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16期:第04版 百味

乡人娱乐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朝林

我喜爱娱乐的细胞是在母亲怀抱孕育的。盛夏晴朗的夜晚,月亮初上,院头的桂花树开始飘香,母亲搂着我,一边看月亮,一边给我讲故事。

上学后,娱乐的梦不断膨胀,母亲的故事有限,遇上了满肚子经纶的三爷。那是在一个午休的田埂上,一堆子人围着三爷,不时爆发出笑声,好奇的我挤进人群,原来是三爷在给大家讲三国,听得我合不拢嘴,从此我找到了娱乐知己,成了三爷的跟屁虫,总是磨着三爷讲故事。

乡村里的娱乐场子非常少,队上劳动小憩的时候,有时候上演嫂子们和堂弟们的娱乐大戏,笑得大家前翻后仰,我们小屁孩羞得个个脸红,躲得远远的。最期盼的是乡村轮回放电影,那是相邻村子共同的大喜事,也是宣传政策、安排农活的场子,银幕一挂,发电机一响,大队部院坝就是黑压压一堆人,待放映员对好银幕,村支书就拿着话筒讲话,完毕就播放“新闻简报”,之后才是“正片”。一部影片,这个村放完就轮到下一个村,大家没远没近地赶场子,一部电影看到台词都能背下,也不嫌厌烦。

不知啥时候,一个叫有线广播的黑碟子走进了千家万户,从此都是娱乐场所。免费领取一个黑碟子,安装员选准一个地方,钉死,接上天线,又引下一根地线,挖一个小坑,插牢,浇一窝水,天地之合,广播就响起来了。每天早、中、晚准时开播,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当地新闻,穿插有广播剧、评书、歌曲演唱,我们全家人都爱听广播,再忙我们都在听完广播才上工,下午早早放工听广播,生怕落下一期评书。最讨厌的是刮大风、下大雨、闪强电、响炸雷,要么广播天线被大风刮断,好几天听不到广播;要么一闪电,广播就“呲呲啦啦”听不清,或者天线冒火花,黑碟子冒青烟,一股胶味,广播匣子烧了,自己掏腰包买。我家的黑碟子就烧坏了好几个,平时只抽旱烟舍不得买纸烟的父亲,却舍得掏钱买广播匣子。

一日,父亲揣回来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小匣子,安上蓄电池就能播放,有好几个频道,带在身上,想啥时候听就啥时候听,方便多了。小匣子成了父亲的宝贝疙瘩,谁都不能动,父亲带着小匣子领着我们上坡劳动,小匣子一打开,一边劳动,一边听,快乐多了,也不累了。

有线广播和小匣子,热闹是热闹,就是只听到声,看不到影,幻想着家里的黑碟子能看影片就好了。20世纪80年代初,会计五爷扛回来一个黑匣子,黑匣子上有两根长长的线,从后面引出天线,绑在竹竿上,满院坝晃,直到黑匣子出了人影和声音,竹竿就固定下来了,这是村子里第一部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全村炸窝了。大爷最奇怪:“那么小的匣子里钻进去那么多人,还能说说唱唱?”每晚,五爷把电视机在院头摆放好,调好信号,乡亲们都赶来看电视,人头攒动,我们早早占领了要地,《西游记》《封神榜》都是从五爷的黑白电视机看的。

啥时候五爷的电视机从院头搬进屋的时间记不清了,只记得家家都有电视机了,户户都成了温馨的娱乐场。夏天,摇着电扇,品着清茶看电视;冬天,坐在床头上嗑着瓜子,烤着火赏节目。更新换代的电视机悄悄走进来,笨匣子换成大荧屏,大荧屏换成挂式智能彩电,想看啥看啥,想听啥听啥。

新时代的乡村成了一个幸福、快乐祥和的大舞台、大娱乐场所,各村都有文化大广场、百姓大舞台。每到节日,男女老少的村人们自编自演的节目登上百姓大舞台,舞出百姓的心声。舞台上的乡村,青春婀娜,舞台上的中国,东方闪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