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77期:第04版 憩心亭

芦苇飘香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愔

我的老家在渭北平原一个不大的村子。不知从何时起,村子周围布满了星星点点、深浅不一的土壕。一到每年三四月份,这些形状奇特、凹凸不平的土壕,就全都长满了柔嫩的芦苇。

芦苇属于茎秆植物,乡下人俗称“羽子”。种类上,有席羽与簸羽之分。眼下芦苇在许多农村已经非常少见了。每到开春时节,密密麻麻的芦苇就从一个个土壕里悄悄地钻出地面,鲜嫩的芽儿尖尖的、毛茸茸的,使劲朝上顶。那苇芽看起来似乎比较软细,极易损伤,可要是稍不留意,宛如刀刃般的苇笋极有可能将手指划破。

小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从学校放学回来,便三五搭帮、簇拥成团,趁大人上地之际,偷偷溜进芦苇壕,肆意地拿起小刀或者铁铲子,爬进壕底,贴下身子刨嫩苇的根茎。那根茎尽管坚硬,但藏足了水分,嚼在嘴里,一股甜甜的味道顿时渗过舌面。

夏天到了,初生的芦苇如果遇到合适的雨水,就会迅速地向上生长。枝干也愈来愈壮,杆节长势明显,几乎没有分枝。转眼间就像一排排绿色的士兵,整整齐齐地挺立在村子所有的土壕,煞是好看。这段时间,很少有孩子来芦苇壕玩耍取乐。这时的芦苇如浓绿浸染一样,紧靠一起,密不透风。特别是中午太阳当头,抑或傍晚时分,那随风摇曳飘动的芦苇,除了不断向上生长的拔节声,四周一片寂然,总让人心生惶恐。再加上出没不定的草蛇不时游动在其中,更加让人惊惧不安。

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秋天。秋天是芦苇成熟的季节,土壕里的芦苇渐渐褪去绿色盛装,芦苇秆一天天发黄变白,芦苇头顶上分散开来的花絮,像一片片白云一样,落到收割的人群头顶,尽情地飞舞。此时,芦苇壕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地方。我们只要瞅准机会,便不约而同结成一伙,置身于芦苇壕里扑腾开来。一会儿捉迷藏,头上全是绿色苇叶编织的草帽,一动不动、平展展趴在地面,任伙伴们寻找不停;一会儿玩乏了,拨开芦苇,环顾四周,捡拾地上的野鸟蛋。芦苇深处,不时荡漾起爽朗的笑声。

别小看芦苇,它的叶子大有用途。特别是席羽叶片,宽而长、柔而滑,是包粽子的主要材料。等到席羽快熟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常要采摘席羽叶子,卖给粽子作坊,用卖得的钱换取零食。芦苇秆收割以后,大多数人家要等晒得干透,而后就存放家里。冬季农闲,家家户户门前几乎全都搭起椽子架,芦苇秆被村民娴熟的手,织成一捆捆结实耐用的簿子,要么盖房子用,要么拉到集市卖给急需的人家。

后来,我外出求学,离开了家乡。从此,那些芦苇残存的一段美好记忆渐渐变得模糊起来。偶尔回家,看到那一望无际、散发着浓浓香味的芦苇壕,难免生发出几多感慨。

前年的一次返乡,母亲告诉我,村上正进行土地复垦工程,家里的宅基地就要重新搬迁,统一规划到高坡地带,芦苇壕眼看快要推平了。我听了叹息不已,身不由己地跑到芦苇壕——我儿时的乐园。我静静地伫立于壕岸边,凝望着沙沙作响的芦苇,内心有种沉甸甸的感觉。

此后不久,伴随着推土机轰隆隆的响声,老家的芦苇壕被整修成了平地。遗留在我心底最后一点回忆,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至今,我仍怀念老家的芦苇壕。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