我也和哥哥上到安边鼓楼,最喜欢用吊着的粗木棍敲一敲吊着的大铁钟,铁钟发出沉闷的声音能传很远,但听起来很悠扬。

“三边”中心

安边营堡曾经是“三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安边的商业比定边、靖边都繁华,商客云集,大街小巷都有商铺,是三边地区的“旱马头”。安边不仅座商较多,客商也多。凡晋、冀、甘、宁来货,多不在靖边或定边交易,而是直抵安边集散。然后,输出本地特产麻油、皮毛等。特别是每年的二月、六月、十月的骡马大会期间,蒙、汉、回客商纷至沓来,交易不绝。政治军事重镇,经济也发达,为了信息快捷,民国初年,“中华邮局”在安边设了二等邮局。这是三边及周边地区唯一的一个二等邮局,可以拍发电报。

清乾隆初年(1736),安边营堡已经有义学,到光绪四年(1878),城内设有官立初等小学两处,边外两处,私学一处。营堡有官立小学两处,私学一处。文化、教育事业远胜于定边、靖边两县。定边县内的文人也多出自安边东滩一带,群众文化素养也高于定边、靖边。

从安边人说话接近普通话口音,就能说明安边文化交流广泛,底蕴深厚。由于安边人的文化素养较高,知识丰富,能说会道,做事精明,常被人戏称,鬼都哄骗不了安边人。因此,周边人称安边人为“鬼见愁”。“鬼见愁”我认为没有贬义,是对安边人能力的赞扬,是一种尊称。

那时,安边营堡的宗教、信仰也多样化,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在此活动。清朝末年,安边就建有关帝、马王、三官、大帝、元帝、城隍东狱等庙宇,还有宏法寺、灵官殿、文庙十数处。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每年都有骡马会、庙会,春节也会有秧歌、社戏和晋剧、秦腔等演出。

安边遗留的文物也较多,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康熙亲征蒙古准噶尔部曾投宿安边在高善仁家吃早饭,并赠予黄马褂。加之本地做官的和外地来的官商也多,珍贵文物很多,有圣旨、黄马褂、象牙笏板、珍贵字画、瓷器等。这些文物,有的被外地人买走,有的至今还在家中保存,有的捐给县文化馆。

我父亲就曾把清康熙年间的礼部尚书张伯行,用棉花球蘸墨书写的“案有琴书炉有香,竹围茅屋柳围墙。柴门经月无人到,开过梨花又海棠”的大中堂和七幅人物绢画捐给了县文化馆。

营堡衰落

1936年以后,国共争夺安边的扯锯战争频繁,政权不稳定、政治不安定,工商业无以保障。加之1947年,国民党安边驻军将安边东西关民房焚毁。从此,安边贸易繁荣的景象不复再现,日渐萧条。

1949年9月28日,安边撤县,并入定边县。安边堡的城墙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损毁,当地政府拆了城墙上的砖铺了街道。群众也纷纷效仿,家家户户都用城砖和城墙土建房打墙上房泥,无人管护制止,成了残垣断壁。安边营堡的所有古建筑损毁殆尽,成了一种永远的遗憾。如果当时的政府,能有超前的意识,把安边堡保护好,那么,完整的安边堡一定又是一个参观游览的旅游胜地,也一定是我省乃至我国又一个很好的文化遗产,供人游览参观。

繁华不在,残垣犹存,文化尚在。不过,作者认为,从历史价值和旅游上看,安边堡仍有修复和打造的价值。□张鹦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