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616期:第04版 创造

那盏年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罗锦高

“回家过年啰!”人们喊出最响亮、暖心的话语。中国特有的称谓“春运”之声,响遍华夏大地。无数儿女双脚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母亲期盼的目光也铺在路上。

租住高楼的人,抬眼望,面对万家灯火,似乎熟悉却又感到陌生。夜阑人静,尤觉茫然,下意识地寻找属于自己心目中那盏最明亮的家灯。于是携着妻儿,手里牵的、背上驮的,拉箱拎袋,大包小兜,里面装的全是对父母的思念和愧疚,汇入到车站、机场、码头的人潮。

有句歌词唱道:母亲在家就在。故乡有亲人的家,就像巨大的磁场,吸附着无限的力量。江海隔不开,高山挡不住,再长的路途也挡不住。人们怀揣着喜悦的心情,就是奔着那盏温馨的年灯而去。有位作者写道:人生之幸,莫过于有家可回,有亲人在等,有年夜饭可吃。好话欢笑皆在灯下所得,亲情温暖都在灯下所聚。

年灯由过去的火把灯、煤油灯,过渡到如今五光十色的电灯。大小城市的古城墙、广场、公园、街头、路口,无处不是七彩灯辉。逢龙年扎制龙灯,腾起冲天气象;虎年高架虎灯,呼啸城乡发展之威;羊年昂首羊灯,散发着崭新的年景。千家万户的红灯笼、红春联相映吉祥,释放着春阳一般的光,灯灯祝福,心心祈愿,汇成灿烂的节日文明。

在此之前,多少爹娘思念孩子,近乎掰着手指头数着他们的归期,直数到年灯亮了,他们的心也就亮堂了。平日里,母亲想好了一肚子的话,待儿女们回到身边要絮叨一番,包括平日里的孤单、冷清、偶有头疼脑热没有亲人在身边,生出莫名的委屈,只能自个儿忍着扛着。当儿女真的回到了农村的家,煌煌灯下,一家人围着锅台转,团圆饺子沿着锅里转。再看看孙子孙女们的嬉戏打闹,埋在心底的憋屈全被高兴冲掉了。

年灯下的欢声笑语,足以在她心里存蓄一年。小品演员岳云鹏一次年节回家,事先没给母亲打电话,当他突然出现在母亲眼前时,母亲急问:“你咋不先来个电话呢?”云鹏说:“想给您老一个惊喜呀。”母亲嗔怪:“你提前一星期打电话,我会高兴一星期;你提前一个月来个电话,我会高兴一个月。”质朴的话语中,饱含着沉甸甸的爱。

老家在赣南的小廖,已在西安工作十余年了。每年过年回家乡,母亲早早就给备好了最好的笋干、梅菜干、香菇干、腌肉块,平时都舍不得吃,留着积攒给小廖姐弟仨,一直把早已为人母的女儿当娃娃一样疼爱。那一年,小廖在电话中说好大年三十天黑前到家。然而,母亲做好年夜饭,左等右等,把饭菜凉了热、热了又凉,在锅里反复倒腾,弄得肉烂骨离,汤汁干枯,菜肴焦煳。原来女儿搭乘的火车晚点了,母亲还没有手机。小廖一回到家,边吃年夜饭,边口口声声夸赞:“妈妈做的饭菜真香啊!”母亲激动得两眼泪光。

渭河畔惠家坡村有一对老夫妇,想孙子快想疯了。儿子儿媳都在乌鲁木齐市上班,自从孙子降生后,就一直没有回过陕西的家。在电话中一听说四岁半的孙子也带回来,老两口激动得一宿没合眼。平时,虽然在手机上常与儿孙视频,但孙子总是与老人略感陌生。在年轻父母催促下,只是很勉强地低声喊声爷叫声婆。那年腊月二十九,正好下大雪,夫妇俩一早起来就扫雪,扫净一层雪,又下一层白,从家门口直扫到村路口。过路的村人问他:“他爷他婆,你老两口过年学雷锋呐!”老汉一脸高兴,半是揶揄半是得意地说:“咱哪有雷锋的本事,是迎接我那孙子碎怂娃哩,孙子爱蹦跳着跑,怕他摔倒。”路人啧啧感叹:“这哪儿是扫雪,分明在化解冰天雪地呢。”

我以为,过年就是重启。回家过年,意味着旧的一年已过去,迎来新的年头。很多人从家乡爹娘身边重聚又离开,年灯,无疑是家中的火炬,重启生活的光源——充够了电,铆足了精神,回到城市,开始新一年的打拼。(单位:西安市临潼区广播电视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