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92期:第04版 百味

那一口老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育蒙

村里有一口老井,养育了几代人。老井位于村里的中心位置,说它是老井,是因为没有人知道它是哪年打的。村里的祖辈们说,从他们懂事起,老井就存在,延续至今,从未干涸。

老井供养着村里人。井水冬暖夏凉,夏天难耐酷暑的时候,喝上一口井水,内心都会清凉许多;冬天时,老井里升腾起的热气,朦朦胧胧中又给老井添了份“仙气”。在上了年纪的人眼里,这老井的水喝起来有股甘甜味。

在我的记忆里,村里人的一天是从老井挑水开始的。天刚蒙蒙亮,家里的壮劳力就会挑起大木桶来打水,老井的水就这样源源不断地灌满家家户户的水缸。孩子们偶尔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分担一些——挑着个小胶桶,打上半桶水,跟着大人的步伐挑回家。老井四周走出了弯弯曲曲的小路,每条路的尽头都有一户冒着炊烟的老屋。那些水洒得比较多的小路,一定会有一个孩子,挑着半桶水跌跌撞撞,乐此不疲。

村里人很实在,水缸里的水不满,是放不下扁担的。老井倒是不“介意”,无论村里人挑了多少,第二天又会是满满一井水。似乎有着某种默契,村里人不会挑干井水,老井也不会让自己溢出来。

老井不仅提供全村人生命的源泉,井边更有许多温情的陈年旧事。例如哪家小孩来挑水,正在打水的大人都会优先帮他们把水打上来;比如壮劳力们碰到了一起,总是会互相递上一支烟,热情地聊一聊生产上的事;比如妇女们碰到一起,也会扯一扯家长里短。老井脏了,大家会自发组织清洗,每一户都会出工,水井边围满了村里的男女老少。一口老井,成为情感的纽带,把村里的人汇聚在了一起,供养着村里人的喜怒哀乐。

等到我开始懂事的时候,家里已经打了一口井,但是对于生活吃喝用的水,父亲还是喜欢去老井挑。祖辈们把扁担和水桶传给了父辈,他们不曾丢下,但父辈们却没有把扁担传给我们。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村里通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水龙头一拧开,清澈的自来水就哗啦啦流个不停。我们这辈人小时候还和父辈们一起挑过水,但当我们长大,早已不用天刚蒙蒙亮就要去挑水了。少了老井这个纽带,我们这辈同龄人很多都相互不认识了。

当我们长大,老井也和父辈一样,进入了暮年。奇怪的是,老井的水虽然用的人少了,依旧不会溢出来。只是少了些流动,少了些生气。偶尔自来水停水的时候,会在村里的微信群里看见大家疯狂吐槽,但这群里的热闹劲远比不上以前挑水时。只是大家宁愿耐着性子等水来,也没有人愿意找出扁担去老井了。

老井还在,但老井边的情却淡了。或许是没有了流动,或许是挑水的人老了,老井也渐渐地退出了村里人的生活。但每逢过年回家,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老井边看一看、坐一坐,回忆往昔,感悟生活。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