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持续探索,陕西各级工会积极构建“金秋助学”常态化帮扶机制,逐步形成“助学-实习-培训-就业-帮扶”一条龙服务模式——
打造“金秋助学”全链条服务体系
小怡是铜川市一名困难职工的子女,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财经学院,正当一家人为她的学费发愁之时,铜川市总工会及时送上“金秋助学”资金,帮她喜圆大学梦。近日,正在吉林财经学院快乐读书的小怡给陕西省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写来《爱心成就梦想,真情点燃希望》的感谢信,表示“要把这份关爱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将来好好回报社会,用行动把爱传递下去。”
2020-2023年度,全省各级工会“金秋助学”共计筹集发放资金约4680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1.4万人。多年来,陕西各级工会切实履行维权服务职责,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不断创新“金秋助学”手段,丰富助学帮扶内容,拓宽帮扶渠道,推动“资助助人”向“资助育人”转变,精心打造“助学帮扶-学习实践-就业援助”全链条帮扶体系,以“娘家人”的担当和情怀帮助众多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稳妥实现就业。
在“不漏一人、不出红线”上下功夫
“金秋助学”是工会的一个品牌工作。陕西各级工会组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每年都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助学方案、助学标准,并及时下发通知到各市(区)、产业工会和单列单位工会,精准掌握各地困难职工子女录取情况,及时发放助学金,确保“既不漏一人,又不出红线”。
今年对参加高考且被录取到普通高校和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档职工(农民工)家庭子女及在档职工(农民工)家庭中就读于普通高校和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一次性给予不低于3000元的助学金;对考入985或211国家重点院校的在档职工子女发放不低于5000元的助学金。各级工会组织按照困难职工申请程序严格把关,加强对助学资金的管理,制定并完善助学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公开透明。近期,陕西省职工帮扶中心对基层工会上报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助学名单进行认真审核,没有发现优亲厚友、挪用专项资金等“触碰红线”现象。
受疫情防控影响,近几年“金秋助学”没有集中举行资金发放仪式,陕西各级工会在线上助学救助方面下足了功夫:建立专门的微信群,各级帮扶中心主任通过帮扶干部与100位困难职工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抽时间、点对点地进行沟通交流,精准提供服务。建立陕西工会帮扶平台,困难职工在线上可以直接申请助学救助,“让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路”,拾遗补缺、应助必助,极大方便了困难职工的申请,最大限度地把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困难职工的心坎上。
在既“扶贫”又“扶志”上做文章
“金秋助学对我们贫困生而言,不仅是资金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关爱……”这是西北大学物理系一名新生在顺利领到助学金后,通过微信群表达了感激之情。
2020年9月,陕西省总工会创新“金秋助学”活动形式,在举行助学金发放仪式的当天,带着33名受助学生代表参观陕鼓集团、西安银桥乳业集团等企业,让他们了解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流程和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邀请所在企业的全国劳动模范与学生们分享自身成长成才故事,培养受助学生“热爱劳动、立志创新”的意识。
目前,这一既“扶贫”又“扶志”的做法已成为全省各级工会“金秋助学”的“必答题”。今秋,西安市总工会组织了80余名受资助的困难职工子女开展游学活动,走进拓展基地和大型国有企业,了解企业发展史、转型之路和企业文化理念,聆听劳模工匠的奋斗故事和成长经历,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树立以技能报国的信心。
让受助大学生参加自愿活动,以回报社会的关爱是“扶志”又一项内容。疫情期间,西安市总工会与陕西师范大学团委联合,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团队,开展了一场向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子女提供线上知识援助的活动。仅十几个小时便有600余名师大在校生和西安居家大学生踊跃报名志愿服务,经过产业、区县工会的协助,大学生志愿者与496户家庭陆续结对,“一对一”开展了线上辅导功课、交流谈心等服务。
为了形成助学活动“帮扶-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省总工会将组建工会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以接受金秋助学、精准助学资助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参与工会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与爱心企业签订协议,利用周末、假日在爱心企业进行每月不少于24小时的社会实践,为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企业,改变就业观念、尽早实现就业打开了一扇便捷的大门。”陕西省职工帮扶中心主任汪波说。
以“阳光就业行动”补齐服务全链条
