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98期:第04版 秦风

白鹿原下“二月二”老洞庙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老洞庙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北麓,凤凰嘴以西、莫灵庙村南,距西安市中心25公里。这里依山傍水,松柏荫翳,风景秀丽。

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载:“明隆庆时,里人王、牛二善士募资修建,殿洞楼阁,重檐复栋,备极壮丽。同治兵燹,付之一炬,光绪年间屡次重修。”民国初期,此处不断进行修缮扩建,多少年来,观光者络绎不绝,进香客流连忘返。

相传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青凤山采药、行医,所以老洞庙民间又称“药王洞”“药王山”。历经千余年的毁弃、续建,此处形成了庙、堂、殿、阁楼,古洞等五六十座儒、释、道三教盛地的古文化建筑群体,尤其是以儒、释、道三教古文化建筑群体为主轴线,从山上一直延伸到山脚,彰显了老洞古建筑气魄雄伟壮观。

老洞庙的主体是药王大殿,祭祀的神位主要是唐代医圣孙思邈。药王洞共包括三楼、七殿、五庙、十六洞,是一个巨大的古建筑群。当时,这里中耸三清古楼,下立路神庙、九大菩萨、黑虎洞。

药王大殿上建有老药王洞、大佛殿、圣母殿、湘子殿;左有王母洞、仓颉洞、五大菩萨殿、三圣殿、人祖洞;最后置百神洞、老君洞、三仙洞、四大金刚庙、关羽庙。所有楼、殿、庙、洞结构雄伟,布局严整,秦风浓郁。其中三清古楼最具特色,楼高四丈,依山而建,水磨青砖砌就,糯米汁勾缝,造型宏伟。楼内彩绘墙壁,雕梁画栋,色彩明丽,楼顶覆以琉璃绿瓦,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老洞庙东侧还有一座千年古刹——大阿弥陀寺。据20世纪80年代本地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明代《重修古刹青龙禅寺碑记》记载,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此处曾建有灵感寺。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城阳公主复奏立为观音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因为苏州僧人法郎法师诵观音经有感,发心建寺,改为青龙寺。当年该寺规模宏丽,前后殿宇,方丈、天王、伽蓝左右僧房,钟鼓二楼,悉以成殿,绘象森严,金碧辉煌,植松柏丛茂,园圃异国嘉蔬,俨然丛林之盛慨也,后因兵焚殿宇廊楹倾颓殆尽。

如今,重建后的古寺焕然一新,庄严肃穆。寺内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念佛堂、三学楼、万佛楼、六和塔、历代祖师纪念馆和历代译经大师馆等,还有4个泉水放生池。其中一放生池中央塑有三面贴金的观音像,妙相庄严,殊胜无比。寺庙被包裹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之中,山色秀丽,令人赏心悦目。

由于药王孙思邈的崇高声誉,加之山上有为迎合人们求子心切而塑的“送子娘娘”像,善男信女不断集资修葺屡毁屡建的老洞庙,使其规模不断恢复,香客信众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西安东郊开春以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庙会——“二月二”老洞庙会。

虽说是“二月二”的古庙会,却与“龙抬头”无关。据说,农历二月二是孙思邈的生日,故每逢这天,善男信女远道而来老洞庙,顶礼膜拜,祭祀药圣,祈求消灾祛病。

老洞庙会会期两天,初一是娘娘会,初二是药王会,实际上会的前一天,商店、摊位已搭棚营业。会期内商贾云集,饸饹凉皮、炒凉粉、油饼油糕、肉夹馍、鸡蛋醪糟、糖粽子等小吃琳琅满目,椽檩山货、笸箩簸箕、锅碗瓢盆、针头线脑、胭脂水粉、笔墨纸砚、日杂用品应有尽有,自乐班、杂技团、歌舞团亦助兴演出。庙会期间,以老洞庙为中心,方圆五六公里的田野、村庄、道路,完全成了人的海洋,山上人影绰绰,山下摩肩接踵。庙内更是香烟缭绕,锣鼓喧天。“二月二”前后几天,这里几乎是方圆几十里各村庄共同的节日。

1949年前,老洞庙会会头(主持人)由“三社”执掌。莫灵庙村为东社,石家道为中社,刘村、何家街为西社,习惯上称“三社五份子”。会头按三社轮流负责操办,会期秩序均由“三社”统一管理。一年为一期,轮流举办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因特殊时期而趋于凋敝的老洞庙会逐渐恢复生机。地方政府加大宣传引导、整顿力度,让庙会剔除封建迷信糟粕,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变庙会为春季物资交流会,有效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活跃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

每到会期,白鹿原上下动辄数万群众逛老洞庙会,看锣鼓、听秦腔、采办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老洞庙庙前就是最热闹的活动中心,鞭炮声、锣鼓声震天动地,香蜡烟雾悬空缭绕不断,场面甚是壮观。庙会众多节目中,最受关注的就是锣鼓表演。

由西李村、东李村和马渡王村组成的灞川锣鼓队不时赢得“好!好!再来一段!”的喝彩声。这里的锣鼓表演与流传在关中一带的民间锣鼓相比独具特色。据《灞桥区志》载,当地锣鼓鼓点起源于唐朝,原本是唐朝宫廷锣鼓,而且锣鼓队员手中的小锣还是纯银制成的。当地村民高兴地说,“二月二”逛老洞庙会可以享受美食、购物、爬山登高,看锣鼓秧歌表演、听秦腔、玩各种游戏,十分惬意。

癸卯年的“二月二”老洞庙会就由老洞庙所在的莫灵庙村筹办。西安三友剧团、西安易俗社专门送戏下乡,区文联、区作协同时也组织作家、艺术家送书画、送书刊、送文化下基层,为村民群众带来了精神文化食粮。特别是具有浓郁灞桥特色的乡村“坐席臊子面”闪亮登场古庙会,款待八方上会的群众,让大家在大饱眼福耳福等视听盛宴的同时,还能大快朵颐。

一时间,灞河两岸、白鹿原下,从马家湾村到莫灵庙村的十里长街上,到处回荡着秦音秦韵。客商赚得盆满钵满,百姓乐得喜笑颜开。老洞庙物资交流大会,已成为灞河两岸群众情感宣泄的舞台、物资交流的平台和地方党政部门宣传政策、展示形象的窗口。□白来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