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102期:第08版 陕煤四版

想起用布票的年代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陈柏林

如今,当我与妻子逛商店时,看到那五颜六色的面料和服装,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四十多年前,想起用布票的年代。

我与妻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经亲戚介绍而相识、相恋、结婚的。那时候物资匮乏,不要说贵重物品,就是日常生活用品,诸如柴米油盐、烟酒糖茶、火柴布匹之类,也都是按人分配,凭票供应。平时还可以省吃俭用,勒紧裤带过日子,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急需某种商品时,就不得不托亲拜友,四处求告。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买布料要凭布票。我依稀记得最少的年份每人只有三尺六寸,不要说是扯布做衣服,就是做个短袖、背心也不够。因此,那时的衣服自然是补丁摞补丁,正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1972年春天,我与妻子到公社秘书那里登了记,领了结婚证和二丈四尺布票(当时规定,结婚时男女双方各照顾一丈二尺布票),真是谢天谢地!妻子把布票领回家,又蒙亲戚相助,这家送一尺,那家送二尺,好歹凑合着到供销社扯了布料,做了一床被子和一床褥子。记得结婚那天,妻子穿着一身花布棉衣棉裤(据说是好几家亲戚的布票做成),让她哥用自行车带着来到我家。我则穿着一身蓝衣服,我俩就这样拜了天地,拜了高堂,入了洞房。

转眼到了五月端午节,新媳妇结婚第一年要“送端午”。家里再穷,也要想办法做件新衣服,还要包粽子、煮鸡蛋什么的。

妻子的姐夫当时在供销社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这个便利条件用六折布票给她扯了一块刚刚时兴的“人造棉”,做了一件上衣;岳母又用亲手织的染色土布给妻子做了一条裤子。就这样,我的新媳妇穿着一身不伦不类的衣裤,从娘家到我家来送端午。尽管有些土气,但让我们村子里的人看来还蛮时兴,招来街坊邻居和许多大闺女、小媳妇的羡慕目光,赢得了一片啧啧赞声。妻子的这套新衣服,平时还舍不得穿,只有在回娘家或走亲戚时才取出来穿。就这样,年复一年,竟然风光了好几年。

时光易逝,四十多年过去了,用票证的年代也一去不返了。就我们家而言,今日生活较之过去,真是上了天堂。单说一个穿字,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各色服装,随时可换。尽管岁月的年轮把我和妻子都载入了知天命的年龄,但那时尚的服装把妻子打扮得还说得过去。我总觉得,早些年日子穷,亏待了妻子。而今,日子好了,只要她提出添置什么服装,我都尽量满足她的要求,以偿还过去对她的生活“欠账”。所以,妻子的服装“花色品种齐全”,什么棉、纱、尼、绒、毛,什么套装、裙装、风衣、羽绒服,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我有时和妻子开玩笑:“你穿衣服怎么越来越年轻了?”妻子灿然一笑,回敬我:“本来就不老嘛!”

如今,我的儿女也都三十多岁了,孙子、外孙也都上了幼儿园大班。一到节假日,我们阖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时,我和妻子总忘不了来一段“忆苦思甜”,回首当年我们结婚时的寒酸情景,儿子女儿、孙子外孙好像听了一个传说,感到是天方夜谭。我们老俩口也只有感叹:“现在的孩子,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澄合矿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