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职业紧张该如何化解
开栏的话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紧张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状态下,现代职场中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人人都重视,及早认识,及早诊断,及早矫正或治疗。
基于此,从本期起,健康版推出“职场人心理健康面面观”栏目,为您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敬请垂注。
在西安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米中微(化名)本硕都毕业于“双一流”高校,这位别人眼中的高材生9月20日却告诉笔者自己备受煎熬。“最亲密的同事上个月在考核中被淘汰,优秀的新人一波又一波,我不敢闲下来,但是一坐到工位就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去医院检查又没什么大问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罗卫国指出,这很可能是职业紧张在作祟。职业紧张有哪些危害?诱发因素有哪些?该如何化解?本文带您一探究竟。
长期职业紧张有损身心健康
职业紧张也被称为职业应激,是指在某种职业环境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失衡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2020年发布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指南》指出,包括职业紧张在内的职场心理疾病,可能会导致睡眠障碍、心脑血管疾患,以及过劳死、自杀等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结局。
“我总担心工作出错,即便下班了,神经还是绷得紧紧的,睡觉时经常因梦到工作出错而惊醒,醒来之后心率加快,再也睡不着了。”杨奕(化名)是一名有20多年工龄的媒体编辑,因近期压力过大,他遭受了睡眠困扰。“失眠久了整个人都很焦躁,脑子都变得迟钝起来。”
罗卫国分析称,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几乎所有职场人士都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适度的紧张可以激活个人潜能,但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使记忆力减退、内分泌紊乱、情绪不稳定,无法专注于工作,影响生活。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容易发展成轻微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成因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职业紧张的成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罗卫国分析称,从内部因素来看,容易职业紧张的人往往自我要求高,做事追求完美,总怕自己干不好。
“尤其当遇到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时,这类人容易因‘自我高标准’而出现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他接着说,“好胜心也是职业紧张的诱因之一,有些人总担心自己落后于他人,对工作极为投入,但当与别人差距较大时,就会紧张焦虑,陷入自我怀疑状态。”
职业紧张还与办公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外部因素有关。
罗卫国指出,部分企业一味追求绩效,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通过一些平台或者专门设置岗位监控职工的工作状态,侵占职工自由空间,使他们身心疲惫,出现困倦、厌烦等情绪。
“此外,职场暴力、歧视和性骚扰也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罗卫国说。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企业要在预防职业紧张中主动担当。”罗卫国说,用人单位首先要设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考核制度,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从源头上减轻职工的职业紧张程度。他还建议企业定期为职工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
职场人自身如何应对职业紧张?罗卫国说可以从个体性格特征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他给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要有积极面对职业紧张的基本态度。相信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能力,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结果的不确定性,可以多给自己“我可以做好的”等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二点是要学会给自己松绑,做好自我关照。多关注工作之外的生活,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辅之以合理的饮食。听音乐、旅游、运动、养花……培养至少一个兴趣爱好,转移职场紧张感,放松身心。
要与同事、家人、朋友建立良好关系,强化社会支援网络,遇到问题可以找人倾诉解压。若压力持续,出现严重身体或心理症状,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自己又无法解脱,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心理机构求助。□张代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开栏的话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紧张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状态下,现代职场中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人人都重视,及早认识,及早诊断,及早矫正或治疗。
基于此,从本期起,健康版推出“职场人心理健康面面观”栏目,为您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敬请垂注。
在西安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米中微(化名)本硕都毕业于“双一流”高校,这位别人眼中的高材生9月20日却告诉笔者自己备受煎熬。“最亲密的同事上个月在考核中被淘汰,优秀的新人一波又一波,我不敢闲下来,但是一坐到工位就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去医院检查又没什么大问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罗卫国指出,这很可能是职业紧张在作祟。职业紧张有哪些危害?诱发因素有哪些?该如何化解?本文带您一探究竟。
长期职业紧张有损身心健康
职业紧张也被称为职业应激,是指在某种职业环境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失衡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2020年发布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指南》指出,包括职业紧张在内的职场心理疾病,可能会导致睡眠障碍、心脑血管疾患,以及过劳死、自杀等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结局。
“我总担心工作出错,即便下班了,神经还是绷得紧紧的,睡觉时经常因梦到工作出错而惊醒,醒来之后心率加快,再也睡不着了。”杨奕(化名)是一名有20多年工龄的媒体编辑,因近期压力过大,他遭受了睡眠困扰。“失眠久了整个人都很焦躁,脑子都变得迟钝起来。”
罗卫国分析称,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几乎所有职场人士都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适度的紧张可以激活个人潜能,但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使记忆力减退、内分泌紊乱、情绪不稳定,无法专注于工作,影响生活。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容易发展成轻微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成因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职业紧张的成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罗卫国分析称,从内部因素来看,容易职业紧张的人往往自我要求高,做事追求完美,总怕自己干不好。
“尤其当遇到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时,这类人容易因‘自我高标准’而出现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他接着说,“好胜心也是职业紧张的诱因之一,有些人总担心自己落后于他人,对工作极为投入,但当与别人差距较大时,就会紧张焦虑,陷入自我怀疑状态。”
职业紧张还与办公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外部因素有关。
罗卫国指出,部分企业一味追求绩效,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通过一些平台或者专门设置岗位监控职工的工作状态,侵占职工自由空间,使他们身心疲惫,出现困倦、厌烦等情绪。
“此外,职场暴力、歧视和性骚扰也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罗卫国说。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企业要在预防职业紧张中主动担当。”罗卫国说,用人单位首先要设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考核制度,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从源头上减轻职工的职业紧张程度。他还建议企业定期为职工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
职场人自身如何应对职业紧张?罗卫国说可以从个体性格特征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他给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要有积极面对职业紧张的基本态度。相信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能力,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结果的不确定性,可以多给自己“我可以做好的”等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二点是要学会给自己松绑,做好自我关照。多关注工作之外的生活,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辅之以合理的饮食。听音乐、旅游、运动、养花……培养至少一个兴趣爱好,转移职场紧张感,放松身心。
要与同事、家人、朋友建立良好关系,强化社会支援网络,遇到问题可以找人倾诉解压。若压力持续,出现严重身体或心理症状,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自己又无法解脱,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心理机构求助。□张代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