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616期:第04版 创造

龙吟天下万象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雄文

兔去神州风光秀,龙吟天下万象新。按照我国历法的习惯,迎来春节便是龙年,即农历的甲辰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精神蕴含着团结、奋进、勇猛、智慧和力量,所以中国人都喜欢龙,重视龙,并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由此可见人们对龙有着多深的血肉情感。

龙是一种聚合之物。古书上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而且能呼风唤雨,主宰天象。这种形象和功能是任何具体动物都不具备的,而是我们聪明的祖先将某些自然现象生物化了,再加上某些动物的形态,即“多元一体化”,从而产生了龙的形象。龙,朝气蓬勃,威武雄壮,不屈不挠,福臻祥和,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所以,每逢龙年来临,人们总是满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这一特殊年份能为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甲辰这个龙年似乎很热闹,早在去年12月2日,中央电视台就发布了龙年春晚主标识——龙“龘龘”(dá dá),接着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又亮相荧屏。今年1月5日,国家邮政部门又发行了龙年生肖邮票“天龙行健”和“辰龙献瑞”,再加之央行发行的龙年纪念币和纪念钞,龙年真是群龙聚集,龙腾华夏,福瑞吉祥。

龙,历来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审美取向。每逢喜庆或新春佳节,无论城乡,人们都要舞龙,以表达喜庆和快乐。这一活动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人们就以舞龙这一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幸福,以至成为全国广泛的一项群众文化活动。之后,舞龙和舞狮便传播到海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龙的形象在民间绘画、剪纸中也很常见,人们通过画笔和剪刀,就将一幅幅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的龙展现出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还有端午时的赛龙舟,它既是一项文化活动,又是一项体育活动,人们通过这一活动,增加团结、凝聚、合作和奋进的力量。此外,耍龙灯也是民间常见的表演形式。龙灯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通常由竹子、纸张、丝绸等材料制成。龙的身体可以灵活伸展,头部通常装有彩灯,使整个龙灯栩栩如生,寓意飞腾欢快、生机盎然。

龙在建筑中的出现,主要表现在装饰方面,所以建筑中的龙就成为人们对祥和美好的追求。如汉唐建筑上的瓦当、砖雕上的图案,形象生动,简练明快。北京北海的九龙壁、天安门前华表上的浮雕龙、西安护城河桥头的石雕龙,都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在西安兴庆宫公园,近年又新建了一座龙堂,里面有一座“飞龙在天”青铜雕塑,长宽各8米,神情生动,气宇轩昂,令人震撼。

龙的文化博大精深,龙的成语、民间传说、古典诗词更是不胜枚举。唐代诗人杜甫就有“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的诗句。而韩愈的诗句则这样写道:“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唐诗人应物将龙与水写得别有一番景致:“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宋人辛弃疾的“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将上元夜人们耍龙灯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热闹至极。现代诗人郭沫若更是以“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来赞美史圣司马迁,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龙在十二属相中排名第五,寓意着五福临门、五谷丰登。龙年至,国运兴。今年的春节很特别,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成为国际性假日,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龙吟春早,万象更新。新年新月新气象,新天新地新面貌。在这喜迎龙年新春之际,让我们以龙马精神,龙行虎步,去描绘新的图景,开辟新的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龙腾虎跃,拼搏进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苦干实干,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单位:中国航天科工七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