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97期:第04版 视野

汉文帝诞生高陵的传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发现明代版《高陵县志》记载有:“奉正原在县南十里……旧传汉文帝诞于此原崇皇地,或曰诞于毗沙镇。”又发现县志为明代陕西的状元吕柟(枏),泾野先生所编。因为吕泾野为陕西整个明代两个状元中的一位。如此大学问家,焉能不信。

吕泾野先生为明代著名理学家、关学代表人物,当时学人尊称他为“海内硕士”“当代师表”,认为“在关中可继张横渠者,泾野一人”,吕泾野“乃家之孝子,乡之善人,国之忠臣,天下之先觉先民也”。

《高陵县志》还有多处记载与汉文帝及其母薄姬薄太后有关的史料。

第一是《高陵县志·祠庙志》:“崇皇寺:在县西南申村,唐初置,宋太宗敕赐名额。相传汉薄姬妊文帝而出宫至此柏下诞生文帝。”泾野先生还题寺额,“崇皇产异香,汉文诞此。”

第二是《高陵县志·邸宅陵墓》有:“汉降驾原邸:在县西南崇皇寺等地,旧传即文帝诞生处,薄后被吕后姤,出居于代州。时薄后方娠,至崇皇寺地,文帝诞生,今称降驾原。云或云,文帝自代来次,高陵毗沙镇,处四日,故传镇中东岳庙即帝诞宅也,原在八月十五日即帝诞辰。故异于诸东岳庙会也。又曰唐元宗两幸崇皇寺。云通志,后妃传高祖崩,诸御幸姬,吕后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代。然皆无考。”

第三是《高陵县志·地理志》载:“县人相传,文帝生于毗沙镇,故以代来复次于此镇。镇通中渭桥路。”

第四是《高陵县志·地理志》载:“渭桥:在县西南,汉文帝从代来次高陵,使宋昌先驰之长安观变。昌至渭桥,丞相以下皆迎,昌还报,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太尉周勃请闻,跪上天子玺符。疑此桥当为中渭桥。故苏林注汉书,在长安北二里,而县人相传文帝生于毗沙镇,故从代来復次于此镇,镇通中渭桥。”

第五是《高陵县志·地理志》载:“饮马泉:在接蜀门外十五里,相传汉文帝饮马于此,焉今废湮。”

再加上高陵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立石的明代“重修崇皇寺记碑”,高陵状元吕柟(枏)撰文中有:“相传汉薄姬妊文帝而出宫,至此地柏下诞生文帝”的记载。

以上记载提供的信息让你明白,汉文帝不但诞生于高陵,而且他被迎奉为皇帝,从代国赴长安时,选择的路线是他的出生地高陵渭桥。

这一传说的原貌应该是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因孕而变丑,见不得人而被撵出宫。或说是她害怕儿子生后遭吕后迫害选择出宫躲避而流落高陵。因为汉高祖刘邦有八个儿子,除过吕后亲生的惠帝刘盈,其余七子在她掌权后害死四个。

在高陵有民间传说:说薄姬逃亡高陵后生活特别艰难,平时仅靠野菜度日,高陵有一种小蘑菇,是薄姬的主食。谁知,久食之竟然恢复了容貌,身体也健康了,因而顺利生下文帝。这小蘑菇被称为“姬菇”,传至今日。

民间有传说:刘恒赴长安,途经其出生地高陵渭桥时,有大臣迎上来附在他耳旁说话,刘恒拒绝道:“君子不听背耳之言。”表示了他的成熟智慧和正大光明。而《史记·孝文本纪》载: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车拜。太尉勃进曰:“原请间言。”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代王谢曰:“至代邸而议之。”好一个“王者不受私”。同样表现了代王刘恒的正大光明。

后经三拒,刘恒方即天子位。并创下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在道德方面,汉文帝深具孝心。他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长病,三年。”面对卧病三年不起的母亲,刘恒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日夜守护,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世人皆叹,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文帝自己的孝行可以说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他把对亲人的孝、爱、敬,又延伸到对百姓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所说的,文帝刘恒尽到了“天子之孝”,这才是古人所言的:小孝孝于庭闱,大孝孝于天下,成为一个典范。

高陵,秦时即为京畿之地,秦孝公十二年置县,为我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古县。高陵区名的“陵”,并非和乾陵、茂陵一样,因为有埋过什么皇上的陵墓而得名。查《高陵县志》方知,高陵之名以南部有奉正塬,俗称白蟒原,状若土山有关,所谓“大阜曰陵”。

高陵为汉文帝刘恒的诞生之地,彰显了高陵的文脉深厚。□朱文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