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40期:第04版 创造

中药的故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翼安

随着岁月流淌,过往的好多事情,在我记忆里都是碎片化、模糊的,唯独中药的故事刻骨铭心。每每看到中药,我总会想到母亲的药罐子,想起当年我陪母亲找中医看病、去药店抓药、回家熬药的情景。

我最早接触中药的时间是1966年,那年我7岁,还没有上小学。在那个动荡年代,孩子们上学都比较晚,我上小学已经10岁了。

我对中药的情愫极为复杂,既恨又爱。

说恨中药,首先是因为中药让一个幼小孩子无法与同龄小伙伴们一样,每天一起玩耍。我总要去街上帮助母亲取中药,回来还要熬中药。

母亲不知道,因为我疏忽、贪玩,好多次导致中药罐子熬漏、烧裂。记得还有一次因为小伙伴呼唤得急,我急着出去玩,又怕再把药烧干、药罐烧裂,干脆就直接用手把药罐从火上端了下来,忘记了用布包着砂锅来端,结果将药连同药罐子一起扔到了地上,手也烫伤了。

还有一次母亲让我拿着钱去药店拿药,结果我在街上东玩西玩,钱也不知道掉哪里了,在街上玩了一天,到了天黑了才溜回家。到家后看到药罐子才想起了买药的事,耽误了母亲当天的用药,结果被大人狠狠批了一顿,我也为此痛恨了自己很久。

说恨中药,是因为家里常年煮中药,满屋子都有一股苦涩的味儿,久久无法散去。

说恨中药,是因为母亲成天喝那种深黄色的汤药,看着她吃药时的痛苦表情,感觉中药一点都不好,让母亲受苦、难过。

说喜欢中药,是因为中药让母亲的病痛有所减轻,并且延长了母亲的生命。

母亲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山区农村家庭,小的时候得了感冒,没有条件及时医治,长时间的咳嗽、哮喘,拖延成了肺心病、肺气肿,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卧床休息,每天晚上都是身后垫被子坐在床上睡觉。为了治病,母亲需要常年吃中药,因中药效果比较好,病情一直比较稳定,很长时间没有去看西医。

1972年,母亲感觉身体不适,到某大医院检查。医生说母亲这种情况需要手术,手术时竟确诊是肺癌晚期。医生随后悄悄通知父亲,病人活不过三个月,回去准备后事吧。当时父亲和我们都极为难过,但又不能将此消息透露给母亲。

母亲从医院回来后索性继续坚持找中医、吃中药。不知不觉中,母亲竟又坚持了五年。我们相信,是中医、中药延长了母亲五年的生命。五年时间不算长,对于亲人来说却弥足珍贵。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现在人们服用中药时,已经无须自己用药罐熬药了,中医院会将药熬好后装进专用塑料袋密封,便于保管、携带、运输。

我与中药结缘,从1966年我7岁开始,直到1977年母亲离世,长达11年的时间。是啊,当年熬药的情景已经久远得成了故事,可当年的那个药罐,却永远存在我的记忆里。(单位:省委台办)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