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三度又一枝
——写在长篇小说《巴山曙光》出版之际
巴山,巴人,巴国。一个三省交界之地,山峦纵横、老林覆压之所,但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之地,昔日却是江浙湖广人家躲避战乱家灾的世外桃源。
不单落难之人看好这个地方,土匪流寇同样也看好这个逍遥花谷。清末以降,此域人丁渐丰,山腰河岸次第盖起了瓦舍泥宅,山坡上也有了成群牛羊。然而,不等羊肥牛壮、稻黄果红,流窜于巴山南北的悍匪王三春、起家于晓道河沟的土寇陈定安之流,就风卷残云,将岚山巴谷轮流洗劫一番。几经拉锯,乡人为求自保,便择险峻山巅筑寨备藏。于是乎,洗劫与反洗劫的戏法,就在这片土地上来回上演。淬炼出以齐二寡妇、刘洪、刘二虎、许勋安、李还山、王子绍等为代表,高举义旗的仁人志士。在长达一个多世纪善与恶的较量中,给巴山北坡这方热土涂上了一笔笔五彩斑斓的色彩。
这些沉淀在历史深潭中或凄然或雄健的故事,正渴望一把钥匙打开尘封之锁,将驰过巴山彩云般的日月打捞,显影在新时代的感光纸上。这是巴山的呼唤,也是岚皋当代作家的使命。
可喜的是,有人站出来做这件事了。那人就是现已年近八旬的岚皋本土作家张永华老师。早在2013年9月,他的首部以岚皋为背景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巴山奇兵》就写出来了,并特意将文稿电子版发送给我,希望我给他提提意见。我认真地看了,觉得还不错,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但也提出了诸多不足之处,供他修改时参考。
我原以为张老师出版了《巴山奇兵》一书,了却了一桩心愿后会就此打住,安度晚年。不承想五年之后,他又一部近40万字、以岚皋为背景的当代生活题材长篇小说《巴山之恋》在西安出版社出版。还没等我缓过神来,今年又一部长篇大作杀青待出,着实令我惊讶不已。须知,这是一位不会用电脑打字、77岁高龄的老人,没日没夜在乡下老家窗下木桌上一个字一个字用钢笔写出来的。他简陋的写作条件我曾在《给张老师拜年》和《令人生敬的文学“铁粉”》两篇文章中记述过,非毅力顽强者难以坚持,更别说九年“三部曲”了。
而这一次出书,张老师又多次提出让我给他写几句话评说一下。这是他“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次的《巴山曙光》同样也是大部头,呈现的是1949年春到1950年初,我第二野战军十九军从组建到开赴战场解放陕南最后一个县城镇坪的那段鲜为人知的战斗历史。该书部分承继了《巴山奇兵》中的原有人物,故事线索则是从上一部的抗日战争转为解放战争,可视为《巴山奇兵》的姊妹篇。对于想要了解《巴山奇兵》书中人物以及秦汉大地后来命运的读者,这本书无疑可以满足愿望。
从写作手法来看,张永华老师的新作《巴山曙光》,延续了他过去两本书一贯的风格和特色:主题鲜明宏大,故事环环紧扣,人物杂而不乱,场面动感十足。作品在史料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改组”和“重塑”,如将史实中岚皋县解放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由男性改为女性,就颇富创意。我揣测作者如此改变或许是基于“李波香”这个名字比较女性化,而女性县委书记在那个年代非常稀缺,便赋予她浪漫和温情的色彩,使这个人物更具戏剧性。总之,在书写中,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关于小说文本的优劣与否,本文不打算作过多分析和探讨,相信读者诸君通过阅读,自会有各自的答案和评价。
世事如风又似水,唯有文字可留痕。岁暮之人,最懂得生命的紧迫、时间的金贵,也最明了如何刻写自己的未来。岚皋的山水人事,仍在随时代变迁着;大巴山的精彩故事,正一代一代接续写着。这是一方可塑性很强、既有血性又有温度的热土,也是一座挖掘不尽的文学富矿,呼唤着岚皋作家们为之深耕细掘,发扬光大。
新世纪以来,岚皋县的文学创作势头越发强劲,出现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本土作家和诗人,如黄开林、杜文涛、段祖琼、万世长、曹英元、陈延安等,但相比之下,长篇小说创作还显得比较薄弱,尽管有两位岚皋籍女作家(王晓云、杜文娟)有长篇在手、声名在外,但其作品取材也大多非本土背景。如此,张永华老师的“巴山三部曲”就显得尤其珍贵。在开拓本土长篇小说疆域的过程中,张永华老师无疑走在了他人前头,为岚皋新生代作家们树立了赶超的榜样。□陈益鹏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巴山,巴人,巴国。一个三省交界之地,山峦纵横、老林覆压之所,但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之地,昔日却是江浙湖广人家躲避战乱家灾的世外桃源。