前不久,延安市安塞区一名困难职工来电反映,自己因病离岗,小女儿是2022年应届毕业生,还未找到工作。随后,陕西省职工帮扶中心通过岗位筛选,为其子女推介了若干个适合的岗位。近日,该职工反映其女儿在工会组织的帮助下已在西京医院入职。
这是陕西工会开展“阳光就业行动”中发生的一件暖心小事。“阳光就业行动”就是在“金秋助学”的基础上,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运用国有大中型企业、劳模企业、社会爱心企业及政府公益性岗位等,加强与高新技术园区、创业园区的沟通协调,鼓励吸纳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进一步畅通大学生就业的渠道。
为此,陕西省职工帮扶中心对应届、往届未就业的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和技能培训需求等进行摸底调研,建立完善“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实名制档案”,以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收官为契机,构建常态化帮扶机制,延伸阳光就业服务链条,加强与“金秋助学”活动的无缝衔接,形成“助学-实习-培训-就业-帮扶”的一条龙服务模式。
汉中市总工会成立工会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人社部门携手开展大学生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累计联系60家单位为306名大学生提供了暑期实习岗位。咸阳市总工会搭建云人才市场平台,设立1个市级主会场107家企业+4个县区分会场各30家企业的网络视频双选会,在招聘会现场邀请职业指导师对大学生就简历填写、面试指导、个人职业规划、岗位推荐等进行专业指导。铜川市总工会举办专场招聘会2场次,开展就业推荐宣讲,提供就业岗位380个。渭南市总工会针对未就业应、往届大学毕业生139人开展技能培训,还为他们提供实践场地、设备和资金补助。
开展“阳光就业行动”两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共举办面向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会、直播带岗等专场就业服务活动172场,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8.5万个,帮助145名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阳光就业”。
陕西工会将发挥中央财政支持职工困难帮扶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申请使用帮扶资金中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补贴项目,购买人力资源服务,提供能力测评、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等定向就业服务,让“阳光就业行动”的“阳光”普照更多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为他们撑起明天的希望。
本报记者 阎瑞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小怡是铜川市一名困难职工的子女,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财经学院,正当一家人为她的学费发愁之时,铜川市总工会及时送上“金秋助学”资金,帮她喜圆大学梦。近日,正在吉林财经学院快乐读书的小怡给陕西省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写来《爱心成就梦想,真情点燃希望》的感谢信,表示“要把这份关爱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将来好好回报社会,用行动把爱传递下去。”
2020-2023年度,全省各级工会“金秋助学”共计筹集发放资金约4680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1.4万人。多年来,陕西各级工会切实履行维权服务职责,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不断创新“金秋助学”手段,丰富助学帮扶内容,拓宽帮扶渠道,推动“资助助人”向“资助育人”转变,精心打造“助学帮扶-学习实践-就业援助”全链条帮扶体系,以“娘家人”的担当和情怀帮助众多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稳妥实现就业。
在“不漏一人、不出红线”上下功夫
“金秋助学”是工会的一个品牌工作。陕西各级工会组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每年都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助学方案、助学标准,并及时下发通知到各市(区)、产业工会和单列单位工会,精准掌握各地困难职工子女录取情况,及时发放助学金,确保“既不漏一人,又不出红线”。
今年对参加高考且被录取到普通高校和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档职工(农民工)家庭子女及在档职工(农民工)家庭中就读于普通高校和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一次性给予不低于3000元的助学金;对考入985或211国家重点院校的在档职工子女发放不低于5000元的助学金。各级工会组织按照困难职工申请程序严格把关,加强对助学资金的管理,制定并完善助学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公开透明。近期,陕西省职工帮扶中心对基层工会上报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助学名单进行认真审核,没有发现优亲厚友、挪用专项资金等“触碰红线”现象。
