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里开出的美丽花朵
——读黄兆莲《心语手记》
我花了一周时间,含泪读完黄兆莲老师的散文集《心语手记》,被作者母子真挚深厚的感情和坚韧乐观的个性所震撼,为他们天人永隔的伤痛而伤感。这是作者在送别了23岁的儿子小松之后呕心沥血完成的悼亡之作,是黄老师的殇之吟。作者书写丧子之痛,照亮自己创伤的心灵,堪比黄连里开出的美丽花朵。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人虽平凡,因爱而生光华。因为情真所以动人,而那些最真挚的往往也是最朴素的。在这部书的前几个章节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个焦虑母亲的故事。她爱儿子,无微不至照顾着患疝气的儿子,儿子小松因链霉素导致耳聋之后,黄老师又带着他四处求医,为给儿子找学校而低声下气求人。儿子治疗无望后又承担起教育和照顾儿子的责任。儿子小松学会理发,有了一技之长,5平方米的小小理发店贴补着当时经济窘迫的家庭用度。小松孝顺懂事,重情重义,聪明好学,勤奋踏实,吃苦耐劳,他培养了十几个徒弟,却因为赶去参加小徒弟理发店开业典礼而被车祸夺走生命。
这部作品用纪实手法回忆儿子小松的成长历程,往事历历在目,母子情深满溢纸页,同时作者跳出小我之痛,关照着残疾群体的命运。作者对儿子充满愧疚自责,如果仅仅停留于此,也许会降低作品的思想性,但是作者从关注儿子到反映残疾人的教育困境、婚恋、生存艰难等问题,触及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命运,发人深思,值得关注。书中没有宏大的叙事,大多写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真实还原了小松23年的短暂人生,记录了自己为聋哑儿子付出的点点滴滴。作者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和反思着儿子这一类残疾人的学习、生活、恋爱、婚姻诸多方面的艰辛和挣扎。小松几次无疾而终的恋爱,为母亲和哥哥、侄女买礼物,理发店内的各种风波……作品细节真实生动,感情真挚深沉。书中“演讲”“野百合也有春天”“兄弟情”“弄不懂的世界”“又逢母亲节”等篇章细节传神,故事感人,“心灵感应”一章,最能触动人心。
黄老师用自己的笔触探讨生命的意义,歌颂真善美,那些真诚友善地为他们母子提供过帮助的人,她都满含感恩之情做了详细记录。同时,作者也痛切鞭笞了人性的丑恶,诸如歧视、欺骗、欺侮、伤害……无不是扎在残疾孩子家庭的毒刺。
失去至爱,母亲该是怎样的痛彻心扉,所幸作者找到了自我疗愈的最好方式,她通过写作宣泄、倾诉,一帧帧画面、一桩桩往事娓娓道来。读着读着,读者就被这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感染着、感动着,甚至泪流满面。
中国有几百万失独家庭,有很多正在经受丧子痛苦的可怜父母需要疗伤,这是当前不容忽视的社会和家庭之殇。黄老师在自我疗愈的同时,也在为更多的人抚平心灵创伤。
读者更希望读到续集,想知道作为母亲的作者是如何熬过那段不堪的岁月,又是怎样战胜抑郁和焦虑的。再次揭开伤疤,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残忍的,但是它一定是有价值的。□陈静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我花了一周时间,含泪读完黄兆莲老师的散文集《心语手记》,被作者母子真挚深厚的感情和坚韧乐观的个性所震撼,为他们天人永隔的伤痛而伤感。这是作者在送别了23岁的儿子小松之后呕心沥血完成的悼亡之作,是黄老师的殇之吟。作者书写丧子之痛,照亮自己创伤的心灵,堪比黄连里开出的美丽花朵。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人虽平凡,因爱而生光华。因为情真所以动人,而那些最真挚的往往也是最朴素的。在这部书的前几个章节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个焦虑母亲的故事。她爱儿子,无微不至照顾着患疝气的儿子,儿子小松因链霉素导致耳聋之后,黄老师又带着他四处求医,为给儿子找学校而低声下气求人。儿子治疗无望后又承担起教育和照顾儿子的责任。儿子小松学会理发,有了一技之长,5平方米的小小理发店贴补着当时经济窘迫的家庭用度。小松孝顺懂事,重情重义,聪明好学,勤奋踏实,吃苦耐劳,他培养了十几个徒弟,却因为赶去参加小徒弟理发店开业典礼而被车祸夺走生命。
这部作品用纪实手法回忆儿子小松的成长历程,往事历历在目,母子情深满溢纸页,同时作者跳出小我之痛,关照着残疾群体的命运。作者对儿子充满愧疚自责,如果仅仅停留于此,也许会降低作品的思想性,但是作者从关注儿子到反映残疾人的教育困境、婚恋、生存艰难等问题,触及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命运,发人深思,值得关注。书中没有宏大的叙事,大多写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真实还原了小松23年的短暂人生,记录了自己为聋哑儿子付出的点点滴滴。作者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和反思着儿子这一类残疾人的学习、生活、恋爱、婚姻诸多方面的艰辛和挣扎。小松几次无疾而终的恋爱,为母亲和哥哥、侄女买礼物,理发店内的各种风波……作品细节真实生动,感情真挚深沉。书中“演讲”“野百合也有春天”“兄弟情”“弄不懂的世界”“又逢母亲节”等篇章细节传神,故事感人,“心灵感应”一章,最能触动人心。
黄老师用自己的笔触探讨生命的意义,歌颂真善美,那些真诚友善地为他们母子提供过帮助的人,她都满含感恩之情做了详细记录。同时,作者也痛切鞭笞了人性的丑恶,诸如歧视、欺骗、欺侮、伤害……无不是扎在残疾孩子家庭的毒刺。
失去至爱,母亲该是怎样的痛彻心扉,所幸作者找到了自我疗愈的最好方式,她通过写作宣泄、倾诉,一帧帧画面、一桩桩往事娓娓道来。读着读着,读者就被这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感染着、感动着,甚至泪流满面。
中国有几百万失独家庭,有很多正在经受丧子痛苦的可怜父母需要疗伤,这是当前不容忽视的社会和家庭之殇。黄老师在自我疗愈的同时,也在为更多的人抚平心灵创伤。
读者更希望读到续集,想知道作为母亲的作者是如何熬过那段不堪的岁月,又是怎样战胜抑郁和焦虑的。再次揭开伤疤,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残忍的,但是它一定是有价值的。□陈静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