不单落难之人看好这个地方,土匪流寇同样也看好这个逍遥花谷。清末以降,此域人丁渐丰,山腰河岸次第盖起了瓦舍泥宅,山坡上也有了成群牛羊。然而,不等羊肥牛壮、稻黄果红,流窜于巴山南北的悍匪王三春、起家于晓道河沟的土寇陈定安之流,就风卷残云,将岚山巴谷轮流洗劫一番。几经拉锯,乡人为求自保,便择险峻山巅筑寨备藏。于是乎,洗劫与反洗劫的戏法,就在这片土地上来回上演。淬炼出以齐二寡妇、刘洪、刘二虎、许勋安、李还山、王子绍等为代表,高举义旗的仁人志士。在长达一个多世纪善与恶的较量中,给巴山北坡这方热土涂上了一笔笔五彩斑斓的色彩。
这些沉淀在历史深潭中或凄然或雄健的故事,正渴望一把钥匙打开尘封之锁,将驰过巴山彩云般的日月打捞,显影在新时代的感光纸上。这是巴山的呼唤,也是岚皋当代作家的使命。
可喜的是,有人站出来做这件事了。那人就是现已年近八旬的岚皋本土作家张永华老师。早在2013年9月,他的首部以岚皋为背景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巴山奇兵》就写出来了,并特意将文稿电子版发送给我,希望我给他提提意见。我认真地看了,觉得还不错,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但也提出了诸多不足之处,供他修改时参考。
我原以为张老师出版了《巴山奇兵》一书,了却了一桩心愿后会就此打住,安度晚年。不承想五年之后,他又一部近40万字、以岚皋为背景的当代生活题材长篇小说《巴山之恋》在西安出版社出版。还没等我缓过神来,今年又一部长篇大作杀青待出,着实令我惊讶不已。须知,这是一位不会用电脑打字、77岁高龄的老人,没日没夜在乡下老家窗下木桌上一个字一个字用钢笔写出来的。他简陋的写作条件我曾在《给张老师拜年》和《令人生敬的文学“铁粉”》两篇文章中记述过,非毅力顽强者难以坚持,更别说九年“三部曲”了。
而这一次出书,张老师又多次提出让我给他写几句话评说一下。这是他“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次的《巴山曙光》同样也是大部头,呈现的是1949年春到1950年初,我第二野战军十九军从组建到开赴战场解放陕南最后一个县城镇坪的那段鲜为人知的战斗历史。该书部分承继了《巴山奇兵》中的原有人物,故事线索则是从上一部的抗日战争转为解放战争,可视为《巴山奇兵》的姊妹篇。对于想要了解《巴山奇兵》书中人物以及秦汉大地后来命运的读者,这本书无疑可以满足愿望。
从写作手法来看,张永华老师的新作《巴山曙光》,延续了他过去两本书一贯的风格和特色:主题鲜明宏大,故事环环紧扣,人物杂而不乱,场面动感十足。作品在史料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改组”和“重塑”,如将史实中岚皋县解放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由男性改为女性,就颇富创意。我揣测作者如此改变或许是基于“李波香”这个名字比较女性化,而女性县委书记在那个年代非常稀缺,便赋予她浪漫和温情的色彩,使这个人物更具戏剧性。总之,在书写中,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关于小说文本的优劣与否,本文不打算作过多分析和探讨,相信读者诸君通过阅读,自会有各自的答案和评价。
世事如风又似水,唯有文字可留痕。岁暮之人,最懂得生命的紧迫、时间的金贵,也最明了如何刻写自己的未来。岚皋的山水人事,仍在随时代变迁着;大巴山的精彩故事,正一代一代接续写着。这是一方可塑性很强、既有血性又有温度的热土,也是一座挖掘不尽的文学富矿,呼唤着岚皋作家们为之深耕细掘,发扬光大。
新世纪以来,岚皋县的文学创作势头越发强劲,出现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本土作家和诗人,如黄开林、杜文涛、段祖琼、万世长、曹英元、陈延安等,但相比之下,长篇小说创作还显得比较薄弱,尽管有两位岚皋籍女作家(王晓云、杜文娟)有长篇在手、声名在外,但其作品取材也大多非本土背景。如此,张永华老师的“巴山三部曲”就显得尤其珍贵。在开拓本土长篇小说疆域的过程中,张永华老师无疑走在了他人前头,为岚皋新生代作家们树立了赶超的榜样。□陈益鹏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