受疫情防控影响,近几年“金秋助学”没有集中举行资金发放仪式,陕西各级工会在线上助学救助方面下足了功夫:建立专门的微信群,各级帮扶中心主任通过帮扶干部与100位困难职工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抽时间、点对点地进行沟通交流,精准提供服务。建立陕西工会帮扶平台,困难职工在线上可以直接申请助学救助,“让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路”,拾遗补缺、应助必助,极大方便了困难职工的申请,最大限度地把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困难职工的心坎上。
在既“扶贫”又“扶志”上做文章
“金秋助学对我们贫困生而言,不仅是资金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关爱……”这是西北大学物理系一名新生在顺利领到助学金后,通过微信群表达了感激之情。
2020年9月,陕西省总工会创新“金秋助学”活动形式,在举行助学金发放仪式的当天,带着33名受助学生代表参观陕鼓集团、西安银桥乳业集团等企业,让他们了解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流程和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邀请所在企业的全国劳动模范与学生们分享自身成长成才故事,培养受助学生“热爱劳动、立志创新”的意识。
目前,这一既“扶贫”又“扶志”的做法已成为全省各级工会“金秋助学”的“必答题”。今秋,西安市总工会组织了80余名受资助的困难职工子女开展游学活动,走进拓展基地和大型国有企业,了解企业发展史、转型之路和企业文化理念,聆听劳模工匠的奋斗故事和成长经历,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树立以技能报国的信心。
让受助大学生参加自愿活动,以回报社会的关爱是“扶志”又一项内容。疫情期间,西安市总工会与陕西师范大学团委联合,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团队,开展了一场向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子女提供线上知识援助的活动。仅十几个小时便有600余名师大在校生和西安居家大学生踊跃报名志愿服务,经过产业、区县工会的协助,大学生志愿者与496户家庭陆续结对,“一对一”开展了线上辅导功课、交流谈心等服务。
为了形成助学活动“帮扶-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省总工会将组建工会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以接受金秋助学、精准助学资助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参与工会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与爱心企业签订协议,利用周末、假日在爱心企业进行每月不少于24小时的社会实践,为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企业,改变就业观念、尽早实现就业打开了一扇便捷的大门。”陕西省职工帮扶中心主任汪波说。
以“阳光就业行动”补齐服务全链条
前不久,延安市安塞区一名困难职工来电反映,自己因病离岗,小女儿是2022年应届毕业生,还未找到工作。随后,陕西省职工帮扶中心通过岗位筛选,为其子女推介了若干个适合的岗位。近日,该职工反映其女儿在工会组织的帮助下已在西京医院入职。
这是陕西工会开展“阳光就业行动”中发生的一件暖心小事。“阳光就业行动”就是在“金秋助学”的基础上,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运用国有大中型企业、劳模企业、社会爱心企业及政府公益性岗位等,加强与高新技术园区、创业园区的沟通协调,鼓励吸纳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进一步畅通大学生就业的渠道。
为此,陕西省职工帮扶中心对应届、往届未就业的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和技能培训需求等进行摸底调研,建立完善“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实名制档案”,以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收官为契机,构建常态化帮扶机制,延伸阳光就业服务链条,加强与“金秋助学”活动的无缝衔接,形成“助学-实习-培训-就业-帮扶”的一条龙服务模式。
汉中市总工会成立工会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人社部门携手开展大学生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累计联系60家单位为306名大学生提供了暑期实习岗位。咸阳市总工会搭建云人才市场平台,设立1个市级主会场107家企业+4个县区分会场各30家企业的网络视频双选会,在招聘会现场邀请职业指导师对大学生就简历填写、面试指导、个人职业规划、岗位推荐等进行专业指导。铜川市总工会举办专场招聘会2场次,开展就业推荐宣讲,提供就业岗位380个。渭南市总工会针对未就业应、往届大学毕业生139人开展技能培训,还为他们提供实践场地、设备和资金补助。
开展“阳光就业行动”两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共举办面向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会、直播带岗等专场就业服务活动172场,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8.5万个,帮助145名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阳光就业”。
陕西工会将发挥中央财政支持职工困难帮扶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申请使用帮扶资金中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补贴项目,购买人力资源服务,提供能力测评、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等定向就业服务,让“阳光就业行动”的“阳光”普照更多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为他们撑起明天的希望。
本报记者 阎瑞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